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

2023-12-18 11:18西安思源学院郭春霞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育人思政

■ 西安思源学院 郭春霞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学校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有助于促进学校育人工作由专员向全员、由课程育人向全课程育人转变。当今,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提升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普遍开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是对以往学科德育、课程德育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下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最近几年,课程思政在我国发展得非常迅速并广泛被高校接纳。课程思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只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家国情怀涵养、文化素养熏陶、宪法法治意识培育、道德情操培养等都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具有本质联系,也具有细微差别,不能等同。思政课程依附于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在于确立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塑造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支撑的教学体系、形成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协同的思政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方面,在育人责任上不存在“分工”一说,二者是相辅相成、同路偕行、价值互补,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强调应用能力的塑造,充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之相适应的,在教学模式方面则尤为注重实践性。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它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除了要展开单独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外,教师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也很重要。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领和培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在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专业课程,形成更为健全的教育体系。

3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促进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目前不同的高校针对课程思政开展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

3.1 提高教师自身思政素质建设

高校教师是将专业知识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的具体实施者。新时代下,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参与到思政育人工作中来,并用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育人。教师应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提高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全面准确地领会有关课程思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认识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校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教师应以正确的思想和模范的行动影响并教育学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应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明确政治导向,寓德于课,人文立课,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专业课教师要加入到思政育人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只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调发展、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育人效果的最优化。同时,教师既要进行自我省察,增强自身的教学技能,还要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3.2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教学理念

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是“两条平行线”,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师的职责是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至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理想信念等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则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应用型课程的发展过程,提炼出先进人物和事迹,运用榜样示范的力量,向大学生介绍学科建设以及实际生活中典型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发大学生透过专业知识接受价值观教育的熏陶。例如,黄大年教授为科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一生所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他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创新意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使教授各门各类课程的教师都加入到思政育人工作中来,丰富了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科内容更有深度。它还创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更有温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力度,实现课程育人向全课程育人的转化。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只教授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观念,还要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提升。

3.3 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行动学习

教师在课程中融入代表性强的目标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课后辅以适当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教师在做好理论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导引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行动学习选题对整个行动学习过程至关重要,既要确保选题方向与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同时又要具有挑战性和社会意义,有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通过举办校园活动,开展思政主题活动,大力倡导认真学习,有助于营造奋发图强的良好风气,带动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4 结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而课程育人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两个有效载体,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高等院校除了利用思政课程以外,还要发挥其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些课程同样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将这些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受到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给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确保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使其成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现实需求,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