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

2023-12-18 11:18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资助高校学生育人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李 琦 陈 想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在行为方面既要在物质上给予学生关怀,又要在精神上给予学生激励;在思想方面既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又要提高学生的制度认同感以及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资助体系发展过程中,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在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完善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好资助体系的真正价值和作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1.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作用体现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可以给予学生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激励,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导致上学艰难,使得学生内心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考虑特殊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国家所出台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能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且国家所设立的高校资助体系有许多种类,其中所包含的奖学金类型需要学生努力学习,只有满足相关的学习成绩要求,才能获得该项政策的资助。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1.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具有心理疏导与人格塑造的功能,在学生努力奋斗的时候,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能给予学生支持,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随着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仅要给予学生经济上的支持,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真正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我认同感。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普遍会出现自卑、敏感等心理情绪,而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仅要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还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自信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成为一名健康的大学生。

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困境

2.1 高校实施资助对学生思想引导目的不明确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开展的过程中只给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助,而缺乏对学生心理的关怀,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程序化严重,导致育人效果不佳。此外,资助的形式非常宽泛,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匹配不精准。国家的资助体系虽然种类多样,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但是所面对的是全国高校内的学生或者是某一类学生群体,对某一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需求不能实现精准的匹配和满足。高校资助体系对学生进行物质资助是最基本的,但是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学业指导、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指导等资助,很多学生都有相关方面的需求,但是尚未得到满足。

2.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教育创新不足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只参加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并没有参加过勤工助学的活动,他们只在经济上得到了支持,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但高校却未采取根本性的资助政策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和奋斗活力,只做到了授人以鱼,但是没有做到授人以渔。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激发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资助体系与育人目标深度结合,并对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将宽泛化的资助体系转向更加精准的育人资助体系,从而构建符合现代学生发展需求的资助体系。

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实现措施

3.1 资助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在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时,高校不仅要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还要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保证他们在未来能收获更好的幸福生活。国家所实行的扶贫政策是直接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而现在要将育人的目标与之相结合,这就需要帮扶学生的志向,让学生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能勇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在资助的过程中,高校要帮助学生克服家庭困难所带来的自卑和不自信心理,激发他们的生活动力,让他们为了自己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建立一种自信的成长状态。高校还要让学生抱有远大的理想和志气,提升自我能力,成长为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在资助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高校要真正发挥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通过勤工俭学收获一定的酬劳,还能让他们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摆脱贫困。更重要的是,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和懒惰心理,激发生活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走出物质和心理的双重困境。

3.2 拓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通过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开展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守法信法的主题教育和诚信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对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信守承诺的思想和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事,才能立足于社会。在落实高校的奖助学金评定机制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开展相关的激励教育,高校所设立的奖学金及其相关制度都是对一些成绩优异并且努力学习的大学生的帮助,各类奖学金的评定都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可以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从而达到人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大学生自觉向好的方向看齐,努力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趋于规范。国家级奖学金并不只是对学生经济上的资助,更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恰当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既要帮助学生解决物质上的困难,又要让学生通过奖学金来获得高层次的成就感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在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精细化管理高校资助体系内容

信息化管理是做好精准资助、精准育人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手段,有利于规范学生资助工作,加强资助信息监管,提高资助决策与服务水平。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管理并能实时监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信息系统,认真做好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审核、运行维护、分级管理等系列任务,保证资助体系能实现线上运转,助力数据“管人管事”的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设计基本信息管理、资助需求管理、申请资助渠道、贫困学生就业等模块,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对学生信息进行核对、审核、管理等操作,通过信息核对、审核程序,确保涵盖全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信息及资助需求信息。构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上传自己的受助需求,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高校资助工作者能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及资助需求进行及时动态的跟进和管理,以此作为精准资助、精准育人的主要依据。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应当推动学院与学校心理中心、就业管理中心等部门之间的有效融通,这样能高度利用包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背景、性格、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库,促进信息共通、资源共享,从而形成精准资助的育人合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该被不断挖掘和激活,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穿到整个高校资助体系当中,才能保证学生在获得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能实现精神富裕。因此,高校要不断将资助与育人的功能进行深入结合,以便更好地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活力。只有将高校资助体系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出来,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资助高校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