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与习作相融,提高习作质量

2023-12-18 19:41张海婷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应写作能力习作

张海婷

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反映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以生活为背景,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习作课堂,通过习作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生活化教学思路提升写作课堂的丰富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该单元包含《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通过精细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生活与创作的关联,激发他们的观察意识,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交流平台”为学生总结习作的方法,让他们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创作。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两篇例文描写了动物和植物,展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课文中的插图展示了美丽的风景、街道和校园的场景,通过不同的角度拉近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这对于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拓展创作思路非常重要。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出发点,在生活课堂中观察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从而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学生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现实生活,而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支持。教师结合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探索,例如,观察家乡的植物或家中养的花,了解植物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用丰富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形态,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观察生活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二、掌握方法,提高习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常常使用学习任务群来拉近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也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特点。当学生掌握了事物的特点后,教师会为他们设计观察记录单,并要求学生进行模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习作课堂中,教师应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细致观察,提高习作能力。

下面是学生的观察所得:

学生1:我对家里的含羞草进行观察。有一天晚上,我来到含羞草旁边,发现它的叶子已经聚攏在一起。第二天早上,当阳光照射到含羞草上时,它的叶子又重新展开,恢复了原来的形态。

学生2:我观察了学校的龙眼树,发现在春季它会长出嫩绿色的枝芽,树枝上挂满了黄色的小花。到了秋天,龙眼会逐渐成熟。学校还举办了龙眼分享交流会,我们可以品尝龙眼,龙眼的汁水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观察结果都是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的。

三、关注感受,传递生活情感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丰富的内心感受能力。如果没有内心感受,观察就不是有效的。教师可以整理自己的观察过程,在写作课堂上与学生分享经验。观察中的感受可能像流星一样瞬间闪现,也可能像江水一样激情澎湃。这些感受包含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也包含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

在秋天来临之际,树叶依然是绿色的。然而,细心的学生却发现这与教科书上的“树叶都变黄了”不符。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秋天虽然带来了黄叶,但有些树的品种是不一样的,树叶仍然舍不得脱下自己绿色的衣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和解释,构建生动而立体的学习场景,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展示评价,利用生活评改

1.教师评改,助生真情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有深远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教师需要阶段性地进行教学评价,考查学生习作与生活的融合效果。积极正向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参考,使学生在表达和沟通的过程中展现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真实感受融入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课堂中,教师应高度肯定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写出的作文。而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教师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错误,以起到点评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避免在日后的写作中出现相同的错误。教师要努力寻找典型错误进行讲解,若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相似的问题,教师需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适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学生观察到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按照教师的指导来完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二次批改,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有效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2.学生互改,分享交流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相互批改,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批改活动。在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作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相互评价、互相改进,并积极分享和交流。教材提出:交流完作品后,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观察感受,与同学分享你的心得。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活动深入设计习作课堂,要求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使他们在观察和写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生在细致观察中展开自主思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素材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3.自己修改,完善习作

在作文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认真严谨。除了教师和同学的评阅,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作文修改,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以确保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在语文课上,学生在收到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应先打草稿确定结构,然后在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细节优化。通过自己的修改,学生可以提高作文的立体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习作的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观察是学生了解外界事物并积累素材的重要过程。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积极互动,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完善自我。同时,教师应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生活与习作相互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写作能力习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习作展示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