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如何助印尼摆脱农业“内卷化”?

2023-12-18 10:44黎敏田俊泽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尔茨印尼一带一路

黎敏 田俊泽

如今,“内卷”一词经网络流传,已成为不少人形容当下社会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代名词。然而“内卷”,更准确来说“内卷化”一词并非这几年的“原创”,其最早由哲学家提出,又在两位人类学家的使用下得以流传应用。而其中一位人类学家便是在印尼爪哇岛研究水稻农业时,提出“农业内卷化”概念的克利福德·格尔茨。

那么,格尔茨为何认为爪哇岛的水稻农业是一种内卷?为摆脱“农业内卷”的标签,近年来印尼做了哪些努力?中国摆脱农业内卷的路径又是否有值得印尼借鉴的地方呢?

印尼农业内卷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60年代,格尔茨在印尼研究爪哇岛的水稻农业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许多世纪以来,爪哇岛水稻耕作产生了更多的社会复杂性,例如在土地使用、租佃关系、劳动力安排等方面的复杂化,而不是技术或者政治的变革。在爪哇岛梯田农业的发展中,梯田的欣赏性甚至大于实用性。基于此,格尔茨提出了“农业内卷化”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发展的增长”。

印尼的农业内卷,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爪哇岛上分散化的耕地限制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化的发展,加之印尼全国有高达40%的农业人口,极低的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农民引进机械提高生产率的意愿,最终导致印尼农业生产率始终维持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印尼高速增长的人口造成了口粮、空间等资源紧张的局面,为保障粮食供应,印尼政府不得不在农业领域实施一些扶持政策。以GDP占比来衡量,印尼在新兴经济体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经济体中,对农业部门的支持水平最高。这种外部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竞争,导致效率低下,也导致了因化肥、危险农药滥用而产生的巨额环境成本。

特有的生产环境以及长期低效率的外部支持让印尼农业长期处于“农业内卷”中。印尼当局也已经认识到“一切照旧”的农业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亟需找到一条可行之道,解决“农业内卷”带来的弊病。

中国摆脱农业内卷的经验

与印尼相似,中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巨大的人口增长,这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成果被新增人口所吞噬,弱化了农业现代化应有的效果与益处。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在实现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素质同步提高。1980~2004年间,中国被“乡镇企业”吸收的劳动人口总数达到1.29亿之多,一批批乡镇企业让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所占工业产值就达到了全中国的1/3。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美的、安踏、格兰仕等品牌都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

以此为基础,大学教育带来的观念革新和人们消费能力的增长使得农药、种业和机械化等也在这个时期高速发展。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化肥厂,年产量最高只有几百万吨。至21世纪初已达每年4000~5000万吨。这一时期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农(种植)、牧(养殖)、渔的比重从以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6:3:1的结构。长三角地区以农村和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快速发展,成功让农业实现了“去内卷化”。

印尼政府近些年来也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运用科技、吸引投资、整治土地等方式提高国营、私营种植园以及小农户生产率。例如,在巴厘岛举行的“大变革与再融合2022国际展望大会”上,印尼农业部长特别顾问达利玛·汉斯利·埃扎汉利(Dr Delima Hasri Azahari)指出,以爪哇岛为例,从事农业经营的家庭数量正在减少,农业经营户数量为2614万家,相比2003年减少16.32%,农作物种植食品子行业的参与者大多数都以家庭为单位,占农业企业参与者总数的68%。印尼更多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也已经在路上。

“一带一路”助力印尼摆脱农业内卷标签?

要实现“去内卷化”,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率等外部条件十分重要,但激发农业从业人员提高效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生动力更加宝贵。印尼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已经使农业经营人口占比逐年下降,并且大部分都进入到农业企业工作。但是必须指出,“中国经验”建立在其特有的集体經济基础上,具备一定产业启动资金的先天优势。而印尼农业要去内卷化,还需要一定的产业投资来加以带动。

中国作为外部投资的一部分,已经与印尼开展了诸项关于农业设备、科技运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印尼在产业投资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例如,聚龙集团采取和城市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形式,拟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下同),在印尼逐步开展农业开发、精深加工、收购、仓储物流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型园区。目前,聚龙集团总计雇用印尼当地员工近1万名,工人人均收入远超当地村民平均收入。农业人力成本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增长,使得雇佣本地劳动力不再是提高产量的最优选项,也促使当地农业不得不更多地从推动生产技术的角度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创新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作为中印尼两国合作共赢的样板也日益成为印尼媒体关注的对象。2023年8月6日,在中国福州举行的中印尼“两国双园”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会上,有总投资额近300亿元的9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另有28个重大项目当天开工或投产。印尼全国性日报《罗盘报》整版刊文《中印尼“两国双园”: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共赢样板》,高度肯定了这一模式。

在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中,位于福州元洪投资区的食品企业淼天汇已经向印尼食品企业分享了标准化冻库建设、冷链运输搭建、水产品加工等经验。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也与三林集团合作在印尼建成首个渔业基地。这些立足原产地的产业链拓展项目毫无疑问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并且适配目前印尼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农业企业的趋势。

相信在未来,印尼农业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收获更多硕果,并在中印尼两国投资者及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走上“农业去内卷化”道路,充分释放印尼的经济潜力,让这个夹在火山群中的传统农业国家阔步走向农业现代化,造福更多百姓。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

猜你喜欢
尔茨印尼一带一路
印尼出手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状元秀 马克尔·富尔茨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选
读格尔茨《仪式变化与社会变迁:一个爪哇岛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