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的探讨

2023-12-19 11:53王龙场
新农民 2023年32期
关键词:稻种稻米秧苗

王龙场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水稻占据了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稻米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因此,应当强化水稻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从而提升优质稻米的总效益,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

1 水稻生长周期的分析

1.1 幼苗期

经过精心筛选、培育的稻种,在幼苗期间,低温对种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该阶段管理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保证稻种的生长旺盛。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0℃,对光照及水分要求较高。只有把握好温、湿、光3个要素,幼苗才能茁壮成长。

1.2 返青期

采用特殊的工具进行秧苗移栽,在平稳生长之后,秧苗的生长就会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返青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第2个时期,自播种后至叶片出现后,即为返青期。在此时期,水稻的叶片由嫩绿色变为青绿色,并逐步长出叶柄、叶鞘,同时其根也越来越粗。在秧苗生长过程中,水稻的生长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上,并应在秧苗拔出后4 d内播种。刚开始长出嫩芽的水稻幼苗,还很脆弱,所以,给水稻浇水的时候,水流要控制,避免水稻腐烂。

1.3 分蘖期

分蘖是水稻的第3个时期。在此时期,稻子分枝较多,形成了茂密的叶冠。在分蘖阶段,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充足的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养分。温度要控制在33℃以上,秧苗生长迅速,此时正值分蘖期,适宜移植。若在采收期间没有日照,则会造成秧苗死亡。对秧苗的水分进行了调控,水分过高会造成秧苗的缺氧,水分过低还会造成秧苗的脱水,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还必须进行杂草、杀虫剂的喷洒。

1.4 分穗期

在这一时期,施肥要在幼穗长出的第20天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幼穗长出顺利。在稻穗发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以提高稻穗的品质。在稻穗发育过程中,需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条件。一般情况下,栽培的温度应维持在2~30℃,防止栽培过程中出现病害。

1.5 结实期

在收获期间,稻米要受到充足的光照,并吸收充足的热能,才能让谷粒饱满。同时,在种植稻米的时候,也要注意对稻米生长的外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阳光、水分、营养的供给,以及对稻米的管理。另外,还需要除草及防治病害。

2 水稻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由于稻米的种类繁多,因此,根据本地的生长环境、气候情况,选用合适的稻种是十分必要的。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选择高产、抗卷曲、优良品质的水稻品种。入选的品种应是国家承认的,达到粮食种子的标准。高海拔区宜选用中早熟品种,中低海拔区宜选用中晚熟品种。

2.2 种子的处理及育苗

水稻在日均温稳定超过12℃时方可播种,采用灭菌、浸泡和漂白的方法进行种子的催芽。建议应该采用旱育法,应用无纺布育秧,这是一种新的综合抗旱播种技术,播种用无纺布进行保温,应用相应的母剂搅拌稻种,起到消毒,抗病害的作用,使苗木茁壮成长。

(1)播种期;在选择播期时,要结合示范区的气候、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光合能力较强,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

(2)苗床制作。一是通过对苗床进行培肥和消毒处理,使苗床整体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二是选择床位,必须选在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适当的区域应以作物的尺寸为基础。三是做好苗床的准备工作。这个苗床长宽高建议以区域大小进行灵活性调整,主要为了便于以后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在水资源取用较为便捷的区域进行苗床的铺设。四是提高秧苗的肥力。在播种之前,要对秧苗进行适当的施肥,使其具有充足的养分。将消解池中的残余物及过磷酸钙的浓度控制把握好。五是要做好覆膜工作。用沼渣,细粪,猪粪等制作的表土,融合适量的肥料,再把它和泥土完全拌匀。

(3)种子处理。首先要晾干选择高质量的种子,用沼液浸泡种子36h左右,之后将洗净的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旱育保姆对其进行包衣处理,在包衣后即可播种。

(4)播种量。播种时,要按照秧苗的尺寸,将其均匀地撒在床面上。种植密度要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小的植株约150g/m2,中等的约100g/m2,大的约80 g/ m2。

(5)播种前后相关工作。在有虫害的地方,应及时驱虫。要给床面上的泥土浇水,以保证其水分充足,同时也要防止后期的泥土收缩。种子的播种量是严格控制的,稻种撒在地面上,再用板子按着。这块木板用一层薄薄的薄膜包裹着。用手轻轻按压,以免把种子弄坏。再把被覆物均匀地覆盖在种子表面。播种时,要将种子周边的野草全部拔除,以免和幼苗竞争养分。为了进行覆膜作业,先覆膜,再展开织物,如有高温,可将非织造布直接展开,等出苗后要将其掀开。

(6)苗床管理。一是对温度的控制。当秧苗被移走后,将覆盖在上面的地膜移走,并与当地的气温相一致。二是对水分的控制。从播种到发芽,土壤中的水分要保证种子的生长。在秧苗有两叶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给它浇水了。除非底层水分不足,无法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长到2~3叶时,要适量地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幼面不会枯死。长到3叶时,要视植株情况而定。在移栽之前,一定要浇足水。三是防病。这个阶段的病害防治以防病为主,适当选用化学技术控制病害。四是防止寄生虫入侵。这主要是为了控制地下害虫。在农作物的土壤里搅动并加入杀虫剂,就能防治这些害虫。五是苗期增肥速度快,土壤和地膜都可以用,但是在施完肥之后一定要浇透水,之后要按照植株的情况来施肥。

(7)移栽。叶龄5叶1心时进行移栽,在移栽过程中,要保持合适的水。水过多,秧苗会被淹。如果水分过少,就没有足够的水分来帮助他们成长。在移植前,一定要施足肥。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水田的营养充足,必须使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移栽时,把根系伸入土中的深度控制在2 cm以下,以确保苗木的存活率;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合理密植。

3 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

3.1 水稻的肥水管理

(1)提高稻田水分管理水平。秧苗移植,在灌溉时,应采用浅水灌溉。最好的水在3 cm的深度。在成穗率达85%以上,抽干水田中的水分,剪除秧苗(土层裂痕,脚底没有凹痕),以避免多余的穗子。如果是冬水田,要事先做好排水和通风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丰收。在稻种分化、发育过程中,应按稻种不同的生长期,及时给稻种加水,以促使稻种分化。

在水稻播种期,要注意水汽的管理。稻子需用很多水,在幼苗时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以保证作物的有效生长。穗期是稻米耐旱性最差的时期,对水分需求最大。为了提高产量,需要补充充足的稻米。缺水影响了籽粒的分化,籽粒变小,不能结实,必须在麦穗期多浇水。水稻孕穗期,水中的深度一般在7 cm左右。若气温在19℃以下,必须提高水层深度,以保证稻谷的生长。在灌浆、结实阶段,采取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直至果实完全成熟为止。为了增加水稻产量,保证其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水稻的施肥管理:施肥要充分,整枝要提早,使养分之间达到平衡。在大田里按照水稻的长势施肥。在移栽后大约9 d施覆膜肥料,稻子长势良好,可以延续到成熟期。施肥时,要考虑到稻米的种类以及当地的环境。这样可以预防晚熟,预防霍乱,增加总体稻米产量。

水稻的后期如果出现抽穗前叶片发黄的稻田,要施粒肥,来增加叶片的长度。在给植物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用量。施肥量的多少,主要是以水稻的长势为依据。在施肥时,水田的水深一定要控制。施完肥以后,田里的水就不必再浇了。保证水田土壤的干燥,改善水田土壤的肥力。在整个生长期内,通过改变水稻的干、湿状况来提高其产量。如果过早停水,稻谷的收成将会降低,为了保证稻谷的收成及收割时土壤的干燥,应在收割前约7 d。

3.2 光照管理

稻米属喜光植物,光照充足对其生长有利。通常,稻米每天必须有最少6个小时的阳光照射。这样可以帮助水稻植株更好地进行光合,从而提高植株的生长。日照时间太短,植株生长不良,对稻米产量有不利影响。在播种时,要有充足的阳光,以保证秧苗茁壮成长;分蘖型水稻也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以促进叶面光合速率,提高有机质含量,避免茎秆提前衰老。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幼苗恢复了活力,第3天开始分化。这时,当自然光降到50%以下时,第14天的光照时间就从恢复后的自然光时间开始。籽粒充实度与穗后光强密切相关,更好地利用光能,可提高有机质含量,促进稻米产量高、稳定性好。

3.3 温度监管

在整个生长过程,环境气温一直很高。不同品种间或相同品种间对温度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劣质稻杂交种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高于普通稻,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由于海拔的不同,其气温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海拔差异较小的品种的气温要高于海拔差异较大的品种。在移栽之前3 d,要控制好温度管理,可以让秧苗更好地适应。移栽过程中,若气温降至1℃以下,则需做好保温工作。在分蘖期,稻苗的生长速度较快。在32~34℃时,植株的裂解速度最快;因为幼苗生长阶段对有机物质的吸收量要求很高,所以将温度控制在26~30℃时,可防止新芽的萌发;同时,为避免花粉破裂,日间气温应控制在26~33℃,夜间则要小于30℃。

3.4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

(1)恶苗病。该病是在种植期发生的。受感染的秧苗一般瘦长,叶鞘呈浅黄色,根部发育不全,因此在移植之前很容易死去。染病植株会过早开穗,症状轻微的则穗型矮小、不结果。防治方法:在播种之前,先将稻种浸泡在相应的药剂中,有效地抑制病害。

(2)立枯病。大多出现在气温较低、多雨的天气。叶期易停止,叶片萎缩,叶柄、心部、根部变黄。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根部疾病,首先要做好苗床和土壤的消毒工作;可以用杀菌剂灭菌,防治效果好。

(3)稻瘟病。稻瘟病也叫稻瘟,叶面霍乱的发病时间为3叶至穗期,慢速,常有灰白或褐色的斑点,随后形成纺锤形斑点;褐色圆点,常出现在稻苗较低的老叶上,呈褐色小点;白点型是指白点呈近圆形;在穗颈部产生的霍乱水斑,经常是暗绿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米糠逐渐失去光泽,颜色也逐渐转白。防治措施:防治时,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4)稻曲病。稻瘟病菌仅在水稻穗部出现,其籽粒内部和外部均有裂痕,并有浅黄色球状的块状孢子。孢子从黄绿到墨绿,最后裂开并散发出一种绿色的粉末。防治办法:种子灭菌时,可以选用喷洒药剂。

(5)稻飞虱。螨虫通过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幼苗发黄,进而影响水稻后期的籽粒发育,导致水稻籽粒不饱满。防治措施:通过对其天敌的保护及采取农药灯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种群数量;在其幼虫时期,可选用高效、安全的杀虫剂。

(6)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于其中部及上部表皮,并在其上产生不同长短的白色斑纹。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全年的昆虫数量、气候等因素决定的。防治方法:可选用安全的杀虫剂。

4 适时收割

稻子熟了就可以收割了,当稻谷的外壳变成黄色、颗粒变得坚硬、就是收获的季节。若过早收割,大部分稻谷尚未完全成熟,则会对总体收获量和收获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收割速度太慢,稻谷就会变成破粒。在收割稻谷时,要选个晴天收割。这种方法可以让稻谷变得更干,防止稻谷发霉;若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造成水稻籽粒的霉变,从而影响水稻的综合产量和质量。

5 结语

为了确保稻米的产量与质量,需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各个阶段的水稻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土壤状况等因素,为其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地施肥、合理地灌溉、合理地除草、有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保证稻米的正常生长,从而推动我国稻米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稻种稻米秧苗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稻米香喷喷
农民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