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

2023-12-19 19:56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斌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1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理想信念

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宋斌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顺利地开展这项工作能够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高校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立德树人”是评价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根本出发点,是高校的立身之本。

“立德树人”在党十八大报告被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性。他指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中,研究思政教学的现状以及分析思政教育发展的路径,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在育人作用上的发挥和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一、“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二十一世纪,思想道德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造性地发展了人类文明和道德文明,将国家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和个人的道德列为其本质内涵。为了让每位大学生能够感知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精神和行动的力量源泉,高校要不断推进“三进活动”。这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3]。

(二)有利于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百年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4]。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培养具有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和担当意识的大学生,并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1.有助于培养“有理想”的有用人才。“有理想”是成为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理想信念坚定、志向远大、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时代弄潮儿,一定能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和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5]。2.有助于培养“有本领”的有用人才。立德树人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备“本领”的人才,并投身于强国伟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依照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本领”的建设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政教育推动高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引领大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掌握本领,使他们成为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3.有助于实现“有担当”的有用人才。“有担当”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担当指承担某种使命,这是知责、尽责、负责的行为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发扬“担当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做到“使命担当、历史担当、政治担当、时代担当”。担当精神体现了道德的光辉和美德的力量,蕴含着大爱的担当之情和砥砺奋斗的担当之志[6]。高校大学生既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处于建设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要求有助于激励高校学生勇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将立德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培养青年学生坚韧、执着、激情和奋斗的优良品质。先进的红色文化是帮助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实力使命的重要素材,推动大学生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锤炼品格和担当。

(三)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大国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教育和人才上。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始于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目标。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推动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邓小平在1983 年提出了“三个面向”的目标,使中国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之路。促进人和社会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7]。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因此,德育作为人成长的根基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位于首要位置。加强德育教育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高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并占领舆论高地。

二、“立德树人”融入党建与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8]。在百年变局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质上,这种竞争是人才竞争,中国持续崛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各国纷纷增加了教育投入,加大了教育体系改革和创新力度。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中国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面临新媒体消极影响的冲击。新媒体是一种新兴媒体,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现代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而非传统媒体。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一方面,它利用其传播的效率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首先,网络信息量很大,传播自由,存储空间大且传输成本低。此外,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这些特点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其次,新媒体的交流空间不断扩大,交流途径也不断增多,但接收到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三)高校思政教学手段和效果还需提高。从教学手段上看,有些教师过分依赖PPT,只是根据PPT 呈现一堆的概念和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有些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不顾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有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师生互动,甚至让学生成为课堂讲解的主角,从而削弱了高校教师的主导地位。此外,有些高校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对有助于就业的专业课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对思政课缺少热情。在课堂中,有些同学只是不停地记录老师讲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而另一些同学则注意力分散,没有认真听课。

三、立德树人融入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方向,构建育人体系。1.从组织领导方面看,要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应设立思政教育领导小组,推动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党委作为思政教育的领导者,要全面规划和部署思政教育工作。校长应负责思政教育的落实和监督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应发挥基层组织育人功能,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并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立德树人工作上来。2.从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来看,要发挥课堂和社会实践两个阵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开辟思政教育新途径,积极创建“微课堂”。为提升教育效果,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客观实际,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讨论和学生座谈等,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要不断推进教材的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创新。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红色典型事例和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同时,应运用互动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3.从思政教学实施的主体分析,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高校思政教师的作用,对“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十分重要。思政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要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素养方面,思政课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很高,思政教师要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和“人格正”[9]。

(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政治立场通过理想信念得以体现,激励和推动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目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柱。一个拥有美好理想且不断为之奋斗的人生才是充满动力和有价值的人生。人生的崇高理想就是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中,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提供价值规范标准。理想信念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参照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形成的,为大学生提供价值评价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标准指引大学生的理想。3.崇高的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推动大学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和事业的进步总是由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推动实现的。自觉向上的动机可以推动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10]。

(三)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大学文化建设出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有形向无形转变,二是从集体向个体转变,这些转变削弱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主导权。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还带来了拜金主义、极度功利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藩篱不复存在,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11]。

校园文化体现着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的成果。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者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缺一不可,相互影响,成为一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抵制和消除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在物质层面上,一方面,需要增加物质设备的投入,为校园文化提供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要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彰显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制度方面,校园文化需要高校所有部门和员工共同努力,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并将校园文化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同时,建设健康、积极与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在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从价值引领出发,不断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12]。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