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闻出版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2023-12-19 19:5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编辑部赵利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当代社会科学英文编辑部徐慧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苏曼丽通讯作者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1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出版业新闻出版

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编辑部 赵利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当代社会科学(英文)》编辑部 徐慧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 苏曼丽(通讯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闻出版单位调研以及在重要时间节点专致贺信,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责使命和方针原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并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宏观思考和战略布局,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与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呈现出内涵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的理论新格局,为新闻出版思想的演进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

一、习近平关于新闻出版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新期待。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都有不同的阐释,新闻出版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文化要求,又是政治要求,规定了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根本属性和指导原则。只有确定此前提,才能明确新闻出版的对象范围与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把拜人民为师与请人民监督相结合[2],统领新闻出版业的一切工作,确保了新闻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新闻出版属于供给侧。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需贯穿到新闻内容生产、出版工作作风、出版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以新闻生产内容方面为例,出版单位要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内容生产创作的引导。出版单位选择、编辑优秀的作品并推荐给广大读者是新闻出版单位的责任。更好地承担这一责任的关键前提是如何与受众进行双向互动,把握用户需求。因此,新闻出版单位必须与人民群众进行深度沟通、深度交流,双向互动推动新闻出版业在更高层级实现新的发展。

(二)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的领导。党性原则是马克思新闻出版观的本质体现,是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点,新闻出版工作始终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的阵地。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在2013 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2016 年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出版工作坚持党性原则进行了全面讲解。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与人民性一致性、统一性的原则。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历史使命决定的。新闻理论中的人民性是指新闻事业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的一种特性,是新闻出版的根本价值属性。新闻出版行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全球需求处于疲软状态,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仍未停歇,面对国内外新的传播格局,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内容导向,不断提升出版治理效能,是新闻出版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包含新闻出版单位的各级党委在内,新闻出版单位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都必须自觉履行职责,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三)加强底线思维,坚持双效统一。新闻出版具有的双重属性(上层建筑属性与文化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具有两个效益,两者相互耦合。对新闻出版业而言,社会效益是指出版物通过市场进入社会以后所产生的效果。随着新媒体产业发展不断突飞猛进,不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不管是报刊媒体还是图书出版,只要具备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功能、精神意识形态属性,就是一种传播工具与社会公器,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担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尽显繁荣之貌,但必须充分认识到繁荣背后的文化尴尬,有些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新闻出版业如何坚守社会效益为先的底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成为加快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把社会效益地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 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指出,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4]。一些中央文件、部门规章制度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同时,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都有不同层次的表述。

(四)出版业国际化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场域理论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新闻出版场域可以被理解为文化生产的亚场域,与其他场域一样,是由不同位置形成的开放性的关系网络。具体而言,新闻出版场域中,报社、期刊社、出版社是场域中的生产者和行动者,读者、广告商是场域中的消费者和监督者,政府管理部门是场域中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新闻出版场域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出版单位根据大多数法则主导着信息的传播导向和流量。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新闻出版的内容与形式进入新的演进阶段,全球新闻出版处于一个网络场域。在这个场域,利益相关者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全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共同面临着舆论安全、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压力。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价值观念。要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并提出中国建设方案,强调在全球新闻出版场域中,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本发挥新闻出版在国家话语场域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文化领域提出明确要求,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把这一重要精神贯彻到新闻出版行业特别是网络出版,就要在把握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中树立出版的精品意识,创作优秀读物,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新闻出版的内容源头输出持续引导民风向善向上,切实把网络传播效能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机结合[6]。

(五)出版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形成核心战斗力。在我国庞大的编辑队伍里,无论是传统的书报刊编辑,抑或是新兴的数字媒体编辑,都是在做横向的文化传播、纵向的文明传承工作,而这种工作恰恰是服务于国家和民族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业务,创新驱动发展又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战略和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目标步伐,党中央对新闻出版人才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锻造担当时代重任的出版人才队伍。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7]2016 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工作者人才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8]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几代编辑在党的领导下守正创新、薪火相传。

当今时代,对于新闻出版工作者来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机统一,坚持“一体抓”“融合抓”,政治学习必须落在具体的出版流程中,业务学习必须站在更高的政治站位[9]。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励,不断加强人才工程和名家工作建设。各级新闻出版单位应加快实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选拔和造就新闻出版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注重人才培养,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对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改进、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建立、完善新闻专业、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宣传部和各主管主办单位开展从业者继续教育专题培训,尤其是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骨干成员,要对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创造力。三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宣传格局。强调创新宣传载体,整合多种资源,围绕主题主线,以大众文化艺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高质量作品,强化正面引导。

二、习近平关于新闻出版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一)紧跟国际国内形式,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主题出版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宣传方针政策、记录时代进步、书写辉煌成就,是党和人民赋予出版业的神圣职责,是新闻出版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对做强做优主题出版进行了全方位规划。1.做好重大主题作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品等的出版传播。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主题主线,分阶段及时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重点出版物。围绕国家有关重大战略,打造一批出版精品。2.强调对市场适应做出调整与深化。坚持价值引领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结合。3.强调主题出版物内容和思想的深度阐释。主题出版是系统性、深入性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主题出版时效性强,因此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规划能力,才能保证主题出版的可读性、思想性和深度性,才能产生引领带动效应。

(二)壮大数字出版新引擎,培育融合发展新动能。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引导出版单位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1.树立精品意识,强化核心价值引领。要着力推出一批数字出版精品,发挥项目和工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出版单位推出创新突出、内容优质的具有较强行业示范引领的数字出版精品和服务,制定实施品牌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2.科技赋能产业,构建新型业态。在技术和需求双向驱动下,涌现的新型业态必然成为数字出版的新机遇,补齐数字出版业的短板,着眼满足消费升级新要求,创新传统出版业态的服务模式,构建附加值高的新型“出版+”业态。3.培育新型数字出版企业,打造数字出版企业集群。要做大做强新型数字出版企业,推出一批示范性强的出版单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数字出版企业集群。4.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市场转化。要健全完善数字出版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在出版企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出版企业提升数据化、智能化水平。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出版企业要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整合集聚、各类技术成果转化,为出版业转型升级赋能。在产学研用方面,已有一批出版单位走在前列,打造了具有富媒体化、“智能+”“区块链+版权+知识服务”等颇具效益的新型出版业态,有助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彰显新闻出版担当与使命,铸造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2035 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必定是出版强国,这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构建多层次出版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建设新时代出版人才矩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创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吸引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的高水平人才进入出版领域。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遵循出版规律和创新发展需要,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构建人才评价新格局。3.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针对出版行业驶入快速发展的车道,对标国际化出版的创新与发展,实施新时代出版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出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支持出版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出版业新闻出版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好刊社会效益高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