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2-21 03:17刘燕雁孙丽莹曾思颖郑闻聪邹冠炀陈培鹏
卫生软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受援国药械援外

刘燕雁,孙丽莹,曾思颖,郑闻聪,邹冠炀,陈培鹏

(1.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6;2.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事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8)

援外医疗药械物资(本文指药品和医疗器械)是开展援外医疗工作的生命线,是援外医疗队伍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医疗对外援助的具体形式之一。随着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2],医疗对外援助进一步成为新时代中国破解全球生存与发展困境、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的重要方式。为了保证援外医疗工作的高效性,满足援外医疗队所需的各种药械物资,援外药械物资供应管理需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医疗药械物资援助供需呈现新变化[3]。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相应的优化措施,健全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机制。

1 我国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的现状及意义

自1963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坚持对外派遣医疗队,开展对外援助项目,援助了亚非拉等76个国家和地区,共派遣了医疗人员3万人次,建立了115个医疗点工作,诊治患者达2.9亿人次[4],为促进人类健康、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中国持续深化与国际卫生健康事业的合作交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通过派遣医疗队伍、输出医疗药械物资、援助建设医院等形式[5],向受援国输出医疗资源,增强当地医疗软硬件实力,提高世界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其中,援外医疗药械物资输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为配合常驻受援国医疗队日常工作的年度常规药械援助,以基本药品、医疗耗材和小设备为主,每年每个医疗队援助一批,具有药械种类多、大型医疗设备少的特点,由专业机构承担采购发运工作;二是面向对口合作医院等援外创新项目配套的医疗药械援助,以专项大型医疗设备为主、配套少量耗材药品,具有短期援助、专科建设的特点,一般由国内实施医院组织采购发运。中国形式多样的医疗药械物资援外进一步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也积极承担国际义务与责任[6],大量向他国捐赠口罩、呼吸机、隔离服等医疗物资,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合作发展、公正合理、和平安全的外交价值理念[7]。

2 我国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受援国药械物资短缺,援外医疗药械物资需求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偏远艰苦地区建立了115个医疗点工作[4],为受援国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接收我国医疗药械物资援助的受援国普遍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国家自身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缺医少药问题突出,总体上对医疗药械物资的援助需求旺盛。例如一些非洲的受援国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国家极度贫困,医疗资源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乡村地区医疗资源十分短缺[8]。中国援外医疗队伍多驻扎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短缺,获取医疗药械物资补给难度大,仅靠援外医疗队自身配置的药品、医疗器械,无法满足日常的诊疗需求。药品的短缺、大型医疗设备的紧缺,更是限制了援外医疗队开展先进技术的医疗项目[9]。

2.2 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需匹配度低,使用率有待提高

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医疗药械制造标准的差异,我国援外医疗药械物资的标准、说明书撰写语种、电源设计等与受援国实际不符,引发了药品利用率低、大量医疗器械压仓、设备使用不当受损严重等问题[10]。当地政府、医疗人员对引进的药品推广不足,受援国居民不了解中国药品标准,对中国药品疗效存在质疑,造成了药品的滞销。同时,中国援外药械物资的外包装缺乏外文标识[11],无形中增大了药械物资在受援国使用推广的难度。此外,一些国产医疗设备电源部分未采用开关电源、有的重要精密医疗设备未配备UPS或其他稳压设备[12],难以适应当地不稳定的电力供应环境,增加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2.3 援外医疗设备维修难,可持续发展性差

受援国维修配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以及医疗设备超负荷工作问题较为突出,援外医疗器械无法实现正常维修与保养,增加了医疗器械的损耗,也限制了医疗器械的可持续发展[13]。受援国医疗技术人员水平较低,使用器械经常违反操作规程[14],设备还时常超负荷、带故障运行,造成了器械严重的损耗。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医疗设备技术资料不重视,技术资料遗失事件时有发生,增加了医疗设备维修的难度。医疗设备具有其特殊性,配件专用性强,而受援国医疗器械产业较为落后,医疗设备配件生产精密度较低、数量不足、类型不丰[15],难以满足医疗设备维修需求,医疗设备报废率高。

2.4 援外医疗药械物资运输环境恶劣,运输难度大

受援国落后的交通、复杂的地理环境,增加了医疗药械物资运输的难度[16],提升了援外医疗药械物资受损率,有的药品与大型设备甚至直接报废。我国与受援国之间路途遥远,中途转舶次数多,增加了中途转舶海关扣押物资的风险,周转的不顺还可能会延误管道器械的清洗灭菌[17],医疗药械可能直接报废。在出口包装时,一些援外医疗药械物资可能忽视了受援国的地理环境状况、装卸运输能力等[18],包装形式选择错误,包装工作不够细致,使包装无法适应恶劣的运输环境,运输过程中药械物资毁损较为严重。

2.5 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缺乏顶层设计,流通阻力大

在对外援助的立法方面,我国对外援助尚无统一立法,现有对外援助制度体系主要以部门规章为主[19],这阻碍了医疗对外援助工作向纵深发展,也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外交关系和国家利益。同时,受援国接收医疗药械物资援助的法律制度和审批流程也尚未健全[20],援助药械物资进入受援国难度大、推广难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在中医药的推广方面,虽然部分受援国允许中草药作为药品进入其市场自由流通[21],但受援国普遍对中医药的市场准入不明确,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体系也不完善[18],援外的中药品进入受援国市场受阻,许多中药品只能在援外医疗队内使用,有的就仅限于为当地华人开展中医药治疗。此外,国家间进出口规则不同,援外药械物资在受援国清关提货通道不畅,清关提货成本被迫提高。少数企业与经销商沟通不足,通关资料准备不全[22],使援外药械物资通关过检时,被要求重新报关,大大降低了通关效率,增加了企业采购成本。

3 优化我国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力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援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3],对受援国医疗药械物资的援助力度也进一步增大。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双边合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健康共同体[24],持续加大了向受援国提供医疗技术、医疗物资、医疗经验等多方面的援助力度[2]。随着受援国数量的增多、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援外医疗队伍规模的扩大,医疗药械物资对外援助实际需求也持续增大。为满足援外医疗队医疗药械物资配置要求,弥补受援国医疗药械物资需求缺口,改善受援国的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受援国疾病预防和治疗能力[25],我国需进一步扩大医疗药械物资援外。

3.2 优化援外医疗药械物资配置

我国在开展医疗药械物资对外援助工作时,需明确受援国对医疗药械种类、型号、数量以及其配套耗材等需求[26],对受援国开展精确的医疗药械物资援助,以减少医疗器械损耗率,提高援外药品使用率。因此,对外援助的医疗药械物资应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适应性强、耐损耗的医疗药械物资出口受援国,保证对外援助的医疗药械物资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可以正常运行。同时,对外援助的医疗器械物资还需配备一定的维修配件,满足日常医疗设备维护需求[27],避免出现器械维护零件缺乏的状况。在援外药品方面,相关部门可以与受援国政府或医院合作,对援助药品说明书进行翻译,破除语言障碍,便于清关、赠送外方人员、义诊、驻外药品与捐赠药品管理、医疗队员学习专业词汇。

3.3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秉持着“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理念,注重对受援国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28]。中方可以派出国内优秀的医疗技术人员,到受援国开展指导[29],亦可以通过设立技术指导培训班的形式,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受援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在培训过程中,还需着重考虑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学习习惯差异等[30],根据受援国接受培训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与真实需求准备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除此之外,双方还可以通过援外项目,与国内医院、高校合作,在华开设援外培训课程,为受援国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来华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吸引受援国卫生技术人员来华学习。

3.4 改善援外医疗药械物资运输条件

中国海外援助工程的开展,特别是与受援国开展交通设施方面的合作,是保障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的重要措施。通过双方友好合作,给受援国提供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31],助力受援国架构完善的交通网络,便利援外医疗药械物资运输。同时,进出口对接企业或单位应时刻关注物流的最新状态,及时办理物流中转通关手续[32],减少物流在途中滞留的时间。此外,包装运输是保证援外药械安全、维护援外药械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药械物资援外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包装时需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以及包装填装材料等,防止药品、器械运输过程中碰伤损坏,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拖延援外进度。

3.5 完善援外医疗药械物资供应的顶层设计

援外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举措[33],是保障援外药械物资管理走向规范化、战略化、全球化、透明化的重要前提[34]。为解决援外法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问题,应加快完善对外援助的法律建设[35]。通过基础性法律的完善,弥补对外援助法律体系纲领性文件的缺失,规范部门立法,提高法律实施压力,推进实现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战略[36]。如通过立法,明确通关流程、通关提交资料要求、通关检验标准等,规范对外援助物资出口,提高通关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可为受援国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37],协助受援国完善自身法律体系,为两国援外物资对接架构沟通桥梁。

猜你喜欢
受援国药械援外
中国对外农业援助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援非对受援国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坚韧前行路自宽——记烟台计生药械有限公司
坚韧前行路自宽——记烟台计生药械有限公司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药械采购的“浙江之路”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有关医院药械科规范管理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