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外音乐交流 推进中西文明互鉴
——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赴欧交流访演述评

2023-12-21 11:06乐未央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维也纳作曲家

乐未央

2023年8月8日至14日,中央音乐学院师生33人组成的代表团,在俞峰校长的带领下,受邀赴奥地利维也纳与意大利米兰、克雷莫纳等城市交流访演。此次赴欧访演行程安排丰富,除了举办两场作曲系师生作品音乐会以外,还与欧洲著名的乐谱出版社“环球出版”(Universal Edition)商议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集体出版电子乐谱,以及与当地音乐文化机构和大学交流合作等事宜。

当地时间8月8日,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抵达维也纳后,俞峰校长先后会见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女士、维也纳市政府议会文化与科学委员会主席格哈尔德·施密德(Gerhard Schmid)先生和维也纳音乐厅总监马蒂亚斯·纳斯克(Matthias Naske)先生。

在会谈中,俞峰校长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现状,回顾了中央音乐学院与奥地利各界长期以来良好的交往与合作历程,阐述了中央音乐学院推动中国当代音乐走向世界的理念和实践。俞峰校长强调,中央音乐学院重视为广大师生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如定期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的新作品,积极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而努力。俞峰校长还表示,奥地利维也纳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镇,也是展示中欧音乐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与维也纳的音乐文化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应继续携手开展音乐交流,共同推进中西文明互鉴。

2023年4月,中央音乐学院与环球出版社建立了战略友好合作关系。双方以推动中国当代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为宗旨,每年在该社的电子出版平台“Scodo”上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建立专属网页,每年推出15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向世界各大演奏团体推介。这是该社自1901年成立以来,首次为一所音乐学院建立专属网页。

2023年8月9日上午,在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大楼的环球出版社总部,主题为“从东到西,中国当代音乐走向世界”的合作见面会如期举行。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与环球出版社社长、出版项目主要负责人等,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电子乐谱出版事项展开了深入磋商。

环球出版社社长阿斯特丽德·科布兰克(Astrid Koblanck)在致辞中介绍了环球出版社的历史,以及出版马勒、巴托克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乐谱的情况。她表示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战略合作是环球出版社应对音乐出版未来趋势的重要一步。俞峰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当代中国的音乐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有很多优秀的作曲家。中国当代音乐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双方合作是推动中国音乐与世界对话的重要举措。见面会上,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与环球出版社的运营团队在乐谱的出版流程、技术细节、推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对未来的进一步合作提出了设想。

8月9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全体成员访问了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与校长乌尔里克·苏茜(Ulrike Sych)女士、副校长约翰内斯·迈塞尔教授(Johannes Meissl)进行了交流,观摩了解了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办学情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课程安排。在校长办公室,双方领导就未来合作事项进行了热烈而愉快的商谈,达成了多方面的共识。

8月10日晚7时30分,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家在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大楼的勃拉姆斯厅上演了“听见当代中国——中国当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科布兰克社长、亓玫大使先后发表了热情的欢迎词。俞峰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央音乐学院将不断以各种形式推进中国当代音乐在国际舞台的传播与交流、不断加深中奥音乐界的合作与友谊。

当晚音乐会一共演出了8首作品:叶小钢的弦乐四重奏《风信子》(宁方亮、苏雅菁、戚望、杨一晨演奏),文子洋的木管三重奏《龢歌》(崔启昊、吕树清、杜冠桦演奏),姚晨的中提琴独奏《声情》(戚望演奏),唐建平的钢琴五重奏《不规则的无穷动》(崔启昊、吕树清、宁方亮、杨一晨、尹一迦演奏),秦文琛的《琵琶辞》(兰维薇演奏),龚晓婷的钢琴独奏《望舒诗选》(孙晓丹演奏),董立强的《豫调——为琵琶和钢琴而作》(兰维薇、孙晓丹演奏),郭文景的六重奏《洞窟中的天国》(崔启昊、杜冠桦、吕树清、宁方亮、戚望、杨一晨演奏)。

8月11日,在结束维也纳的访问之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又奔赴意大利北部名城米兰,访问了昂布罗修图书馆和美术馆。该馆负责人、著名的汉学家皮尔·弗朗西斯·傅马利(Pier Francesco Fumagalli)教授为中国音乐家作了简短的馆藏报告,并带领代表团参观了部分藏品。随后,俞峰校长率学院教师代表与意中协会主席玛利亚·罗莎·阿佐丽娜(Maria Rosa Azzolina)女士等人进行了亲切会谈,双方围绕中意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毗邻米兰的城市克雷莫纳是小提琴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提琴制作和修复的“圣地”。应克雷莫纳音乐节的邀约,8月12日,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前往克雷莫纳提琴博物馆音乐厅举办了“古老文明的现代回声——中国当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音乐会于当晚9时开始,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们带来了7首风格不同的作品,分别为:贾国平的《时空的涟漪II》(吕树清、苏雅菁、杨一晨、尹一迦演奏),郝维亚的长笛独奏《欢欣》(崔启昊演奏),代博的《史诗》(宁方亮、苏雅菁、戚望、杨一晨演奏),田田的《夜雪独白》(沈浩指挥,崔启昊、吕树清、苏雅菁、杨一晨、尹一迦演奏),张帅的钢琴独奏《三首前奏曲》(孙晓丹演奏),陈欣若的《卡农——为琵琶与弦乐四重奏而作》(兰维薇、宁方亮、苏雅菁、戚望、杨一晨演奏),常平的《风中的塔铃II》(沈浩指挥,崔启昊、杜冠桦、吕树清、苏雅菁、戚望、杨一晨、兰维薇、尹一迦演奏)。

在音乐会举办当天的下午,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高彤彤教授在俞峰校长和意方代表的见证下,与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签署了实习意向书、与意大利提琴制作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在签约仪式上,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校长丹尼尔·卡洛·皮杜莱利(Daniele Carlo Piturelli)先生、意大利提琴制作协会主席安娜·露西娅·马拉莫迪(Anna Lucia Maramotti)女士先后致辞,二人均表示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合作,对于推进中意提琴制作领域的技术、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俞峰校长在签约仪式的致辞中指出,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首个提琴制作教学单位,现已成为重要的提琴专业学历教育和科研机构,与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和意大利提琴制作协会的合作,将通过分享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提琴制作专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签约仪式结束后,俞峰校长带领学院教师代表会见了克雷莫纳市长詹卢卡·加里姆维谛(Gianluca Galimberti)先生。詹卢卡市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们带来的“古老文明的现代回声”音乐会,是克雷莫纳首次完整呈现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享有盛誉的中央音乐学院对推动意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赴欧交流访演得到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奥地利两家报纸(Kurier、Falter)和阿卡迪亚(Arcadia)等电视台,意大利当地报纸(LaProvincia)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ChinaDaily)、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都对音乐会和访问活动进行了报道。

虽然在克雷莫纳成功演出的音乐会为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为期7天的赴欧交流访演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就此结束。长期以来,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一直是业界的重要议题——以何种形式开展交流?向海外呈现什么音乐?如何通过交流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是中外音乐交流必须思考的。中央音乐学院本次访演活动呈现出了如下几个特点,为思考中外音乐交流带来了极好的启发。

第一,访演的地点维也纳、米兰、克雷莫纳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镇,这里有着最为专业(甚至是苛刻)的观众,用作曲家秦文琛的话来说,这里的观众对音乐的要求和期望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观众。在这些城市上演中国当代原创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了象征意味。

第二,以学校组织音乐创作代表团赴欧访演,在中欧音乐交流中并不多见。本次系列访演活动从一个侧面向维也纳、克雷莫纳等地的观众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创作与作曲教学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立体多维的面向。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钢在访演结束后说:“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困境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去’,我们的工作就要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去,把中国文化传播开。中央音乐学院的努力可鉴,在全国艺术院校率先垂范,需要坚持下去。”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以创作、演奏、学术交流为一体,在中国音乐的传播模式上是一大创新。

第三,本次交流访演活动以乐谱出版、作品演出、交流对话等立体交叉的方式,传播、推广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尤其是面向西方的集体、大规模的乐谱出版具有开创性意义。如作曲家郭文景所说:“(此举)将中国作曲家放到一个世界级的国际平台上,这是中国音乐走出去的一次突破,开辟了一个新的、高效的渠道,这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作曲家郝维亚认为:“乐谱出版是音乐从感性听觉走向理性分析的关键一步,中国作曲家在国际平台上出版作品,将使中国当代作品被世界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其被研究、挖掘的可能性。”作曲家张帅则表示,这些举措拓展了中国作曲家的国际传播渠道,丰富了中国音乐的传播方式。

第四,尽管创作年代不同,手法各异,但就整体而言,本次中央音乐学院赴欧访演的音乐作品体现了题材、立意、技法语言的丰富与多元,展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和不同的美学取向。如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副校长迈赛尔先生在音乐会结束之后所言,这些作品有特别的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有着作曲家的个性。

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美学风格的音乐作品是每个中国作曲家必须追求的。正如叶小钢所说:“中国音乐作品是离不开中华音乐母语根基的,纯粹对西方现代音乐的模仿没有前途,也得不到国际的认可,这点随着中国当代音乐的前行已经越来越被清醒地认识。”同时,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及其对作品的演绎是音乐交流成败的关键。作曲家秦文琛、贾国平表示,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对外交流中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只有杰出的作品,才具有超越文化隔阂而具有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让音乐真正成为一种语言,成为“无问西东”的交流载体。作曲家郝维亚、常平认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演奏家们在此次访演中,展现了高超的演奏能力,他们精湛的演绎折服了听众。同时,作曲家们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无论音乐风格、作曲技术和美学思考都体现了当代中国作曲家的创作风貌。

此外,本次中央音乐学院赴欧访演,无形中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自信与平和。这种自信与平和主要体现为,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以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心态去展示自我,而非刻意去“证明”自我。如作曲家唐建平所言:“交流访演不仅对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有积极意义,也增强了对几十年来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成效的自信。”

中外音乐交流是推进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通过面向世界的交流和对话,相互吸收借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推动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方式。通过访演,也促进了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新思考。叶小钢说:“现在中外音乐信息交流已不存在障碍,当下最大的任务是做好我们自己——真正把作品踏踏实实地写好。”唐建平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此次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我们作曲家去思考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思想高度和作曲技术水准,多创作出一些好的音乐作品。”

当前中国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多元发展的态势。正是这种“日日新”的现状,才更加突显了中外音乐交流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音乐交流和对话,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最新、最高、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发展成果,是中外音乐交流的重要目标。中央音乐学院本次赴欧交流访演为推动中国当代音乐走向世界,加深中欧之间的文化理解,作了极有价值的示范,中央音乐学院以独具特色的方式翻开了中欧音乐交流的新一页,谱写着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维也纳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走近音乐的世界》系列之三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告诉你 艺术让人学会感受幸福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