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农产品惠州梅菜的保护研究与发展对策

2023-12-25 15:57王莉青次吉卓玛刘振昌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惠州标志农产品

王莉青,次吉卓玛,刘振昌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 516023)

梅菜是广东惠州的特产,又称为“惠州贡菜”。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将其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多年来,在惠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推动下,惠州梅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名特优新产品等称号,并被列为惠州手信,成为承载惠州客家文化故事的新名片。但是一直以来惠州梅菜只是作为一类“小众”土特产,其面临着品种退化、传统加工工艺复杂、人工消耗大、品牌效益低等问题,如何推动惠州梅菜走进“大市场”,是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难题[1]。

1 发展现状

1.1 栽培历史

“种植一季,够吃一年”,利用冬闲田种植梅菜,是自农耕时代以来,惠州百姓代代相传的耕作习惯。“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莱一枝花”。梅菜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据惠阳志记载,从明朝下半叶起,横沥镇矮陂片区便开始生产制作梅菜,距今有400 余年历史。梅菜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为岭南著名传统特产,历史上作为官廷食品而被称为“惠州贡菜”,惠州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梅莱之乡”。早在20 世纪60—70 年代,梅菜便是广东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

1.2 种植概况

惠州全市冬种梅菜主要分布在惠城区横沥、惠东县梁化、惠阳区平潭等地。1995 年惠州市获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中国梅菜之乡”称号,并于2004 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惠州梅菜”原产地标记的评审。2020 年广东省惠州市“矮陂梅菜”成为惠城区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 年惠州梅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惠城区横沥镇被评为省级梅菜专业镇,横沥镇土桥村、矮陂村,惠东县梁化镇水联村被评为省级梅菜专业村。

1.3 品牌建设

“惠州梅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梁化镇是惠州梅菜主产地之一,拥有500 多年的种植历史,素有“梅菜之乡”的美誉,惠州梅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梅菜种植总面积的85%,梁化梅菜种植面积约占惠州的3/5。梁化镇水联村梅菜品种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荣誉称号,“谭喜牌”梅菜获2020“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

2 存在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足

虽然惠州有着“梅菜之乡”的称号,但对于消费大众来说,梅菜原产地在哪里、有哪些做法等鲜有人知。很多人以为梅菜是梅州的特产,虽然国内出产梅菜干的地区很多,包括梅州、浙江等地,但与惠州梅菜在品种、品质和口感上有着鲜明区别。“惠州梅菜”2005 年获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原产地保护标志认证,很多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相关概念不太了解,对惠州梅菜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不太了解,这对惠州梅菜产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有很大的影响。

2.2 品种退化严重

目前惠州梅菜种子的种源均为农民自留种,由于鲜梅菜属于十字花科,容易发生串粉现象,使得品种品质不纯、弱化,而品种弱化会导致鲜品品质参差不齐,出现纤维化,口感不好,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

2.3 品牌意识淡薄

传统农特产品企业往往品牌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利用好区域品牌,也未能很好地迎合年轻化消费市场需求。以梅菜为食材制作的菜肴中,梅菜扣肉享誉大江南北,甚至飘香海外。作为这道菜品的灵魂——梅菜,具有清热解暑、消滞健胃、降脂降压的功效,历来被作为宫廷食品。不过,梅菜虽具有一定区域影响,但难以转化成全国影响,这也是惠州梅菜乃至更多地标产品面临的共性难题[2]。

2.4 加工工艺落后

惠州梅菜多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普遍存在研发经费和研发力量的投入不足、先进加工设备的购买力低下、梅菜加工仍处在粗加工阶段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加工制成品的质量和效益,产品附加值低。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第一,要加大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概念的普及力度,让消费者准确理解其含义,提高消费者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意愿。第二,政府部门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营企业,积极与媒体合作,加大对惠州梅菜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以讲故事等方式拍成相关的宣传片,在电视、网络、抖音上投放。第三,举办农业展会、文化节,向消费者宣传梅菜的种植、加工等,邀请消费者品尝特色名菜梅菜扣肉和梅菜其他相关食品,比如梅菜饼[3]。

3.2 政企合力布局

对地方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发力,帮助企业解决产业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育和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内涵,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组织品牌宣传活动等,用活用好地理标志,给予惠州特色农产品更广的发展空间。对推动产业发展主要动力的企业来说,则要有走向更大市场的决心与斗志,立足产品本身,关心消费需求,提供更加适应市场的产品;同时,也要有更加开阔的眼光革新种植、加工技术,布局全产业链发展。在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创新中,惠州特色农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3.3 品种提纯驯化

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梅菜种植面积降幅严重,目前惠州梅菜种植主体仍以农民为主,规模小;梅菜种子大多是自留种为主,品种退化严重。因此建议梅菜种植企业从源头出发,和一些科研院所合作,在品种选育上下功夫,以“企业+农户”的方式,在品种方面严格把关,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

3.4 精进加工工艺

近几年,受市场环境、城镇化发展、种植加工技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略有起伏,产业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现有的加工还是比较粗放,在加工工艺上要创新、精进,除了做梅菜扣肉、梅饼等现有的食材,开发其他相关的食品也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惠州标志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奔跑惠州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惠州一绝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