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现状与对策探究

2023-12-25 03:02刘洋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

【摘要】湘赣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其英译和对外传播值得研究。本文探讨了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提升英译质量,促进红色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现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6-011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3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湘赣边区红色旅游英译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4272)。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加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及红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通过旅游中国红色景点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伟人,因而,红色旅游英译引起了国内学者关注。不少学者结合目的论等相关理论对其展开了研究。如徐宁(2019)运用翻译目的论探讨了红色旅游文本失误类型,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1];曾衍文(2020)发现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存在语言错误、语用失误和文化负载翻译不当等问题[2]。但总体而言,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研究成果偏少。湘赣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韶山、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景点。开展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工作对于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研发现,湘赣红色景区旅游英译存在诸多问题,与红色旅游事业发展不协调,且有关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的研究缺乏。有鉴如此,本文以湘赣地区为例,调查了解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红色旅游文化英译和对外传播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现状与存在问题

调研发现,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

(一)语言性翻译失误,译文表达不准确

由于译者粗心或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导致翻译出现一些语言层面失误,译文表达不够准确规范。在红色旅游景点英译资料中,字、词、句简单对应,语用语法错误等现象。具体而言,当前语言性翻译失误包括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选词不当等。如韶山风景区翻译资料中发现有一句“数千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译者将其译成“A the blood of thousands of martyrs dyed this land red.”很明显,该句译文中多了不定冠词“A”;还有一处将展覽厅出口译成“Export”,该词一般指贸易出口,通道出口应为“Exit”。在井冈山某些景点翻译中,也出现了拼写错误及语义模糊等问题,如对于“茨坪革命旧址简介”这个标题,译者将其译成“Brife Introduction of CiPin Revdution Sites”,该句中的单词“Brife,CiPin,Revdution”均出现了拼写错误。红色旅游景点名称英译应注重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错译、误译都会影响红色旅游景区形象,不利于红色旅游文化对外传播。

(二)文化信息缺省导致误译,无法充分传达文化意蕴

红色旅游英译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外传播红色旅游文化,与其他文本翻译相比,尤其强调文化信息传达。不少中国红色旅游景点蕴含丰富而独特文化内涵,翻译时应注意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然而,由于不少译者中西文化功底不够深厚,对某些景点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出现了文化误译。如有译者将岳麓山的“爱晚亭”译为“the Lovely Evening Pavilion”,实际上,“爱晚亭”源于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该景点名称中的“爱”并非“爱情”的意思,“晚”则指晚秋,是岳麓山欣赏枫叶的最佳时节,将其译为“the Autumn-Admiring Pavilion”,更能传达其文化内涵[3]。

(三)专有名词译名混乱,缺乏统一标准

翻译红色旅游景点专有名词时,译文语言应表达规范,措辞得当,用词精准,前后一致。然而,当前湘赣地区某些红色旅游景点专有名词翻译不够到位,译名并没做到规范统一。如“井冈山”英译版本有:“Jinggang Mountains、Jinggang Mountain、Mt.Jinggang”等;“八一起义”英译版本有:“the August 1st Uprising;Bayi Uprising”等。译名不统一会引起游客认知混乱,同一景点名称译名最好统一,否则显得不够庄重、严谨和规范,不利于红色旅游文化对外传播。

二、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问题的成因分析

政府相关部门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翻译标准,译者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等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

(一)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不够,专有名称翻译缺乏统一标准

出色的景点译名不仅能提升旅游景点国际知名度,还能让外国游客深入了解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对旅游景点的兴趣。然而,当前政府部门和景点管理部门对红色旅游景点翻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景点名称未能制定统一翻译标准。由于缺乏标准和规范,当前不少旅游景区翻译中“一景多名”现象普遍,影响了红色旅游文化对外宣传,也给外国游客在景点信息搜集和其他服务方面造成了诸多不便。为解决专有名称翻译规范存在问题,文化与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有必要与高校及翻译行业组织合作,共同研制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标准,对专有名称翻译进行规范,尽量做到译名统一。

(二)对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了解不够,翻译策略运用不当

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旅游英语翻译不单是语言符号的转化,更是其背后旅游文化内涵的转化[4]。由于中西方在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为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红色景点旅游,不少旅游景点介绍引用了蕴含丰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词汇、诗歌或典故等,这些往往是翻译的难点,有的译者由于对中西文化缺乏深入了解,采用的翻译策略不够到位,造成了翻译失误,无法准确传达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须对某些词或短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内涵理解正确,进行适当增译或改写,对某些典故、名言等要进行注释,使之便于外国游客理解,激发他们对于中国革命文化的兴趣。

(三)部分译者责任感不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这就要求译者须精通英汉两种语言,掌握英汉语言正确的表达方式。译者不仅需对两种语言的使用习惯、表达方式等有非常深入了解,还须掌握翻译策略和技巧,熟悉中外语言文化知识和相关领域背景知识。然而,当前有些译员英汉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对英汉语言知识掌握不到位,中外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对旅游、经济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不熟悉文化对外传播规律,翻译时没有充分考虑外国游客审美习惯和接受心理,其译文不仅无法很好传播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反而易给外国游客造成误导。由于译者专业素养不高或粗心造成景点翻译频频出现了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及文化信息缺失等问题。

三、提升湘赣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质量的对策

红色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为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翻译质量。

(一)制定专有名词翻译统一标准,确保译文规范连贯

国家和省级相关单位应与相关行业协会或组织合作,制定旅游景点专有名词翻译标准,颁布官方译文,规范景点名称翻译。旅游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标准化审定制度,加大对景点英译质量的监管力度,对现有旅游翻译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同一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等)译名统一规范。一般而言,国际惯例对旅游景点人名英译普遍采用韦氏拼音翻译法,以符合英语发音习惯。在翻译红色旅游景点专有名词时,不能只求将字面意思表达出来,还应注重保留中国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体现异域文化风味。

(二)灵活采用直译或意译方法,实现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5]。由于中西方在语言习惯、行文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按传统形式对等原则,采用逐字逐句翻译方法无法达到较好效果。译者在进行红色旅游翻译时,不能片面追求字面意义对等,而应根据实际灵活采用直译或意译方法,这有利于准确传达旅游景点地名、人物等相关信息,实现动态对等。例如:

例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韶山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译文:“Many a strong man aspired to sacrifice,a new world we dared to devise.”Shaoshan Spirit,forged by revolutionary martyrs’ blood and lives,will always encourage us to 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strive forwar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上句中的“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采用伟人诗句赞扬了韶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该句没有采用字面对等的翻译方法,主要采用了意译,译成了“Many a strong man aspired to sacrifice,a new world we dared to devise.”但诗句后面的语句主要采用直译法。上句采用直译、意译两种方法,忠实地再现了原文内容,语言表达、句式结构、篇章结构均实现了对等,译文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取得了较好的翻译效果。

例2:郭沫若同志在游览完井冈山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慨叹。

译文:The Chinese famous literary giant Guo Moruo ever gave high praise of Jinggangshan after toured the mountains.[6]

上句中引用中国文豪郭沫若的语句“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是为了赞美井冈山的风景秀丽,中国游客一般喜欢用汉语的四字结构、对偶、诗歌等来描述景点的优美;而在英语中倾向采用平铺直叙语言表达,因此,上句没有采用直译法,而采用意译法,译文更流畅,可读性更强。

(三)运用改写策略,力求译文通畅可读

翻译的目的是促使双方相互理解,实现有效交流。翻译时如果仅考虑译得准确、忠实、流畅,而不考虑目的语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习俗及读者审美习惯等,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对原作进行适当改写或删减,以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诗学形态。在红色旅游景点英译过程中,为克服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避免外国游客理解困难,迎合目标语国家游客阅读心理和审美习惯,译者可发挥主体性,运用改写策略,将一些次要或不需要的背景信息删除,使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例如:

例3:揽八百里巍巍武夷,扼三千里滔滔赣江,天地造化,铸就瑞金山水的神奇,这里,钟秀毓秀,风藏气聚。

译文:Here is a wonderful place famous for its natural beauties of huge green mountains and clear water.[7]

中国人喜欢引用名言、典故等描述旅游景点,如采用直译法翻译,会显得较啰唆、累赘,读者也很难理解。上述译文采用改写法,将原文中的“揽八百里巍巍武夷,扼三千里滔滔赣江”等内容进行了改写或调整,保留有效信息,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

例4:橘子洲风光清绝,景色迷人,有蓬莱仙境般的魅力,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和革命名人。

译文:Orange Islet,with its unique charms,has attracted numerous intellectuals and revolutionary celebrities in Chinese history.

为赞美橘子洲景色迷人,原文中用“风光清绝,景色迷人,有蓬莱仙境般的魅力”来描述。在翻译时可进行一定改动或删减,将其译为:with its unique charms,使译文更简洁,更好地向读者传递关键旅游文化信息。[8]

(四)采用加注法或解释法,顺应读者接受心理

只有了解譯入语文化的需求和期待,符合文化需求和期待的作品才能走得更远[9]。对红色旅游景点某些专有名词或历史典故等,译者应根据外国游客的需求和期待,采用“音译+注释”方式进行翻译。采用音译有助于保存旅游景点中蕴含的中国民族特色文化,对中国读者而言,采用音译一般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对外国游客而言,由于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可能无法理解音译词汇中所包含文化内涵,为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在音译基础上,应添加注释,深入再现原语信息,帮助外国游客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例如:

例5:他参加了辛亥革命。

译文:He participated in the Xinhai Revolution(also namely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Chines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led by Dr. 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对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辛亥革命”,外国游客不太了解其背景信息,可首先将其音译,再将革命发生的具体年份和内涵进行注释,译为:the Xinhai Revolution(also namely the Revolution of 1911,the Chines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led by Dr.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其含义更清晰,外国游客更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例6:新民学会是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

译文:The Xinmin Society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China.

Note:The Xinmin Society:the institute led by intellectuals having the rudiments of communist ideology.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China:the anti-imperialist,anti-feudal,politic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launched in1919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in 1917.

由于中外历史文化的不同,外国读者对专有名词很难理解。本句中的“五四运动”译成“the May Fourth Movement”,并加上详细注释,“新民学会”译成“the Xinmin Society”,并补充了注释,有利于外国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文化。

红色旅游景点英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非常重要方式[10]。如何有效翻译蕴含中国革命文化的红色旅游景点,将其对外传播,是当前译界需努力方向。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译者须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及中西文化素养,翻译时不能只追求字面意义对等,而须深入了解中外两种语言的异同和中外文化差异,根据文体特点、传播目的等采用合适翻译策略,保证译文通达流畅,表达规范,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红色旅游中的文化内涵,促进红色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徐宁.目的论下红色旅游文本翻译失误例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1):117-120.

[2]曾衍文.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92-96.

[3]陈娇.从文化角度看湖南旅游景点的翻译[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01-102.

[4]周丽敏,王亚敏,邢振江.旅游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价值旨趣及其实践路径[J].上海翻译,2023,(2):55-60.

[5]白常山.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转换翻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为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93.

[6]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7]肖群.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9-150.

[8]覃小燕.目的论指导下《长沙红色旅游导游解说词》英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9]任丽萍.讲好中国故事与旅游译介——以《徐霞客游记》译介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2):108-115.

[10]朱艳宁,向丹.跨文化背景下民族特色旅游景点的英译技巧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4):148-151.

作者简介:

刘洋,长沙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读学生,主要从事旅游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