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中话语标记“那” 的互动功能

2023-12-25 09:44杨晓芸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
关键词:话语标记

【摘要】现代汉语会话中话语标记“那”的使用十分常见。访谈节目中“那”一般不独自占据话轮,多出现于话轮之首与话轮之中,分别发挥切换话轮及保持话轮的言语行为功能。同时,“那”在提问与应答序列都可使用,实现切换话题、承接设问、组织语篇及延缓语调的话语组织功能,传递有助于信息传递与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

【关键词】访谈节目;话语标记;“那”;互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5-01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5.037

作为实词的“那”在汉语中是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与“这”相对。吕叔湘(1985)把“那”的作用分为指示、称代和承接三类,之后又明确把指示代词的区别作用归为一类,其中承接与区别作用便是注意到了“那”在语用层面的意义。方梅、张伯江(1996)提出现代汉语中有把指代词用作指称标记的情况,从语用角度对“那”的使用给予更多关注。许家金(2006)指出,话语标记“那(个)”由表远指的空间指示语“那(个)”虚化而来,形成了开启话题、转换话题、思索填词等话语功能。

随着语用学的应用与发展,“那”作为指示代词和连词在语法意义上的虚化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刘丽艳、梁敬美、陈琳琳、马小涵等对“那”作为话语标记的言语行为功能和话语组织功能均有讨论,但对其使用情况和功能分析缺乏系统性,且尚未结合访谈节目会话环境有所分析。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互动语言学视角,总结“那”在访谈会话中作为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根据会话序列位置和话轮位置对访谈节目会话中“那”的互动功能进行讨论。

本文语料来源于《鲁健访谈》已更新的10期视频节目,总时长4.5小时。《鲁健访谈》以高端人物访谈为节目定位,通过对话形式对公共热点做出纵深解读,会话参与者均为可流利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汉语母语者,访谈过程中的话语形态与功能贴近当代语言使用趋势。

一、话语标记“那”及其位置分布

(一)“那”作为话语标记的使用

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在自然会话中一般呈现以下特点:首先,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不会增加话语的命题内容,不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其次,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说话情景有关,往往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或表达功能。在访谈节目中,“那么”“所以”等连词、“其实”“也许”等副词、“这 (个) ”“那 (个) ”等指示代词转变为话语标记的使用十分常见,其本身的指称、指示或认知功能通常弱化或消失,突出互动及话语组织功能,如:

例1  (载人飞船发射))

01→L:明年打两发,那您这压力大不大?

02→R:……对我们来说,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那每一次任务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那明年呢,我们是连续作战,我们会不会有这个懈怠,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

(二) 话语标记“那”的话轮位置

横向来看,访谈节目中“那”在话轮中出现的位置相对灵活,主要在话轮之首或话轮之中,在自然会话中“那”也可能出现在话轮之尾,情况多为说话人出现停顿放弃话轮,或未完成话语就被打断,使用频率极低,在本文收集语料中并未出现。

通过对本文语料进行统计(表1)可知,相比其他话语标记,“那”总体使用频率较高,在10小时的会话中共出现76次。同时,“那”位于话轮之首的频率高于位于话轮之中的频率,占比分别为38.16%和61.84%。

(三) 话语标记“那”的序列位置

纵向来看,话轮(turn)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组成单位,一般以说话人的沉默为话轮结束的标志,访谈节目由主持人与受访者不断切换话轮完成,通常把发起提问的话轮被称为提问序列,予以回应的话轮被称为回应序列。访谈节目中,“那”既可以出现在提问序列,也可以出现在回应序列。如例1中对话由问答相邻对组成,第一句中用“那”作为话题转折的缓冲,帮助受访者获取话语信息,进行提问;第二句受访人在回应序列通过两个“那”的使用来组织回应话语。

二、“那”的言语行为功能

(一) 位于话轮之中的“那”:保持话轮

由于访谈会话时间有限,话轮之中的“那”能够帮助说话人减少被打断话语的情况出现,避免因未完成表述而放弃话轮。如例2中主持人在话轮开始提到钢琴公开课的存在,以“对吧”做出寻求回应的姿态,但话语本义未完成,因此在后一句以“那”连接,给听话人传达话轮未完成的信号,从而继续对开设公开课的目的进行提问。在这里“那”仍有回指的意味,指刚才提到的开设公开课这一件事,但主要的言语行为功能仍是维持说话人这一话轮以保证提问完成。

例2  (公益课程)

01→L:包括我看在微博上,你也经常有这种公开课对吧,直接跟大家分享钢琴的一些经验。那你到底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同样的,例3中主持人在话题铺垫时获得赞同,受访人随即表示“会”导致主持人的提问话轮被短暂地打断,主持人后以“那”作为连接来提示受访人该话轮并未结束,达到保持话轮完成提问的目的。

例3  (处事策略)

L:但是你太保守、太谨慎的话,也有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

J:会,[会

03→L:[对吧。那你觉得你自己错失的最大的机会是什么?

(二) 位于话轮之首的“那”:切换话轮

“那”出現在话轮的起始点通常被用于切换话轮,争取说话机会。如例(4)主持人跟随来到受访人的厂房,由于来到熟悉领域,受访人表达欲望较为强烈,话轮较长时间保持在受访人一方。为了引导访谈顺利进行,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主持人以“那”切入取得话轮进行提问,将话题引导回访谈主题上来。

例4  (介绍厂房)

X:那么这里头呢就是我们的这个净化的一个大厅,平时卫星在不同的位置上放着,现在因为我们是整个备份星的测试阶段,卫星相对来讲比较少……

02→L:那您是什么样的契机然后和北斗结缘?

三、“那”的话语组织功能

除达到言语行为目的外,作为信息组织和话语修辞手段,话语标记“那”在访谈节目中同时也行使着切换话题、承接设问、组织语篇以及缓和语调的话语组织功能。

(一)切换话题

用于切换话题的“那”与切换话轮的“那”同样能够实现开启新话题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那”可以出现在话轮之中来切换话题,访谈节目中它通常在提问序列出现,形成“话题A→那→话题B”的模式。借用“那”来结束正在谈论的话题A,同时开启新的话题B,更自然流畅地为主持人提供围绕访谈主题进行提问的机会。

如例1的提问序列中,前期访谈已经对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进行了基本介绍,主持人在这一话轮希望将话题引申到受访人个人对工作的理解和感受上,在“明年打两发”之后紧跟着提问“那您这压力大不大”,两个短句之间使用“那”来切换话题。可以看出,用于切换话题的“那”往往也含有一定的转折意义,但更多是一个切换到新话题的信号,用以提示听话人注意后续主持人提问中的话语信息,尽快且有效地实现话题转换。

(二)组织语篇

用于组织语篇的“那”常位于话轮之中,前后往往有口语常用语或短暂的停顿,作为篇章连接的手段辅助说话人组织话语。访谈节目中的对话既需要话语的调整,又需要表述的推进。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服务于说话人的语篇流畅表达,在保留短暂的思考时间,也能维持掌握话轮的主动权,以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如例1的回应序列中,受访人连用了两个“那”作为话头帮助自己完成较完整的信息传递。第一个“那”接续载人航天这件事,说每一次都是挑战;第二个“那”配合“……呢”引出进一步的压力,说起受访人预想的明年的挑战。这两个“那”的使用在较长的话语表述中帮助说话人进行思考,对将要说的话进行逻辑调整或信息确认。

(三)承接设问

连接设问的“那”出现频率较低,大多情况下出现在回应序列。当说话人认为自己将做出的回答与主持人的提问有偏差,或是需要对某一话题进行分情况讲述时,会使用“那”来连接前后语句,与“如果”“假设”等设问词配合完成话语表述,实现连接语流的功能。

如节目中当主持人向篮球运动员受访人提问“中国篮球队的制度改革需要多长时间能被大众接受”时,受访人紧接着说道:“如果说我们的目标仅仅是为了打进奥运会的话,那我觉得我们相对来说可以,相对来说小改改就能做到。”这一话轮说话人以“如果……那……”的形式进行回应,首先完成了对主持人提问的补充,同时也为自己的回答进行铺垫,即先假设篮球队的目标是打进奥运会,再用“那”连接话语来回答主持人上一话轮的提问,使语义表述更加清晰。

(四)延缓语调

伴随着远称指示词的虚化过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会导致其前后话语在语音、语调和韵律上发生一些相应的调整。如“那”后常常会出现短暂的停顿,达到缓和语气、调整访谈节奏的效果。

如例3中第三句的“那”出现在提问序列,在谈话中受访人赞同主持人的表述,主持人在此基础上向受访人提问其错过的最大机会是什么。一方面,主持人要引导受访人对不太愉快的话题进行讨论,于是在第一句便做出铺垫,最终在第四句进行提问,用“那”及紧跟的短暂停顿来缓和语气,给受访人留出接收话题的时间;另一方面,第二行与第三行交谈双方话语出现重叠,因此主持人插入“那”来调整节奏,恢复提问话轮。

在回应序列也有缓和语调的用法。当说话人持坚定态度时,会利用“那”来缓和语气,避免立场表达过于生硬。如节目中主持人以“你觉得中国的话剧会不会越来越小众化”来询问受访人对话剧剧场前景的看法,受访人坚定认为话剧仍有未来可言,在表达立场时使用“那”来减轻断言程度,回应为“那不会的”,以此维持对话和谐。

四、访谈节目中“那”的使用动因

受认知地位高低、会话主题要求和会话时间限制的影响,在访谈节目中,“那”常常以非词汇性话语标记的形式出现,不指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帮助会话双方组织语句,传递有助于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

第一,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通常在认识地位较低的状态下进行提问。“空间指示语的这种话语用法其本质是人们在现场会话中的认知状况在话语组织形式上的投射” ①,即“这”和“那”指示的空间远近距离映射到认知距离远近上并在话语组织中体现出来,当说话人对所讨论话题的认知程度相比受访人较低但仍需要保持会话进程时,“那”便会更多地出现在提问序列中发挥缓冲作用。

第二,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需要掌握会话主导权。访谈节目会话相比无主题自由对话有更多内容要求,主持人需要在适当及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或插入,保证访谈内容不偏离主题或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因此会话过程中需要使用“那”在较缓和的语调状态下切换话轮或话题,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取回话语权,依据访谈需求完成对话。

第三,访谈节目会话时间有限,快速完成话语理解与信息准确传递、促进有效沟通是访谈的核心目的,也是使用话语标记语的原因所在。配合访谈输出效率与质量要求,双方需要在简洁的话语表达中对已知信息和自身话语进行快速调动和合理取舍。因此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使用没有语法意义的“那”来帮助听话人跟上话题,快速获取关键的话语信息,被访人也会利用“那”来帮助梳理话语信息,更高效地进行观点输出。

五、结论

“那”在访谈节目中起到重要的篇章连贯作用,大多时候不参与也不影响语句前后的句法成分构建,只完成一定情景下的语用功能。通过对《鲁健访谈》中话语标记“那”的形成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访谈节目中“那”在提问与应答序列都可使用,多出现于话轮之首与话轮之中,在不同位置分别发挥切换话轮及保持话轮的言语行为功能,同时能够实现切换话题、承接设问、组织语篇及延缓语调的话语组织功能。

此外,同样作为话语标记的“那”系词中,“那”和“那个”“那么”使用也存在区别,例如“那”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低于“那么”,在以问答序列为主的访谈节目中使用频率明显更高。同时,类似的在语法上无意义、实义上不表示指示的话语标记语频繁存在于现代汉语书面、口语的使用中,该现象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频繁使用无实义的口语词是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的表现,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话语标记语不影响信息的传递与话语的表达,反而使得话轮转换更加自然,话题切换更加得体,沟通过程更加生动,在语用修辞上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许家金:《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语言科学》2008年第1期,第55页。

参考文献:

[1]方梅,李先银,谢心阳.互动语言学与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3):1-16.

[2]陈家隽.国内外话语标记研究:回顾与前瞻[J].汉语学习,2018,(05):67-76.

[3]乐耀.互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会话交际的基本单位[J].当代语言学,2017,19(02):246-271.

[4]贾智勇.指示代词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6):19-21.

[5]许家金.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J].语言科学,2008,(01):49-57.

[6]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7]方梅.自然口語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05):459-470+480.

[8]曹秀玲.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2000,(04):7-11.

作者简介:

杨晓芸,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外语言与文化比较。

猜你喜欢
话语标记
微博中话语标记语“简直了”探析
客套话“不好意思”互动话语功能探析
话语标记的主观化分析研究
小说《围城》中填充类话语标记“呃”的用法研究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话语标记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及其效应
“好家伙”话语标记分析
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抢人环节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