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对策

2023-12-25 07:20李舒
经营者 2023年16期
关键词:账款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李舒/文

云南省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企业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张,企业产业结构愈发复杂,内部结构稳定性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如何构建一套高效且稳定成熟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现代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当下诸多企业已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不知如何下手,反而导致企业暴露在风险之下,得不偿失。文章从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尝试给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质量。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如下重要意义。其一,有助于企业发现实际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最终财务报表能够量化体现企业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其二,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水平,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许多企业现行的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满足财务风险要求。针对性地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对监测到的财务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质量,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其三,有助于为同类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同行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分析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能够为其他存在同类问题的企业提供参考。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薄弱部分

财务风险控制环境薄弱

从财务风险管理环境来看,许多企业并未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氛围,财务风险控制质量不佳。

第一,专业化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缺失。财务风险始终与财务工作嵌套,所以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均由财务人员负责。对涉及其他部门的内容,财务人员难以入手,且缺乏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统筹部门,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始终无法落到实处。第二,专业化风险管理人才缺失。财务人员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力军,但是对长期从事事后核算、账务处理的财务人员来说,其专业化的风险控制能力还有待考察。虽然企业会定期聘请专业的外部机构审核与判断企业风险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但外部机构对企业运行规律和程序比较陌生,会降低风险管理体系的实用性。要想提高风险管理质量,还需要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支撑。第三,缺少上下疏通的财务风险流程。一方面,由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因此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上下沟通明显缺失,往往采取事后补救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尚未形成由上至下的全面风险管理流程,部门间的风险无法得到监督管控,尤其是与财务相关的内容无法及时传递至相关部门,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盲目性。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除了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体制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缺失是风险管理不到位的另一原因。

一方面,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若任其发展,最终就会演变成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不像财务风险一样有两面性,它只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须构建风险预警机制,预测并控制未演变成财务危机的财务风险。但许多企业并未突出预警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导致其实际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尽管企业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包括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内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人员能力、思维逻辑等受限,其执行力度有待加大。这是因为企业的奖惩机制、责任机制等不健全,制度执行积极性明显缺失。

投资风险识别不到位

目前,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到位,企业投资活动的短视行为明显,且因为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投资内容的承载力、回报率、市场接受度等,企业没有做好事前规划,反而降低了投资效益。二是对投资活动的动态跟踪监督不到位。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项目投资不仅要在事前估算其价值,还要对其进行跟踪管理。但从企业目前的投资活动来看,在项目运行中,企业对项目的掌控力有所下降,后续往往不能根据市场形势,结合企业需求,柔性调整监督工作,这可能导致企业投资失败。

营运风险识别不到位

营运风险管理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应收账款管理还有待优化。部分职员,尤其是业务职员,为了提高业绩、增加业务量,忽略了客户的还款能力,盲目扩大赊销规模,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占比不断提高,发生呆坏账的概率不断提高。这不利于资金回笼,会直接影响后续企业的资金安排,提高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客户信用体系建设不到位也是应收账款占比增大的原因。企业多依靠主观意识考察客户信用,且随着企业多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跨部门业务增加,涉及的客户群体也更加复杂,原有的客户评估系统或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导致企业对客户信用识别不到位,从而埋下隐患。

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浅析

内外两方面因素叠加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先看内部因素,一是风险防范激励与约束不到位。尽管企业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但是其对岗位针对性、不同岗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激励制度的普适性较强,难以凸显个人价值,很难发挥应有作用。二是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增加了企业的风险面。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但部分企业在开拓业务的同时忽略了市场风险,在风险控制上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对策研究

明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目标及原则

要想对财务风险控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有二。第一,前期旨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充分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内容。第二,后期旨在积极利用财务风险,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发挥其促进企业经济价值流入的作用。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规划,经营情况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风险控制的价值,其必须遵循战略导向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长短期效应结合原则等。

强调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环境培养

根据企业现阶段已经落实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为更好地践行财务风险控制价值,可从成本效益和操作性两方面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环境。第一,强调财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将其与财务工作进行区分,包括人员分布、岗位分布。有条件的企业可选择设置固定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而一般的企业,可选择成立临时风控小组,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与独立性。虽然要对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工作加以区分,但也要注重其与财务内容的有机结合。第二,培养专业财务风险控制人才,现有风控人才一般由财务人员转型而来,企业可加大人才内部孵化的力度,结合外聘专业人才,开展持续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启用轮岗制度,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让职员树立积极学习的意识。第三,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除了调整优化该方面内容外,还需要配合企业全风险流程,其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参考)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助力企业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确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这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的基本依据,企业可参考表2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财务风险评价标准可参照国资委发布的2016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内容,综合分析判断后结合数理统计方式得出,旨在全面、客观、权威地评价现阶段企业情况,详细内容见表3。

表2 财务风险指标权重设置(参考)

表3 财务风险评价标准值表(参考)

其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调企业层级的财务管控能力,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如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细则等,严格按照准则制度进行操作,提高企业风险掌控能力。

做好投资风险控制优化

针对企业具体投资活动的风险,企业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防控。

其一,严格遵循投资原则。投资方案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要在长期计划的基础上展开短期投资计划,协调好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分级管理不同投资内容。其二,设定可行投资目标。在对投资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有科学的可行性报告作为支撑。要了解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区域经济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市场消费偏好、区域政策规划等,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三,强调投资项目过程管理。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市场变幻莫测,企业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找准投资项目的关键节点,及时将数据上传至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加大项目监督力度,保证其运行始终在企业可控范围内。

做好营运风险控制优化

针对企业具体营运活动的风险,企业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防控。

其一,启用应收账款责任制。强调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责任,在应收账款的回收流程上,不断增强其责任意识,同时辅以奖惩机制,根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分级分类设置奖惩内容,提高企业人员对账款回收的积极性。还要加大对人员账款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账款的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其二,做好客户资信内部评估工作。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属性开设一套客户档案管理系统,添加付款违约记录、担保比例、资金流动等关键因素,设置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权重,确定客户具体资信情况,并在合作过程中动态更新其资信情况,提高账款回收的可能性。其客户资信内部评估可参考表4。

表4 客户资信内部评估表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经营阶段,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内容不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启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尽管本文对财务风险控制作了整体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但实际使用效果还需要企业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与验证。

猜你喜欢
账款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