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探索

2023-12-25 06:30于淑会张红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院科学专业

朱 骥, 于淑会, 张红娟

河北地质大学 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 国土行业也随之转变, 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重点体现在“应用”, 人才培养的重点与新的学科方向、工作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更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培养理念是基础, 培养模式是手段。 因此, 为积极寻求创新创业教育突破, 本文以河北地质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满足当前对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的紧迫需求。

1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加强双创人才培养的背景与要求

1.1 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

2014 年9 月,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双创理念, 指出要在中国土地上掀起大众普遍创新创业浪潮, 让这股浪潮成为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源动力。 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与开阔视野的大学生更具备创新创业潜力, 是中国创新创业人才的生力军[2]。 2021 年10 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 指出, 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提出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意见》 还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金融扶持政策制定等方面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 应用型高校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培养人才要逐渐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

这一转变,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也为高校教育体系更新换代、 与时俱进提供契机, 形成高校教育办学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还为社会提供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有力缓解当前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就业压力, 构建和谐社会,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不竭动力。

1.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时代新要求

(1) 发展理念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 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重发展, 轻保护” 局面被打破。 面对由于经济长期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的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 如何协调人地关系、 缓解人地矛盾、 合理利用土地与补足“生态短板” 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

(2) 自然资源部成立与部门职责调整

2018 年3 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自然资源部被批准成立。 自然资源部整合了主体功能区规划, 城乡规划,水资源、 草原资源、 森林资源、 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工作, 以及国家海洋局、 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职责。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是国家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统一管理、 避免各规划部门工作内容交叉重叠问题的有力举措。 这一变化, 加强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因此, 高校更加需要着力培养掌握多重学科知识的交叉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 以应对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对专业交叉人才的需求。

2 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可分为课内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仰山慕水计划”第二课堂三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见表1。

表1 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lan for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major at Hebei GEO University

通过对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 可以发现本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尚存诸多不足, 具体如下。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在课内教学课程方面, 与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仅有新生导论课、 职业生涯规划课、 创业基础课、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 创新创业类课程数量较少, 且以创业类为主, 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也不高。 而且这类课程上课时间集中在大一、 大二, 这时学生初入大学,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浅, 难以达到与创新创业知识融会贯通的状态, 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淡漠, 导致对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此外, 专业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讲授, 创新性不足, 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能力提升方面有所欠缺[3]。

2.2 缺乏双创能力培养结果的反馈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学校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设置了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 这些活动均由校团委组织实施, 学生修满8 个学分即达到毕业条件, 而学生通过听讲座、 参加社团活动的方式也可以修满8 学分。 因此, 一些学生可能毕业之前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 参加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依靠团委的组织宣传能力, 一方面凭借学生自身较强的自主性, 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未能充分挖掘。 校外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提交实验报告、 实习周志等实习证明材料, 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 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或者激发了多少难以评判。 因此, 学校仅通过学分强制规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仍然存在一定漏洞,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未能有效建立。

3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为解决上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具有双创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河北地质大学近期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开展试点, 更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主要从教师团队建设与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两个方向进行了探索。

3.1 加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1) 加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培训

学院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展的素质拓展培训, 教师活学活用,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学院还鼓励教师跨学科教学, 拓展个人教学范围, 如学生在大二时就学习了由专业课教师讲授的创业基础课。 创业课程由专业教师来讲授,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相融合,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

(2) 校内教师与企业对接

校内专业教师受条件限制, 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教学,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稍显力不从心。 因此, 学院支持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对接, 共同合作完成多项横向课题, 以便教师直接了解企业对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教师可以对症下药,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内容, 让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就能尽快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快速适应工作节奏。

(3) 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

科研方面, 教师要立足学科前沿领域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产生创新性想法, 以此有更多新的研究发现。 教学方面, 教师可融入创新创业理念, 借助中国大学慕课、 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 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与创新创业及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将创新创业培养与专业教学相协调, 突破学科壁垒, 实现学科交叉。 教师将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 通过反思学习养成思辨性思维, 从而培育出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想[4]。

3.2 构建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依据教育部2020 年9 月下发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成效自评表》, 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条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发展中” 是指该培养体系建成后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受各方面影响随时调整、 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分为组织保障、教育过程、 教育成效三个维度, 其中组织保障、 教育过程为定性评价, 前者主要包括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层面是否制定了双创教育发展规划, 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 教师教育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以及用于双创项目的专项扶持资金; 后者为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是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训练等方面内容之中。 教育成效为定量评价, 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如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例及获奖情况、 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反馈两个方面。这部分内容将另文详细阐述。

4 多模式集成的“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在学院内实施“班主任制”、 以“学研” 为主要目标的“导师团队制”, 以及将以上两种模式融合在内的以产业学院为依托的“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 人才培养模式。

4.1 班主任一对一管理制

学院从2019 年开始设立“班主任制”, 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 班主任定期组织班会以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及就业上的问题。 班主任与辅导员分工合作, 在此过程中,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不仅能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 还大大增加了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提升了自身双创能力。

4.2 “学研” 目标导向的导师团队制

学院组建了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的导师团队。 导师团队主要以“学+研” 为培养目标, 以校内导师纵向科研项目为依托, 构建“导师—研究生—本科生”连带培养机制。 “学” 方面,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 通过“导师—研究生—本科生” 这种传帮带的方式, 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为学生更快融入科研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研” 方面, 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 理论应用于实践, 完成项目的基础内容, 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此外, 学生还可以依托导师项目参加诸如“挑战杯” “创青春”、 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 地理信息系统大赛等学科竞赛, 在比赛中得到撰写商业计划书、 参加创业培训等机会, 以赛促能,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5]。

4.3 基于产业学院的“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学校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以及较好的产学合作基础,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已与校外企业合作建成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全称是现代国土空间技术学院, 设置地理信息科学、 城乡规划、 遥感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点, 按照“开放合作, 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以生为本” 的理念与“专业共建”“课程共创” “人才共育” “师资共培” “就业共担”“资源共享” 的校企合作新思路, 以服务国土空间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 以校企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平台, 以企业的项目为抓手, 专业建设主动衔接产业最新需求, 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国土空间技术创新体系, 打造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 构建“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 培养模式[6]。 “多目标” 指的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卓越科学研究能力+灵活实践应用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4+” 人才。 “分层分段” 指的是本科一至四年级设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重点培养内容。

图1 “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ulti-objective oriented, layered and segm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学院给一年级学生设置了各类专业基础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在与各类课程的广泛接触中可以明辨最大兴趣点, 确定今后想要学习研究的方向; 二、三年级学生课程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增加实验实训课程。 参加“导师团队” 的学生也是主要以二、 三年级学生为主, 其主要目标为“学研”, 其他学生依托产业学院, 参与的实训课程更多, 其主要目标为“产学用”; 四年级学生要去校外合作企业开展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 通过企业横向项目实践, 为毕业论文选题积累丰富的专业资料。 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并了解创业的本质,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7]。

产业学院的建设一方面迎合了中国国土行业对地理信息科学、 遥感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补齐了人才外流的短板, 保证了服务型、 应用型人才的持续输送,加强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功能。 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 搭建了国土空间技术校内实训基地, 开展了多元化教学活动, 完善了教学模式, 建立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8]。 产业学院虽然投入时间短, 但从学生培养效果来看, 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比赛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取得的成绩也从省级向国家级迈进。 仅2021 年一年, 学院学生参加大创等比赛并获得省部及以上奖项接近10 项。

5 结语

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方面的探索, 首先在加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通过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以及教师将创新创业理念传输给学生两个角度, 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其次在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反馈机制, 通过构建发展中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动态监测。 在创新创业模式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班主任制、 “学研” 导向的导师团队制以及依托产业学院的“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 人才培养模式, 对不同年级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重点, 因材施教, 通过产教融合方式, 使学生在产学研用四个方面得到实践锻炼, 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学院科学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
科学拔牙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