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2023-12-26 12:05高文艺
考试与招生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竞争性命题考查

□高文艺

2 0 2 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选自英国作家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选段共1700字左右,分4个自然段。该文本讨论的核心概念是“竞争性真相”。作者以“全球贸易是加剧了还是改善了藜麦种植户家庭的贫困”为例,探讨媒体是如何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误导受众,从而对现实产生不良影响的。该命题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进行了重点考查,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要求,命题具备基础性、开放性、情境性、创新性、教考结合化的特点。

一、命题特点与趋势

(一)命题基础性强,注重基本阅读能力

从试题考查的题型看,仍然是5道小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与往年一致。但材料的选取和分值与往年有很大变化:改变了以往群文阅读的形式,选取单文本材料;第5题的分值由2022年的4分上升到6分,总分19分,比2022年增加2分。客观题梯度极低,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推断、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等。主观题第4题较为简单,第5题思维难度较大。总体而言,题目知识性考查减弱,能力性考查增强,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该阅读题注重考查理解文本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概括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概括文本结构与脉络、审清题目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新课标Ⅰ卷第4题: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核心概念的理解,较为简单。对于学生的能力考查体现在:审清题目要求,明确信息筛选范围,进行关键信息筛选,得分的关键在于理解核心概念“竞争性真相”。面对此题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答真相答假象,将真相与假象混淆,无法准确理解核心概念,不能区分文中根据事实所得出的片面推断与实际真相之间的差别,究其原因在于不理解文本的核心概念“竞争性真相”。

根据选文最后一段可知,“竞争性真相”最重要的特征是“真相”,材料中提到竞争性真相核心概念的句子是“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并且反复提及“在竞争中选取的有利于自己的真相”“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解读的真相”“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都是在强调“竞争性真相”的核心特征为真相而非假象、推论或判断,即使它具有片面性、煽动性的特征,但其底线为“真相”而非“假象”。

文本中西方媒体报道的真相为:

1.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

3.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4.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食品”。

而其中的推论与判断为:

1.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藜麦)了。

2.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3.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是新闻报道者根据自己提出的片面事实、数字做出的推论与判断,并非真相。故而,如果考生答的是新闻报道者的推论与判断而非片面真相,即为错误。

(二)命题开放性高,注重逻辑思维能力

试题减少了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反刷题,去套路化,注重考查学生对于文本本身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题目设计更为灵活与开放,给考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与发挥,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思考、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机械刷题、记背套路、拒绝思考是难以应对当下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的。

我们来看第5题:“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该题考查信息的转述、整合和运用,落实到此题中具体表现为理解行文脉络与思路,根据情境转述、整合、运用文本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此题考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背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被机械刷题得来的套路与模板束缚,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备考只是固化答题知识、解题模板与答题套路,那么在答题时就容易直接写记背的论证方法,譬如: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归谬法、反证法等,如此回答虽涉及题目但并不符合该题的情境设计。只有抛弃模板,独立思考判断开放式命题的情境要求以及文本特征,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解决此题的正确方法。所以,在平时学习中应注重以核心素养为本,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以不变应万变,在面对情境化与创新性试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三)命题情境性明显,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4、5题来看,题目设计注重情境,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给出任务,对知识、思维、能力进行考查,题目关注重大社会现象与问题,试图给予学生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科研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在具体实践情境中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新的情境条件下,运用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用创新性思维活动去解决学科问题,而不是回忆学科知识。

(四)命题创新性突出,激发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

命题紧密结合现实中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强化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体现鲜明的创新导向。西方媒体关于拉美地区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误会,甚至引发良心危机这一社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思考,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树立批判精神,理性、深刻、科学地思考问题,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命题教考结合化,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呼应和再创造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程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教考结合”表现在文本内容、阅读方法、思维能力三个层面上。

首先,文本内容结合教材。

命题语料关联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中“辨识媒介信息”等相关内容。试题文本以生动的事例提出“竞争性真相”观点,让考生对媒体信息的选择性、片面性、目的性有了较为生动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识媒介信息,提高媒介素养,这与部编教材必修下册《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辨识媒体信息》单元学习任务相契合。

其次,阅读方法结合教材。

选文出自社会学研究书籍《后真相时代》。教材中整本书阅读之一的《乡土中国》也是社会学研究书籍,《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为:学会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试题是对学术名著阅读的考查,第4题考查对“后真相时代”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解,第5题则考查了对全书逻辑思路的梳理,就涉及对这些能力的考查,可谓课本学什么,高考考查什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任务群中有“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通过选择阅读简明易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论文、著作(节选),领会不同领域科学与文化论著的内容,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阅读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可能不以具体问题的形式呈现,但在高考考查中一定有所呈现,故而,备考必须注意教考衔接,注重基本能力与素养。

最后,思维能力结合教材。

新教材学习任务群6 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包含三个学习活动:其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其二,运用有效的逻辑形式;其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第4题就是对典型逻辑谬误的考查,即“推论不等于事实”。试题在思维上的考查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二、备考建议与策略

(一)强化文本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阅读技能

近几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在考查时,倾向于提出一个新概念,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核心特征,并提取文本关于核心概念的主要观点。譬如:2021年“诗画异质”、2020年“历史地理学”,都涉及了“核心概念”的理解。2020年的第4题直接要求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定义,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概念的精准理解相结合进行考查;2021年第5题“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回答此题的关键也是把握核心概念“诗画异质”。对核心概念理解的考查,不仅仅体现在主观题中,客观题目中也增加了考查比重,备考时尤其需要着重训练。

(二)顺应教考结合趋势,落实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与再创造

建议在信息类文本学习中要加强对课内经典文章的理解,根据课后的学习提示切分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要多关注课内六个活动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家乡文化生活”“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逻辑的力量”,要多读一些拓展材料,能更深入地看待类似的问题。

关注课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譬如必修上册第6单元,涉及的思辨性文本有《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该任务群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两点要求:其一:议论要有合适的角度与恰当的方法;其二:议论要有针对性。如果在教材学习中能够切实掌握这两个基本素养,那么应对2023年信息类文本试题就会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在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时,消息、通讯、报告、科普文等教材中涉及的实用类材料也应给予关注。

(三)强化逻辑思考能力训练,由知识的记背转向问题的解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该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在高考命题中得到了落实。备考信息类文本阅读时,要锻炼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问题与现象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新高考命题,也能引导学生发展为创新性人才。

猜你喜欢
竞争性命题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