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程教学需要突出的“四个关注”探析
——以“手机摄影”教学为例

2023-12-26 07:55张朝红吴彦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8期
关键词:水平线摄影主体

张朝红,吴彦良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 酒泉 732750)

手机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已成为人们随手记录生活点滴的工具。成人继续教育中不乏摄影课程,尝试运用手机摄影理论拍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照片,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和继续教育热点,但过于专业的摄影,人们通常避而远之。通过理论研学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手机摄影”教学需要突出以下“四个关注”内容。

一、关注“画面三要素”

画面三要素分别是主体、陪体和环境[1]。主体,即画面的主角,是画面中重点要表现的对象,在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陪体,即画面的配角,起着丰富画面内容的作用。环境分为前景和背景,主体前面的景物,即前景;主体后面的景物,即背景。环境起着烘托主体、丰富画面层次的作用,影响画面的气氛。关注“画面三要素”,即为抓住主体、关注陪体和设计拍摄环境。

(一)抓住主体

主体是拍摄画面的核心。主体可以是一个被摄对象,也可以是一组被摄对象。拍摄前应先确定画面主体,然后再考虑拍摄方法将其突出出来。拍摄时,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所看到的都拍进来,导致观者看不出画面要表达什么。因此,拍摄中要对画面进行取舍,必须抓住主体。比如,人们爱欣赏日出和日落,在拍摄日出日落时,虽然地面上的花草树木也可能很漂亮,但要以太阳为主体进行构图,地面上景物稍加表现即可。

(二)关注陪体

陪体用来衬托主体。陪体可能是与主体有关联的事物,也可能是环境中的前景和背景。陪体得到充分表现,能够更好地陪衬主体,深化主体的内涵,增强画面丰富性和表达力。比如,金秋季节人们爱欣赏胡杨树金黄色的落叶,在拍摄胡杨树的落叶时,虽然落叶是主体,但可将地面以及胡杨树的部分枝干拍进来,以表达落叶有家有根。

(三)前景要设计

对前景进行设计,可使画面充满艺术情调。一是通过前景调整画面的影调使观者感受到光的流动和变化。影调是指照片的基调或调子,具体是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比如,当画面以暗调为主时,用比较亮的前景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二是通过前景导向性的线条引导观者的视线使画面产生空间感。比如,人们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在风光摄影中,可用弯曲的道路、河流、树木枝条这些线条感觉明显的对象,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感觉。三是运用前景参与构图使画面充满艺术气息。比如,将带有特色的门、窗、树木花草等看作“框”作为前景,既可将观者视线集中在“框”中,又使画面充满设计感。

(四)背景不可忽视

背景可使画面产生层次感、空间感和透视感,常见的背景有远处的山脉、辽阔的天空等。一是背景需要适当纳入。纳入适当的背景可表明主体所处的位置。比如,人们都爱蓝天白云,在拍摄辽阔的蓝天白云,可将周围的景物,如发射架纳入其中,以表明戈壁滩发射场的美丽风光。二是背景要能够渲染画面。背景属于环境,能够影响画面的气氛。比如,拍摄日出日落,可抓住漫天的彩云,使画面充满感染力。三是背景最好简洁明了。看似有些单纯的背景有时更能衬托主体。比如,人们都爱鲜艳的花朵,在拍摄美丽的花瓣时,可以用一片绿色的叶子为背景,表现散落在上面的红色花瓣,使得画面色彩对比鲜明、画面表现清新自然。

二、关注“构图六方法”

摄影构图是指在拍摄中对画面的布局、结构和效果的安排与把握,即将点、线、面、空间、形状等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及技巧进行有机结合,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使画面更具美感。关注“构图六方法”是指关注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或曲线构图、九宫格构图、留白式构图和紧凑式构图。

(一)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构图,是指画面向左右方向发展的构图,能够使画面在向左、右方向产生视觉延伸感,增强画面的视觉张力,表现出宽阔、安宁、稳定、和谐的视觉感受。通常分为高水平线构图、中水平线构图和低水平线构图。高水平线构图即水平线位于画面的下1/3处。比如,在拍摄伴有朵朵白云的蓝色天空时,可采用高水平线构图表现天空的蓝和美。中水平线构图即水平线位于画面的中间位置,用来表现画面主体在中间的情形,画面显得极其均衡对称,这是日常运用较多的一种构图方法。低水平线构图即水平线则位于画面的上1/3处。比如,在拍摄蜿蜒流动的河流时,可采用低水平线构图表现河流的姿态美。

(二)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是指画面向上下方向发展的构图,能够使画面在向上、下方向产生视觉延伸感,加强画面中垂直线条的力度和形式感,表现出高大、威严的视觉感受。比如,在拍摄耸立的白杨树、摩天大楼、单支的花卉等时,可采用垂直线构图表现景物的壮美。

(三)斜线或曲线构图

线条往往能吸引人的眼球,容易产生视觉张力。斜线构图主要指对角线构图,曲线构图则形式多样,考验拍摄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般情况下,若有2件物体,可用斜对角线构图;若有3件物体,可用C字形曲线构图;若有4件物体,可用S形曲线构图。V字形构图可产生高低落差的感觉,适合山势的表达。另外,有些线条本身具有放射性效果,如孔雀的开屏、芭蕉叶的纹理。总之,斜线或曲线构图,打破了常规画面均衡的表现,能够使画面产生动感,增添艺术感染力。比如,在拍摄长城时可在山顶上拍摄由斜线和曲线构图的长城,以表现长城的巍峨之高、绵延之长、壮观之美。

(四)九宫格构图

也称“井”字构图法,或者黄金分割法,是指将被摄主体置于画面的横竖1/3的位置,或者由三等分交叉产生的4个视觉兴趣点的位置,使主体成为视觉的中心。这里提到等分位置和兴趣点位置,都是经过科学验证,能够让人产生兴趣的点,这也是日常运用较多的一种构图方法。比如,在拍摄单支盛开的葵花时,可将葵花安排在“九宫格”四个交叉点中的一点上,且在这一点上葵花要正好朝向太阳,可表现葵花的灿烂和向往光明的意境。

(五)留白式构图

留白构图是指画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空白的,画面看上去简洁干净,可以使观看者产生联想,有一种“画有尽,意无穷”的意境。留白的构图形式非常适合手机摄影,留白部分可以是辽阔的天空、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大海等,也可以是在人物视线的方向留出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同时赋予摄影作品更多的内涵。留白式构图属于摄影中的减法艺术,通常只选择主体和陪体,甚至只表现一个主体,常见有正向留白、反向留白、居中下留白和居中上留白。正向留白是指在被拍摄者的正面留下大面积的空白空间,以突出主体的神韵;反向留白是指在被拍摄者的背面留下大面积的空白空间,以突出画面的意境;居中下留白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上方居中位置,在被摄主体的下方留出大面积的空白,通常表现大面积的地面景物、光影等陪体;居中上留白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上下方居中位置,在被摄主体的上方留出大面积的空白,通常表现辽阔的天空、远方的景物等陪体。在运用时应注意留白面积。比如,天真可爱的儿童往往充满想象,在拍摄仰望星空的小男孩时,可将小男孩置于画面的一个小角落,突出大面积的星空,以展现想象力和意境美。

(六)紧凑式构图

紧凑式构图,是指被拍摄对象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被摄主体以局部放大的形式铺满整个画面,几乎没有留白的部分,使观看者产生心理满足感。紧凑式的构图画面能给人饱满、紧实、细腻和触手可及的近距离感觉,往往能够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令人过目难忘,是一种走进观者内心的构图方法。紧凑式的构图形式也非常适合手机摄影,应注意的是要挤就挤满点。比如,在拍摄农民丰收的蔬菜水果时,可将其铺满画面,以充分展现农业的丰收迹象。

留白式构图和紧凑式构图,在绘画中被称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摄影上也异曲同工。

三、关注“用光七要点”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1]。手机摄影的用光,既指对自然光的应用,也包含手机中有关“光”的设置应用。在拍摄时,当自然光能够满足画面的亮度和色彩需要时,使用自然光即可;当自然光无法满足画面的亮度和色彩需要时,就需要使用手机中有关“光”的设置功能项,增添画面的亮度和色彩。关注“用光七要点”,是指巧妙运用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补光、调光和白平衡。

(一)运用顺光拍摄表现画面饱和的色彩

当主光源与所拍摄的方向一致时,被拍摄物被光线照亮,此种情况下的拍摄为顺光拍摄,运用顺光拍摄可以很好地表现画面的色彩和丰富的细节。比如,拍摄湛蓝天空下美丽的草原,可在广角模式下进行顺光拍摄,以降低曝光补偿,使画面的色彩饱和度更高,天更蓝、草更绿。

(二)运用侧光拍摄表现被摄物的立体感

当光源与被摄物呈现45~90度时,被拍摄物被光线一侧照亮,此种情况下的拍摄为侧光拍摄。因为光线与物体存在一定的角度,明暗有相间,光影有交错,因此被摄物更具有立体感。比如,拍摄天空中厚重的云彩时最好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云彩一部分照亮,一部分略暗,在明暗对比下云彩的立体感就会更明显。

(三)运用逆光拍摄营造剪影效果

当光源在被摄物的后方,此种情况下的拍摄为逆光拍摄。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被摄物在较暗处,明暗对比反差大,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比如,采用逆光拍摄,表现树木的轮廓、建筑物的外形,其立体感和线条美马上会呈现在眼前。

(四)慎用和巧用顶光拍摄

当光源在被摄物的上方,此种情况下的拍摄为顶光拍摄。顶光拍摄时,被摄物的阴影垂直于地面,不够立体和美观,拍摄人物和建筑物都不是好的选择,一般都不使用。但可用于拍摄地面浅表景物或者美食。若非要拍摄人物,最好配合动作或者道具,使顶光变为可利用的好环境。比如,通过手部遮挡脸部、借助遮阳帽制造光影,呈现出姿态自然的摄影效果。

(五)运用闪光灯补光

手机中都配置有内置闪光灯,当拍摄环境光线不足时,可开启闪光灯进行补光,以提亮拍摄画面,保证画面清晰度。默认情况下,手机中闪光灯设置为自动,即在拍摄中,若相机检测到环境较暗、光线不充分时,取景框中会自动出现闪光灯提示,拍摄时相机会自动开启闪光灯进行补光。

(六)善用测光点调光

运用手机相机时,屏幕上具有自动测光功能,只要触碰一下屏幕,屏幕上就出现一个小方框,对所框景物能够自动对焦和测光,使用方便且效果较好,要善于运用。操作时,首先轻触手机屏中重点突出的位置,对该位置的物体进行对焦和测光,然后再上下滑动对焦旁边的小太阳,对画面进行调光,最后达到画面亮度满意为止。比如,在拍摄面部线条柔和、立体感较强的人物时,可多次点击手机屏上被拍摄者的面部进行测光和调光,直到人物面部呈现出清晰轮廓。

(七)运用白平衡纠正色偏

手机相机有白平衡模式,从左至右分别是自动、白炽光、日光、荧光和阴天。当拍摄画面出现偏色时,可通过这五种模式中光的影响力,还原被摄主体的真实色彩。一般情况下,选用默认设置的自动白平衡均能获得较好的色彩还原效果。比如,拍摄傍晚雨后的柏油小路,由于自然光较弱,可将白平衡模式设置为荧光,路面会表现出被灯光照亮的金黄色效果。

四、关注“素养五要求”

如何更好地记录时代、传播美好呢?摄影人应具备良好的素养。关注“素养五要求”是指关注身边点滴事、注重弘扬正能量、带着想法拍作品、记着运用参考线和持拿手机稳且轻。

(一)关注身边点滴事

生活总是充满温馨的、令人感动的、惬意的时光,只要热爱生活,用心观察生活,就能够找到许多可拍摄的题材。能够随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也是手机摄影的最大优势。一把锁,也许是对过往的告别;一把伞,也许是一种快乐的回忆;身边的小草、回家的小路、沏好的茶水等都是摄影的好题材,好题材就在身边。

(二)注重弘扬正能量

摄影除了突出主体、表现艺术美之外,更应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社会正能量,这样的摄影作品更能引人注目和发人深思。因此,要重点关注和弘扬正能量拍摄主题的表达。比如,拍摄书店里小男孩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可通过书店的环境和小男孩专注的神情传递自强奋进的精神。

(三)带着想法拍作品

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影像、凝固瞬间,表达作者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好的作品更多的是人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拍摄前要有思考、有想法。画面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要有独到的观察、想象和判断。比如,拍摄干裂的土地,有生命的要少一点或者小一点,以传达气候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四)记着运用参考线

手机相机有参考线选项,可设置开启。开启后,框内会出现“九宫格”,“九宫格”内有横竖四条辅助线。运用参考线辅助拍摄,既能够很好地确保拍摄主体的横平竖直,更是实现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九宫格构图最好的方式。

(五)持拿手机稳且轻

拍摄时,首先要确保拿稳手机,其次要轻按拍摄按键。手指按下去的那一刻,不要晃动手机,并且要过几秒之后再移动手机,确保获得清晰的照片。稳拿和轻按是获得清晰照片的关键。

结语

实践证明,在手机摄影教学中,突出“四个关注”教学内容,拍摄出一张漂亮的、富有艺术魅力的照片的愿望能够实现。若能再运用手机的图片编辑功能,在照片上添加表达自己心情的文字,将会更增添画面的记录味道和艺术美感。通过分别阐述“手机摄影”教学中需要突出的“四个关注”内容,细化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成人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水平线摄影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基于水平线的图像处理
摄影小技巧,教你拍出不一样的大片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基于优先度的改进最低水平线排样算法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