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2-27 11:37李婷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立德劳动院校

李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建设新时代中国非常必要。当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劳”指的是劳动,不仅包含劳动技能,还需要拥有扎实的劳动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劳动素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创新的劳动思维。

一、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生教育当中,从学生个体出发,加强学生的劳动理念和劳动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爱劳动、懂劳动、会劳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推动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劳动的发展史。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劳动教育要和工匠精神相结合,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发展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于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又增强了社会的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技能型人才。

(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018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学生本身受到的社会诱惑很多,价值观念不成熟,缺乏有力的引导,对劳动观念较弱,甚至养成了“躺平” 的生活态度,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步伐,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专科教育偏向于职业性教育,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和初步的理论基础,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学习基地。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的实施,正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育形式,其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瓶颈

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国高校虽然在劳动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劳动理论教育缺乏体系化

目前,各高校对劳动课程日益重视,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但依然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没有形成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化,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学分课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较少,且多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天然的劳动偏爱点,对劳动教育造成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劳动教育但对于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的理解较匮乏,更缺乏对学生劳动思维的培养,从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缺乏深度和力度。

(二)劳动实践教育缺乏多样化

高职院校在看着劳动教育时,缺乏劳动实践教育的多样性,有些高职院校以单一课堂教学形式上课,劳动教育形式偏向教师主导型传授,学生被动型接受,这样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和重复性,技术含量较低,教学形式僵化,创新性不够,又缺乏思考;有些高校在劳动实践活动设计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家庭、学校、教师、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三)劳动教育考核缺乏全面性

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很多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考核标准单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人员等多方面都没有形成统一标准。首先,大多数高校评价方式单一,仅通过辅导员或班主任给与分数后,没有综合构建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其次,关于评价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紧紧针对劳动技能、劳动次数等方面进行简单量化。再则,劳动教育的成效仅仅浮在表层,无法评价筛选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无法及时纠正,从而使得劳动教育的成效打折。

三、深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抓好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注重劳动实践与教育紧密结合,是达到教育目标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创新课堂设置,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课堂的设置,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更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创新课堂的形式,实现传统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资源三足鼎立,共同发挥课堂价值。一是要守好第一课堂。要以劳动理论课堂为基础,深入挖掘各专业课堂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感染,比如要开展劳动教育时,深入将习总书记思想观念和劳动观念充分融合。二是要开辟好第二课堂。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三是要拓展网络课堂。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在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网络资源,开展劳动活动,比如线上职业规划大赛、互联网技能比赛等。

(二)注重团队力量,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加强家庭、学校、企业联动,提升家校企劳动教育的责任意识。一方面,对于家庭来说,学生家长应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课程规划,比如家庭清洗劳动、社区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应该认识到,劳动教育本身需要不断练习,从师资队伍、平台搭建、专业程度等多方面实现全方位建设。同时,社会更应该发挥劳动教育的天然平台,可以通过和社区共建联盟建立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让学生走进社区、医院、敬老院、博物馆等场所。

(三)丰富校园文化,激活劳动教育活力

丰富校园文化有利于激活劳动教育的活力,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一方面,创设学校—院系—班级等多种文化载体,比如建立“大国工匠工作室”、开展“工程师训练营”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比如,校园景观设计、主题墙绘设计、教学楼命名、创作劳动主题校徽等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增强学生的爱校情怀,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四)构筑产教体系,注重劳动教育融合

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发展劳动教育,可充分依托产教融合,构筑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教育体系,注重劳动教育的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和社会建立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构筑本专业产教培训基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鼓励更多机构和单位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硬件支持,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联通,实现订单培养,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的渠道,让学生在这种架构中,体验到企业具体的劳动工作内容。

当前社会,提倡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更离不开劳动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更需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理论内容,更需要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劳动师资队伍,使得劳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使高职院校学生学有所得,技有所长。

猜你喜欢
立德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热爱劳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严以修身”先立德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