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责任导向的建筑施工行为安全风险管控研究

2023-12-27 02:12泽副教授
安全 2023年12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主体阶段

安 泽副教授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42)

0 引言

建筑施工领域事故高发,安全风险种类多、数量大,安全生产环境恶劣。研究表明,遏制事故的有效途径是从根本上消除引发事故的风险载体,或将风险载体风险性降低在可控范围内[1]。针对建筑施工工程而言,消除所有风险载体并不现实。因此,为防止建筑施工工程事故发生,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实现对建筑施工工程安全风险的有效干预,使得安全风险可控至关重要。

要实现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干预,关键在于干预措施的系统性及精准性。首先,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安全风险种类繁多、关系复杂,涉及人、物、环、管的各个方面[2],需采取系统的管控手段,从建筑施工全局出发,切断风险间的交互作用,完善对建筑施工工程各阶段风险的统筹干预;其次,建筑施工工程在不同阶段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存在差异,导致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同,在设计风险干预措施时,需注意干预措施的精准性。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各个施工工序经常同时进行,大量设备和机械同时运作,施工环境异常复杂。安全管理人员通常需要同时监管和指导多个工序和作业人员,任务繁重。因此,仅依赖安全管理人员很难全面监管风险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实需要依靠建筑施工工程中所有职能人员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要保障所有人员积极参与风险干预措施的运行落实,必须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做到人人担责,人人尽责。且相关研究表明,高效的风险危机预警机制需要坚持“权责分明”的责任原则[3];《安全生产法》也明确提出:“从党的领导、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3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的要求[4]”,两者都表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性。而行为作为作业人员能力和工作态度等特质的外在表现,能直观反映人员的履责情况,且行为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因此,全面履行建筑施工工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责任主体行为风险干预的角度出发是提高建筑施工工程安全生产水平的关键。

鉴于此,本文基于对建筑施工工程作业内容的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完成对安全风险的阶段划分。并从建筑施工不同职能人员安全责任落实的角度出发,为不同安全风险匹配相应的责任主体。根据风险内容及责任主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构建基于责任落实的建筑施工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为提升现场作业安全水平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1 理论基础概述

1.1 行为风险干预

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具有客观性,不受人意志控制。建筑施工工程周期长、作业类型复杂,导致安全风险种类多、数量大,若管控不到位,风险会逐渐演化为安全隐患,增加事故发生概率。事故致因研究表明,超过8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5]。因此,要减少建筑施工工程事故的发生次数,关键是实现对行为风险的有效干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行为风险虽无法完全消除,但合适的干预手段可降低风险发展为隐患的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环境、生理、心理、组织、管理等方面[6-7]。干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常见的手段包括物质奖励、管理层干预、作业环境改善等外部干预手段,以及安全培训、技能学习等内在提升手段。根据行为主体的特点及需求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是进行行为风险精准干预的关键。

1.2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承担的最基本、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责任[4],具体而言就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应对自身所有的安全生产活动和过程负责[8]。

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研究将其本质内涵划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以人为本”的责任本质、和谐建设与发展的政治本质,以及利益分享的经营本质[9]。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的关键。企业主要依赖于健全的制度规范明确各个岗位和个人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责任链条清晰、责任落实有序。在建筑施工领域,基于其风险多样、风险因素复杂、工程周期长等特点,风险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唯有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3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商品或者更广义的物品,其“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一般可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10]。

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业、建筑、能源、农业等领域,并逐渐扩展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域[11]。该理论认为,产品或服务的不同阶段都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生命周期,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建筑施工工程而言,生命周期理论从整体性的角度考虑建筑产品或服务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并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对于搭建建筑施工工程安全风险干预框架,划分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干预重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安全风险及责任主体划分

2.1 阶段划分

对于建筑产品而言,一般以时间为节点将其生命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处置5个阶段[12]。但对建筑施工工程而言,项目方主要承担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当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后,在其运营维护阶段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单位的管理及业主的使用,除非重大质量问题,否则与施工建设单位的关联不大。因此,本文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3个阶段,如图1。

图1 建筑施工工程阶段划分Fig.1 Stage divis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2.2 主要风险及责任主体

2.2.1 规划阶段

建筑施工工程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约束条件和技术要求,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在确定项目切实可行后,制定时间计划和预算,形成项目建议书,为后续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

在规划阶段需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全局性的判断,主要由勘测规划人员和项目决策人员统一负责。

2.2.2 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项目目标,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确保设计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实现工程目标的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供暖设计等,此外,还需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工程造价、投资回报率,进行结构和系统的工程计算和模拟分析。

设计阶段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无论从工程质量还是从投资和工程进度方面而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了工程的成败。这一阶段主要由工程设计团队完成。

2.2.3 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实践,通过组织和管理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进度达到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包括进行场地准备,控制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与各方进行协调与沟通,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完成人员调配、材料采购和成本控制等。

建筑施工阶段存在众多安全风险,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施工前准备阶段的各项缺陷也在该阶段集中体现,是工程事故高发阶段。且该阶段涉及很多承包、分包问题,管理较为复杂[13]。在该阶段,安全监管人员和作业人员承担着主要的安全生产责任。

基于对建筑施工工程各阶段作业内容的分析以及对相关研究的扩展[14],本文对建筑施工工程各阶段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为不同安全风险匹配了相应的责任主体,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建筑施工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分析及责任主体划分Tab.1 Safety risk 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 subject division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3 风险干预框架构建

3.1 干预层次划分

基于对建筑施工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的辨识以及相关责任主体的划分,根据各风险责任主体所负责的主要任务,本文将其划分为决策层和职能层2类。

(1)决策层。建筑施工工程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项目发展战略目标和资源调配策略,进行技术评估,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决策层多为高管,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为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需从加强决策层对大局的把控能力和提升其综合分析能力上入手。

(2)职能层。建筑施工工程职能层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选址、实施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管理及工程建设开展等。职能层人员主要包括勘测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作业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等,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该层次的人员,行为风险干预的重点在于提升其专业技能素养,并塑造其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3.2 干预手段

人员的行为风险除受个人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环境、组织氛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对行为风险的有效干预,需要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共同采取措施。本文总结了常见的行为风险干预手段及其作用,见表2。

表2 行为风险干预手段及作用Tab.2 Behavioral risk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针对职能层人员的行为风险管控,可在表2中干预手段的基础上,从个人能力提升和组织辅助干预等方面统筹设计开展;对于决策层而言,仅采用常规的干预手段难以提供决策人员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视野经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精英培训。

3.3 干预框架构建

在深入分析常见行为风险干预手段的作用及适用层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筑施工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风险内容和风险责任主体特点,将风险干预手段和风险责任主体进行对应匹配,构建建筑施工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如图2。

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针对建筑施工工程中所涉及人员的行为安全风险制定了明确的干预规划。

3.3.1 施工前准备阶段

施工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规划、设计2个阶段,主要涉及人员包括勘测规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及决策人员。

勘测规划人员作为施工前地形勘测、灾害辨识、项目可行度分析的主要负责人,工程设计人员作为工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两者是决定整个工程项目后期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职能人员,对其专业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因此,必须严格审核2类人员,主要从资质审核和能力考核2方面展开。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决不能参加工作。如果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但能力考核不通过,可对其进行作业前专业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可准许作业。

图2 建筑施工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Fig.2 Behavioral safety risk intervention framework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于决策人员,则需要在了解项目详情的基础上,结合对行业形势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对勘测规划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给出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确定项目是否实施,按什么方案实施。决策者属于管理层,应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如需提高其决策准确度,需进行专门的精英培训。

3.3.2 施工阶段

当项目确定实施且施工计划方案通过审核,就需要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将计划方案转化为实践。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安全监管人员和作业人员。

安全监管人员作为施工过程中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监管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及风险辨识能力。一线监管人员对于管理资质并无硬性要求,因此,工作前主要对其进行能力考核,如果没有通过则需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可参与监管。

作业人员是施工项目生产一线的主要建设者,其行为直接关乎工程项目的安全。对于施工作业人员,作业前首先要进行资质审核,如果没有通过则劝退。通过则进行技能考核,如果没有通过需进行技能培训,保障其岗位能力匹配度。考虑到作业人员处于施工一线,安全环境较差,因此当技能考核通过后,需进行安全考核,评估安全能力和安全意识,如果安全考核未通过需进行安全培训,通过后才能作业。

有效的风险干预应该是动态的,在作业过程中,安全监管人员需经常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评估,实现对作业人员行为、态度的监管,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

4 结论

(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3个阶段,其中,规划和设计为施工前准备阶段,并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为出发点,辨识各阶段主要安全风险,并明确相应的风险责任主体。

(2)通过对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行为风险的综合分析,构建建筑施工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该框架明确了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中主要人员行为风险的干预管控流程和具体干预手段,为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构建了建筑施工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但并未设计风险识别预警机制,无法保障风险干预的及时性。此外,文章没有分析不同阶段、不同风险责任主体的风险干预计划应由什么机构负责,风险干预职责划分不明确。为保证建筑施工工程风险干预的有效实施,后续研究可从建筑施工工程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的搭建及明确风险干预职责的划分上开展。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主体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