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能并重
——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12-28 13:23顾亚娟李星新郝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软件思政

叶 飞,顾亚娟,李星新,郝建平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之一,这就要求所有课程都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1]。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承担着培养学员专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对学员深度理解专业内涵、热爱专业、学好专业,并为以后从事好专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军队院校工科专业课程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目标、融合特色”的“双融合”思政设计策略,并以“软件保障概论”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军队院校工科专业课程基本属性分析

工科专业以研究工程特性和开展技术应用为主要特点,大多数人认为工科专业较少蕴含意识形态属性,认为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2]。然而,任何科学技术都是由国家或军队的需求催生的,其发展和应用都与国家或军队的倡导息息相关,科技的来源性、权属性、目的性和创新性等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属性。

1.科技的来源性:科学技术通常与国家和军队的需求相伴而生,就我国国情、军情而言,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提升军事技术来提高部队备战能力,进而提高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2.科技的权属性: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掌握核心技术是实现自主可控、科技强军的唯一途径。近年来,某些国外势力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围堵,从侧面反映了科技的国家权属性。

3.科技的目的性: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谋强盛,为人民谋幸福,从这一点来看,科技具有国家属性;另外,科技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说明科技义具有为战性。

4.科技的创新性: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靠广大科技人员接续奋斗创造出来的,其产生过程本身就蕴含了艰苦奋斗、不断拼搏、精益求精等探索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科研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和研究态度,才能做出真成果。

通过科技的以上几个属性,我们不难发现,工科专业课程蕴含着意识形态属性,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二、军校课程思政分析

军队院校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各类课程中。与地方高校的课程思政相比,军校课程思政的内涵更广、要求更高。

(一)军校教学对象分析

军校受训对象主体是生长军官、现职军官、士官、战士、文职人员等军队人员,军队人员的属性决定了必须把受训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才能确保党指挥枪及人民军队的红色属性。因此,军官的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排在了各项能力培养的前面,包括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崇尚荣誉、遵规守纪,胸怀宽广、抱负远大,热爱部队、献身国防思想牢固,热衷钻研军事、钻研打仗;身心健康,能够较好地面对困难、压力和挑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等。

(二)军校课程分析

军队院校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军事类、科学文化类和专业课等类型的课程,以生长军官本科学员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军事基础、科学文化、专业背景和首次任职等模块,其中政治理论课占17%左右,相比地方高校要高一些。军校政治理论课程相对较多,这对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重复灌输大道理,必须结合专业课实际、实战化要求、为战育人以及学员任职需求等多方面开展课程思政。

(三)军校课程思政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军校各类专业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设计:(1)注重铸魂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员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军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永远跟党走。(2)注重为战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从实战要求出发,从难从严要求,使学员能够切身体会实战要求,培塑战斗精神。(3)注重专业精神培育。作为工程技术院校,学员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院校教育引导学员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三、专业课程的“双融合”思政策略

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把专业课程的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思政课的思想教育、精神塑造进行有机融合,如图1所示[3]。同时,军校专业课程结合专业及学科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引领,促使学员形成坚定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战服务的高尚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并最终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图1 工科课程育人模式

在课程设计和思政设计时要有机融合课程目标及课程特色确定思政目标,抽取出本门课程最具特色的情感目标、价值目标及特色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模块课程内容及相应的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为一体;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上也要融合思政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灵活应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同时通过学员讨论辨析深化认识,最终通过全过程的考核,评价课程思政效果。具体实施策略如图2所示。

图2 “双融合”课程思政策略

四、“软件保障概论”课程思政实践

(一)课程介绍

随着我军装备信息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软件广泛应用并成为装备体系的神经中枢,软件保障也成为部队装备保障的重要工作。“软件保障概论”课程系统阐述军用软件保障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及手段,主要包括软件保障工程基础、软件保障特性、软件保障活动和软件保障主要技术等内容。课程对于学员构建完整的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掌握军用软件保障理论方法及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使学员初步具备运用所学软件保障知识解决软件保障基本问题的能力,增强信息化装备保障综合素养。

(二)课程思政设计

按照“双融合”思政策略,基于一致性原则,确立了“思政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设计—思政元素构建—融入模式设计—教学实施及反馈—优化设计”的一体化课程思政闭环建设思路。

1.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思政目标,发挥课程建设引领作用。在课程计划制订中,明确课程思政总目标及各个教学模块的分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的情感目标和特色目标中,“软件保障概论”课程确立的思政总目标是学员坚定爱国强军的信念,增强对国产装备及软件的信心及突破国外“卡脖子”装备技术的决心,注重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其认真、严谨、敬业的科学素养和工作作风,锻造信息化、智能化装备指挥和保障本领。

2.在教学设计中细化思政目标,做好思政目标切实落地。在课程设计中根据各个模块确立思政目标,基于一致性原则(即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思政活动)开展课程思政设计,根据每个模块内容的特点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课程的思政元素库。本课程思政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融入爱国强军教育。结合我军装备现状及当前我国“卡脖子”的难题,使学员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发展好我军装备。(2)结合装备软件保障工作实际融入职业道德要求,培养打造学员树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3)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前后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注重举一反三,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4-5]。(4)力行榜样引领。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作为人才的“生产者”与软件保障人员具有类似的质量把关和缺陷修复的作用,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尤其是教师要把好对学员的严格考核关,通过严格考核,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装备保障工程品质。

通过制定每个教学模块的课程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提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时代性和引领性。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激发学生科技强军的使命担当,在学习的潜移默化中进行有效价值引领,使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战斗精神、工匠精神和团队意识。

3.在教学模式中优化融入设计,做到思政落地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选取相应的思政融入点,分别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全程贯通式和隐性渗透式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1)画龙点睛式,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适时少量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专题嵌入式,即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嵌入专题内容讲授过程中,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3)全程贯通式,即全方位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基因和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设计中,全方位培育装备软件保障所需的工作作风。(4)隐性渗透式,即以教员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最直观的教育。

4.在教学实施中优化思政设计,实现思政目标的最大化发挥。目前,该课程的思政实践正在进行中,从目前完成的教学内容来看,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一些紧密相关的实例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政教育,尤其是直观形象的实例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平时与学员的交流和反馈,也发现了一些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贴合度不够紧密、融入方式较单一等,这为课程思政的不断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反馈。

(三)课程思政特点分析

本课程的思政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开展了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于一体的融合式课程设计,系统化梳理课程内容及课程思政要素,避免“两张皮”问题;二是根据一致性原则构建课程思政要素,以课程目标及预期成效为评判思政效果的“指挥棒”来评价思政内容及融入模式设计;三是在课程实施环节,注重言传身教,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知识生成和情感共鸣。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离不开学科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精神。授课过程中注重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员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进而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形成科技强军的决心意志。专业课中融合目标和特色思政,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形成“两张皮”。课程思政要真正做到铸魂强能,还需要教员、学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软件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禅宗软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软件对对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