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2023-12-28 14:15胡紫薇李进涛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对公福祉租房

胡紫薇, 李进涛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经济发展的目的已经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变为关注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380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搬入公租房社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为实现全国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阶段,随着建设公租房规模的增加和房屋预期寿命的延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住房质量问题、周边配套设施不全等),对公租房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降低了居民的主观福祉感知,从而限制了公租房的发展。正因如此,亟需对公租房居民主观感知作出调查,分析原因,找出可行性对策,提升住户的主观福祉感知。因此,立足于公租房居民的视角,评价研究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对检验公租房建设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研究评述

福祉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测度[1]。Wang(2013)表明主观福祉是指居民对自身生活的主观感受、认知和情感体验[2]。郗家祺(2018)表明客观福祉是指影响居民生活状态的物质领域,如居民的收入状况、居住的社区环境等方面[3]。

关于主观福祉的研究有很多,大部分是以某地区或某群体为样本。Aguado(2018)为探究安第斯山脉居民的主观福祉影响因素,以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来调查主观福祉水平[4];Wang(2017)为评估怀来地区居民的主观福祉状况,参照MA划分的五个领域,从中选取了19项指标进行满意度评分[5];罗颖(2020)参考主观福祉“伞状多元”的特征,构建了鄱阳湖区居民主观福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

现阶段国内外公租房的研究主要为研究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angiwhetu(2020)研究表示住房环境会影响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主观幸福感感知[7]。Park和Jeon(2018)则认为住房设施和社区环境是影响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感受的两个因素[8]。段兆雯(2019)在对西安公租房现状调查中得出住房面积、住房质量和物业管理对公租房住房评价影响效果显著[9]。林静(2020)研究表面公租房幸福感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建成环境、社会环境、邻里社区差异[10]。

可见国内外对主观福祉的研究虽然无论从视角还是内容上都比较成熟,但是专门针对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的研究却并不多,大部分聚焦于居民幸福感,缺少综合在各维度福祉的框架下,对主观福祉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将从调查公租房社区居民对社区各指标的评价入手,运用Critic赋权法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影响因素。

2 概念框架

2.1 相关理论

根据之前的文献来看,主观福祉具有复杂多维的结构,居民的生活空间的多样性决定了居民主观福祉的多维性。福祉的评价尺度不同,所选取的指标及其所占比重也有不同,大规模的评估一般选取一些容易统计的评价指标。而小尺度指标的选择上可以更加精细,可选择多项指标从而精确的反映出部分居民的福祉水平[11]。主观福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居民181份调研数据,分析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基本特征,着重于居民日常生活感知,如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休闲娱乐、身体健康等小尺度上进行主观福祉的测评,构建评价模型并实证检验,以了解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水平,为检验民生工程——公租房社区的建设成效提供决策参考。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变量定义

2.2.1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公租房社区与居民福祉结合起来,结合相关文献和设计标准规范,构建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指标体系

2.2.2变量定义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及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公租房居民对社区各维度的满意度评价体现。本文将居民对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自变量,来综合评价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状况。评分标准依据李克特五尺度表将评分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等5种,分别赋值为5、4、3、2、1。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结合社区居民主观福祉特征,以公租房居民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并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调查。于2022年3月分别在武汉市青和居、明泽丰华苑及东沙花园展开社区调研工作,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居民对搬入公租房前后福祉感知对比及公租房居民福祉影响因素调查。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20份,回收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问卷有效率为82.3%。

为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对所得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及效度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01,在1%水平上显著,Cronbach’s Alpha系数值0.894>0.6,KMO值0.856>0.6,说明问卷设计合理,问卷调查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3.2 研究方法

1)数据处理

本文所建立的公租房社区主观福祉感知评价体系共包含18个三级指标,指标数量众多且有正逆之分,为使各个指标数据之间具备可比性,本文经查阅资料后选择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1)

逆向指标

(2)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指标对比强度和冲突性来确定该指标信息量, 最后通过指标信息量的大小赋予权重。 对比强度是基于标准差思想反映评价指标之间的波动性; 冲突性是基于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计算得出, 关联度越高, 冲突性越低。CRITIC 法给指标赋权的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指标的对比强度即指标数据标准差,用Sj表示:

(3)

其次,计算指标冲突性Hj,指标冲突性是由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决定的。

(4)

其中,H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冲突性大小,rhj表示指标h与指标j之间的相关系数,即关联性。n表示指标的个数。

最后计算各指标的客观权重Rj。对指标的冲突性和对比强度的值求积,最终得到各个指标的信息量:

Qj=Sj*Hj

(5)

指标越重要,其信息量也就越大。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18个指标的权重Rj,其中有两个二级指标下只有一个三级指标,权重默认为1,结果如表2所示:

(6)

表2 公租房居民社区各项福祉指标权重的计算

3)构建指标评价模型 通过CRITIC赋权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后,使用加权求和的方式将各个指标的数据值Zj和各指标权重Rj之积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公租房居民福祉综合指数M,结果如表4所示。

(7)

4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1)社会人口特征描述 根据调查问卷获得公租房受访户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表3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公租房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水平低。

表3 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评价结果

2)模型结果 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评价为公租房未来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评价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公租房受访户一般人口学特征

结果表明,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总体评价得分为3.49,说明该地区公租房社区主观福祉评价偏高,该地区的公租房建设得到了公租房社区居民的初步认可。其中二级指标经济状况得分3.2,社会关系得分3.74,居住环境得分3.31,公共服务得分3.54,休闲娱乐得分3.50,健康得分3.67,从大到小排序为:社会关系>健康>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其中社会关系主观福祉感知的评分最高,健康和公共服务福祉感知评分也相对较高,经济状况福祉的评分最低,说明了公租房居民的社会关系比较稳定;居民身体状况较好;公租房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福祉得到了满足;但公租房社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及居住环境福祉未得到充分满足。

4.2 讨论

具体来看,经济状况福祉维度,总体的评价值偏低,评价值经济状况感知大于经济收入与房租比,该指标对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感知具有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申请公租房的人群为收入较低的群众,现入住公租房的人群大部分为离退休的中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不稳定。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当前社区租金物业费过高,公租房租金物业费应根据租户的收入水平来定价,以提升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感知,保障公租房居民切实的改善日常生活条件。

社会关系福祉维度,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评价值较高,这一发现与戚瑞双[12](2018)研究一致,表明邻里互动对低收入群体居住福祉感知有促进作用。

居住环境福祉维度,评价值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小区绿化>社区卫生环境>社区治安>居住舒适度>物业管理>人均住房面积>房屋质量。从评价结果来看,居住环境对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有负面影响,公租房社区居民对房屋质量与人均住房面积的评价明显低于总体水平。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租户表示所住房屋出现漏水、墙壁掉渣等现象,这与樊瑾莉[18](2018)研究发现一致,房屋质量差影响公租房居民的居住福祉;非独居居民表示人均住房面积小,部分居民申请公租房后与配偶儿女一起居住公租房;小区绿化及卫生环境的评分较高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公租房社区管理政策的逐步完善,社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提高。公租房社区未来发展应更注重房屋质量方面的问题,以及申请住房面积机制应更贴合居民的实际情况以提升民生福祉。

公共服务福祉维度,评价值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教育资源>休闲娱乐设施>交通状况>医疗资源>无障碍设施。公租房社区的公共服务维度评分大部分偏高,与现有研究赵静[21](2019)一致,社区内公共服务对居民感知有积极影响。公租房社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针对公租房福利政策较多,公租房居民对无障碍设施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指标,有可能是租户对无障碍设施的相关知识不太了解。

休闲娱乐福祉维度,休闲娱乐活动的评分高于社区文化的评分。休闲娱乐维度评分大部分偏高,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有正面影响。与Walker[22](2016)研究相对应,社区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为社区做出贡献从而提高福祉感知,从而缓解社区内居民孤独、焦虑的情绪,改善居民生活福祉。

健康福祉维度,公租房社区的居民健康评分较高,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调查发现公租房社区经常会开展上门送温暖活动,例如医生上门为居民做身体检查、及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买药等。

总体而言,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的整体评价偏高。公租房居民对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公共服务、休闲娱乐方面的感知评价较为强烈,得益于目前国家为提高民生质量大力发展公租房项目,但对经济状况与居住环境的感知评价相对较低,一方面申请公租房居民大部分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收入来源较少,大部分靠国家补贴金生活;另一方面,公租房项目房屋质量监管不足,住房面积申请机制有待完善。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根据武汉市三个公租房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进行了评价,并对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实证表明: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整体评价较高,社会关系、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居民主观福祉有积极而显著的影响,而经济状况和居住环境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有消极的影响,但整体上来说搬入公租房社区对提升民生福祉有显著作用,说明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升公租房社区居民福祉。首先,加强公租房居住环境的建设,提高住房质量,改进公租房申请住房面积政策;其次,经济水平对改善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亦有积极作用,如何提高公租房居民收入降低居民日常生活开支,对提高居民福祉的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对公福祉租房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数字十年·民生福祉
商业银行利用“快易报”平台发展对公业务分析
关于提升商业银行网点对公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租房客
建优美生态 谋百姓福祉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破解租房难,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