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3-12-28 15:47孔令源孔祥恒张瑞红
光明中医 2023年24期
关键词:肝气发文中医药大学

孔令源 孔祥恒 张瑞红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育龄女性常见的以情感、行为、躯体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常见经前期乳房胀痛、头痛、泄泻、失眠、情志烦躁或抑郁等症状[1-4]。经前期综合征属于传统中医的“经期前后诸证”范畴[5],目前有效的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耳穴贴压治疗以及中药与针灸推拿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避免了抗抑郁剂等治疗药物不良作用多、对身体危害大、远期疗效不理想的缺点,临床效果显著。因此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治疗PMS的近20年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为学者把握中医药治疗PMS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不同的根据数据库采用不同的适宜检索式进行检索,在CNKI平台上,以“经前紧张症” OR “经前紧张综合征” OR “经前期综合症” OR “经前期综合征” OR “PMS”进行主题检索;万方检索式为主题:(经前紧张症) or 主题:(经前紧张综合征) or 主题:(经前期综合症) or 主题:(经前期综合征) or 主题:(PMS),学科分类选择中国医学,维普检索式为:主题=经前紧张症 OR 经前紧张综合征 OR 经前期综合症 OR 经前期综合征 OR PMS,学科分类选择医药卫生,并选取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时间范围为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22年12月31日),语种选择中文,检索结果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中药单药、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注射液等治疗PMS的临床疗效观察;②中医外治法如膏药外用、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治疗PMS的疗效报道;③名医经验总结、个案验案、中医学术理论探讨;④涉及PMS的治法或方药总结;⑤中医药治疗PMS的基础实验研究,包括细胞、动物等为载体的文献。排除标准:①文献主题与PMS无关;②文献为PMS相关的、期刊摘录、科技成果等;③文献无完整题录或作者、摘要、关键词等关键信息缺失;④符合纳入标准但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数据处理在数据分析之前,对文献数据进行处理,方法如下:①机构规范:对于相同机构的不同名称,采用其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规范名称,对于同一机构不细分科室、学院、专业、研究团队等;②关键词规范:将同义关键词进行人工合并,中药名称、方剂名称参考《中药学》和《方剂学》进行规范。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最终纳入528篇文献,其中学术期刊397篇,学位论文131篇。

2.2 发文趋势总体来看,近20年中医药治疗PMS的发文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①上升期:2002-2010年发文量处于稳定增长期,由19篇(2002年)上升至51篇(2010年),达到近20年单年发文量最高值,年平均发文量为28.89篇。②下降期:自2010年后,2011-2022年的发文量骤然下降,最低为13篇(2020年),为近20年单年发文量最低值,年平均发文量为21.33篇。2019-2020年的相关发文量下降较大,推测可能是因为出现新冠疫情,研究人员的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面,导致有关中医药治疗PMS的研究减少,而2020-2022年,相关发文量则在以较低的速度增长,推测随着疫情的减退,研究人员开始再次关注中医药治疗PMS领域,并且发文量在未来几年或有上升。见图1。

图1 2002-2022年中医药治疗PMS研究文献发文年份分布

2.3 文献作者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作者分析图谱,图谱中节点N=774,连线数E=1165,表明共有774位作者,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为1165次,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张惠云教授(70篇),其次是乔明琦教授(57篇),其后依次为魏盛(23篇)、高冬梅(19篇)、薛玲(15篇)等。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得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文献的核心作者发文量≥6.27,可知中医药治疗PMS文献的核心作者为13位,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0.57%(267/528),大于普莱斯定律定义的50%,表明目前在中医药治疗PMS领域已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见图2。

图2 2002-2022年中医药治疗PMS研究文献作者共现网络

2.4 研究机构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得到机构共现图谱,共有314个机构参与中医药治疗PMS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次数为162次,网络模块度Q=0.8125,平均轮廓值S=0.9929,表明聚类有效且效果较高。

近20年该领域发文较多的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175篇)、广州中医药大学(39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6篇)、成都中医药大学(14篇)、北京中医药大学(12篇)、辽宁中医药大学(9篇)、济南市中心医院(8篇),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心度为0.06,发文量远超第2位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3.14%(175/528),表明其在中医药治疗PMS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机构连线数小于节点数目,则表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缺乏合作产出。见图3。

图3 2002-2022年中医药治疗PMS研究文献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2.5 关键词

2.5.1 关键词共现经过数据处理后共得739个关键词,基于关键词绘制共现图谱。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经前期综合征”(402次),因其为本研究检索词,故其出现频率最高是合理的,之后依次是“肝气逆证”(70次)、“肝气郁证”(38次)、“临床研究”(25次)、“经前平颗粒”(18次)和“白香丹胶囊”(17次)。其中除“经前期综合征”外,“肝气逆证”的中心度最高(0.20),表明“肝气逆证”是该领域较为核心的研究方向。见图4。

图4 2002-2022年中医药治疗PMS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2.5.2 关键词突现共得到25个突现词,其中“宁神汤”突现时间最早,自2002年其便已突现并持续至2004年,表明有关“宁神汤”的研究较早,“经前平颗粒”“逍遥丸”“肝气郁证”持续时间最长,其中“肝气郁证”在突现词中突现强度最高,为5.12。“针刺”“肝郁气滞型”“四氧孕酮”分别于2017年、2017年、2020年开始突现,并一直持续到2022年,提示3者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见图5。

图5 2002-2022年中医药治疗PMS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3.1 发文团队与机构单一相关领域研究发文量因发文团队与机构单一,易受影响。从纳入的528篇文献进行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PMS领域的发文大致分2个阶段,上升期(2002-2010年),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2010年之后趋于下降,为下降期(2011-2022年)。而中医药治疗PMS领域的发文团队和研究机构较为单一,主要研究人员为张惠云、乔明琦、魏盛、高冬梅,且4位学者均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因此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之间应加强通力合作,打破地域限制,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均衡发展。

3.2 中医药治疗PMS领域研究较为全面近2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PMS的相关研究主要涵盖了病因病机、证型、临床研究、治疗等:①病因病机方面,中医对PMS的病因病机认识包括肝郁、肾虚、脾虚、气血虚弱、瘀血阻滞、痰湿蕴结等,尤以肝郁气滞的研究为主,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是PMS的主要病机[6-8];②证型方面,肝气郁证和肝气逆证是PMS主要的证候分型[9,10];③临床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PMS的临床观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较多,并已有相关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11-14];④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PMS以成药为主,包括经前舒颗粒、经前平颗粒、白香丹胶囊、逍遥丸、丹栀逍遥散等,其中经前舒颗粒适于肝气郁证,经前平颗粒适于肝气逆证[15-20]。

3.3 中医药治疗PMS热点分析突现词可知,“针刺”“肝郁气滞型”“四氧孕酮”为目前中医药治疗PMS领域的研究热点,或为未来几年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且中医药对PMS的治疗仍以方药为主,而“针刺”的突现表明学者开始愈加重视外治法对PMS的治疗。

猜你喜欢
肝气发文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