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青年毛泽东的品质与情操

2023-12-28 19:52祝彦李雨西黄力
党史文苑 2023年12期
关键词:湖南

祝彦 李雨西 黄力

关于青年毛泽东的起始时间,历史学界(主要是中共党史学界)有着不同的划分。青年毛泽东时期开始的时间,基本达成了共识,一般意义上认为是以毛泽东从1910年离开韶山冲开始外出求学为标志的。很多著作和文章都引用毛泽东的誓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作为其青年时代开始的“宣言书”。但是,关于青年毛泽东时期的结束时间,目前学界仍存在不小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1920年春,毛泽东来到上海与陈独秀见面交谈,毛泽东自此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毛泽东早期文稿》的收录年代,即1912年6月到1920年11月,亦可作为青年毛泽东时代的起止时间。三是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四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青年毛泽东的生平活动与思想演变历程

青年毛泽东的求学经历十分丰富,足迹遍布湘乡、长沙、北京等地,其思想变化也经历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随着年岁的增长,毛泽东的知识和阅历不断增加,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也更加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时期,青年毛泽东在思想上逐渐完成了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过程。

崇拜“康梁”学说。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奠定了他人生转折的基石。离家求学时,他留给父亲一首誓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通过此诗不难看出,青年毛泽东内心所要表达的鸿鹄之志。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康、梁的改良学说。表兄文运昌曾送给他两本关于维新变法的书,其中一本是由梁启超编辑的《新民丛报》。他后来回忆道:“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读书期间,他写了不少批注,其中“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关于政论方面最早的文字,这反映出青年毛泽东对当时东西方两种不同制度的初步思考。

毛泽东从少年时期的“孔孟”派到青年时期追随“康梁”,效仿英、法等国,力图通过君主立宪的方式实现改良革新。虽然这一时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理智,但青年毛泽东完成了个人思想的第一次升华,是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梯。青年毛泽东开始用世界眼光看待中国问题,想要用西方模式拯救危亡中的中国。即使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条路不可行,但青年毛泽东已经远远超出和高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同龄人的思想见解和认知层面。

第一次公开发表政见。1911年春,毛泽东因为成绩优异并且有着东山小学堂贺岚冈老师的帮助,他得以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这是他第一次走出闭塞落后的偏远地区,来到大城市长沙。这一时期,毛泽东施展才干和抱负的舞台更大,听闻了各种各样的革命言论,心中的革命思想也逐渐萌芽,并曾撰写拥护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方面的文章。从改良到革命,毛泽东的思想再一次发生变化,向前又近了一步。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影响下,毛泽东逐渐萌生了自己的革命主张。他曾在学校墙壁上张贴一篇文章,支持通过革命的方式彻底推翻清政府、以此建立民国的纲领,还提议由孙中山担任大总统,康有为做内阁总理,梁启超为外交部长,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发表他的政治主张。他后来回忆道:“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另一方面,毛泽东以身作则率先剪掉自己的长辫,并倡议全校同学一起动手,他通过这种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与清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在湘乡驻省中学呆了不到一年时间,毛泽东便离校参军,汇入革命的浪潮之中。

世界原来如此之大。1912年春,从军队退出以后,毛泽东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招生广告,在专业的选择上十分踌躇,没有明确的意见,经过种种不满意的尝试,最后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即使这样,他在学校也只读了半年书。其间,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让毛泽东名声大噪,因此得到国文教员柳潜“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骎骎入古”的高度称赞,“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在校期间,他从柳潜那里借阅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读完后收获很大,更加坚定了他自学的决心,于是断然退学开始进入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

毛泽东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周密翔实的学习计划并坚决执行下去,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介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的著作,可以说相当集中地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在图书馆里,墙上挂着的一幅世界地图让毛泽东十分震撼,原来世界竟如此之大,中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不要说他的家乡湘潭,根本没有标记,这激发了毛泽东探索世界的欲望。在图书馆的半年自修生活毛泽东曾这样总结:“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探求“大本大源”。1913年春,一则免学费、膳宿费低廉的招生广告吸引了毛泽东的注意,广告还称毕业后可担任教师。因此,毛泽东决定和好友一起报考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结果全都考中。之所以选择师范学校,除了以上客观因素,还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有关。他曾在参加全省高等中学考试时就写了一篇题为《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的作文,文章的立论根据就是梁启超的“以教育为主脑”的思想,毛泽东以此核心思想为出发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再三权衡,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

翌年春,四师合并到一师。1918年暑期,毛泽东完成学业,从一师顺利畢业。五年半的师范生涯,毛泽东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思想觉悟水平,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

思潮中辨主义。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前往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到了北京后,遇到了种种困难,“会友所受意外的攻击和困难实在不少,但到底没有一个人灰心的”。毛泽东为筹集出国的经费而到处奔走,罗学瓒曾在一封家书中这样评价他的贡献:“毛润之此次在长沙招致学生来此,组织预备班,出力甚多。”

朋友们进入各预备班学习后,毛泽东选择留在了北京,但他因为各种原因也没有报考北京大学。这样一来,毛泽东为了谋生就需要找一个立足之地。经杨昌济介绍,由李大钊安排,毛泽东得以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除了负责登记新到的报纸期刊和记录阅览者的姓名外,他还管理着15种中外报纸。虽然每月只有8元,但对毛泽东来说足矣。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阅读各种书籍,接受最新思潮的洗礼,并且结识一批社会名流。1949年3月,当毛泽东回到北京,回忆起30年前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他说:“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在北大期间,毛泽东得以有机会与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交谈,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毛泽东逐渐明晰各种错误思潮的本质,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信仰。

尝试种种救国之道。1919年4月6日,毛泽东返回长沙,在周世钊的推荐下担任修业小学历史课教员。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毛泽东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开展了一系列反帝爱国斗争活动。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担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该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创刊宗旨,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12月18日,毛泽东率领赴京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独当一面地发动起来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运动。他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成为这场驱张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0年6月11日,在毛泽东和湖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张敬尧被赶出湖南。驱张以后,毛泽东起草了《湖南建设问题条件商榷》,并寄给老师黎锦熙,他认为这好比向老虎口里讨碎肉,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第二次赴京期间,毛泽东在与李大钊深入接触的过程中,深受布尔什维主义影响。

改良主义破产。1920年7月7日,毛泽东返回长沙。不久,在湖南一师校长易培基的邀请下,担任一师附小主事。“这时,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为学校题写了一副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回到湖南后,毛泽东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是提倡新文化,主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他将目光投向了俄国。在毛泽东看来: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基于这样的考虑,毛泽东和易礼容等人创办了文化书社。毛泽东等人希望能够通过文化书社引领湖南新文化风气之先。之后,毛泽东等人组建了俄罗斯研究会,毛泽东被选为书记干事。俄罗斯研究会成立后,介绍了包括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在内的一批进步青年前往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然后赴俄留学。第二是发动湖南自治运动,这也被认为是毛泽东改良思想的最后实践。谭延闿抓住人们长期受军阀统治的心理,公开打出“湖南自治”“还政于民”的旗号,实际上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笼络人心。毛泽东也被谭延闿的表象所迷惑,他设想了一个“湖南共和国”的方案:在这个国家里,废除军阀统治,建立以民为主的真政府。自办银行,自置实业,自搞教育,健全县、乡自治机关,成立工会、农会,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等等。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描绘反映了青年毛泽东内心存在的空想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湖南自治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运动的失败,使他心力交瘁,他告诉朋友,“我的生活实在太劳了”。11月25日,他分別给向警予、欧阳泽、罗章龙、李思安、张国基等人共写了五封信,总结自治运动的教训。经过慎重物色,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至此,青年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以青年毛泽东为榜样,做新时代优秀青年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百多年前,一群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十九世纪的“80后”“90后”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双重考验。十九世纪的他们虽然不可被复制,但却值得今天的青年们学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为二十世纪的“80后”“90后”,乃至二十一世纪的“00后”青年,以青年毛泽东为榜样,学习他的品质、毅力、精神、道德情操等,努力做一名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涵养“胸怀天下”的情怀。胸怀天下方能成就大事业,胸怀天下才能彰显大格局。1919年8月4日,毛泽东曾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的震天呐喊注定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要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将小我融入祖国和民族发展的大我之中,志存高远,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努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筑牢“信念坚定”的基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检验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是否忠诚可靠、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试金石。理想信念犹如灯塔,指引人们前进方向。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在利益面前,在生死考验面前,为了苟且地活着,丧失理想信念,丧失原则,出卖同志,背叛革命,他们注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民所唾弃。青年毛泽东经过反复比较后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1936年,毛泽东曾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这样回忆:“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党员,要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敢于亮剑,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尊严和地位中筑牢对党的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充满朝气与活力。

锻炼“社会实践”的本领。在毛泽东的求学生涯中,不仅通过读“有字”之书来深入思考这个世界,更通过关注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将自己的思考付诸实践,最终实现改变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愿望。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毛泽东就十分喜欢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他的朋友萧子升历时一个多月,徒步九百余里,足迹遍及长沙、宁乡、安化等五个县的不少农村,进行“打秋风”的游学社会活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深入进行的社会调查,多少带有那种“恰同学少年”的浪漫主义色彩。理想描绘得再好,再远大,不付诸实践,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通过社会实践,就不知道方法是否可行;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无法获取最真实的情况,看到深层次的根源。毛泽东通过“游学”方式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了百姓疾苦,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毛泽东通过“新村”试验、“工读互助组”的失败,“湖南自治运动”的惨痛教训,才摒弃了对改良主义的幻想,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道路,这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

培养“学习思考”的能力。毛泽东堪称党内学习的典范!学习贯穿于毛泽东的一生。早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广泛阅读,从《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到《盛世危言》《列强瓜分中国之危险》,再到阅读西方著作《民约论》《物种起源》《群学肄言》《原富》等,毛泽东都广泛涉猎,通过不断地阅读,毛泽东的知识面不断扩大,看待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客观理性。毛泽东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进行深入思考,做了大量笔记,《讲堂录》《伦理学原理批注》都是他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表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向老师学,更要向社会学,向世界学,学贯中西,掌握各类科学文化知識,努力占据高科技领域的前沿阵地,将自己所学专长更好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之中,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砥砺“强身健体”的品格。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将无从谈起。毛泽东曾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喊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他身体力行、言行合一。他不只是躲在书斋里读书的空谈者,更是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比如“日浴”“风浴”“雨浴”等。在“一师”期间,他还自创了“六段运动健身操”,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参与,在校园里掀起一股体育运动的热潮。毛泽东有洗冷水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即使冬天也不例外。1966年,毛泽东之所以能够以73岁的高龄再一次畅游长江,与他青年时期加强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密不可分。广大青少年要从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继承青年毛泽东不怕苦、不怕累的体育精神,自觉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体育锻炼,砥砺意志品质,在建设强国伟业的宏伟征途中焕发出无限的青春力量和充满朝气的活力。

(作者祝彦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雨西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黄力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高桥大市场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湖南花鼓戏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手绘湖南行
湖南2015年水利投入将达2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