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3-12-29 00:3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活疫苗

李 肖

(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急性、败血性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病牛表现为全身多脏器出血,死亡率较高,对肉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 不利影响。

1 病原学特点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外观呈两端钝圆的小杆状,大小为0.5~2.5 μm×0.2~0.4 μm。按照该细菌的荚膜抗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 5 个类型,其中感染牛的主要为B 型和E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表现主要为败血症,A 型和F 型巴氏杆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病变;按照菌落的荧光反应可将其分为Fg 型、Fo 型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细菌可在特定情况下相互转换。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进行体外培养时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无法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生长,当培养基中添加血液、血清时该细菌生长良好,培养24 h 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该细菌对于环境的抵抗能力交叉,60℃下能存活20 min,70 ℃下仅能存货5~10 min;粪便或血液中的细菌能够存活10d,但如果被阳光折射或遇到高温条件会马上死亡;在生产实践中常使用5%的石碳酸、10%的漂白粉或0.5%~1%氢氧化钠对环境进行消毒,以减少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除了能够感染牛之外,对猪、鸡、鸭、兔等动物也有感染性,但马、驴、驴、犬等动物不易感染,人通常不感染或感染后危害较轻微。家畜中最易感的是牛,任何品种、年龄的牛均可发病,其中3 周岁以内的牛发病率较高,犊牛感染后常为急性经过,治疗不及时容易死亡。

2.2 传播途径病牛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存在大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对环境、饮水、饲料或生产用具造成污染,健康牛被细菌污染的环境后经消化道发生感染。病牛也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的方式将病毒以飞沫的形式排出,健康牛可经呼吸道造成感染。此外,吸血昆虫叮咬过发病牛后再次叮咬健康牛只也可能造成本病的发生。

2.3 流行特点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由于该细菌有一定的侵袭性,故同种属动物患病后会迅速传播,但不同动物之间不出现交叉感染。任何季节均有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多雨、潮湿的季节或季节交替时更易发病。

3 临床症状

根据病牛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该病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型、肺炎型和水肿型。

3.1 急性败血型病牛表现为体温明显上升,通常为41~42 ℃,脉搏加快,采食量降低或食欲废绝,被毛粗乱,鼻镜干燥,反刍次数明显减少。鼻孔和尿液中有红细胞或有血,而后逐渐出现腹痛、腹泻,起初排除的粪便为稀粥状,逐渐转变为液体样稀粪,粪便中往往含有粘液、血液或脱落的肠粘膜,有恶臭气味。发病12~24 h 后,病牛的体温逐渐降低。由于急性败血型病例的病程较短,在饲养管理较差的养殖场中经常出现来不及诊断、治疗,患病牛就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剖检病死牛可见全身急性败血性变化,黏膜上有小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肿胀,多器官上有出血点。

3.2 肺炎型该型较为常见,病牛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心跳加快,眼结膜充血,体温通常在40℃左右,有时咳嗽会流出带血、带泡沫或脓性的鼻液,咳嗽时有明显痛感。当症状较为严重时,牛只呼吸极度困难,有伸颈、张口呼吸的表现,可视黏膜发绀,反刍基本停止,常趴卧于角落,部分病牛有血痢的表现。叩诊病牛胸部,有较大面积的浊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锣音或胸膜摩擦音。多数肺炎型巴氏杆菌病牛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病程在7 d左右,预后不良。

剖检病死牛可见出血性、纤维性胸膜肺炎,肺脏组织出现大面积肝变,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肺脏表面呈红色、黑红色、灰白色或灰黄色,表面有小型黄色坏死灶,坏死灶周围的结缔组织可形成包囊,肺小叶间组织因水肿而增宽;胸腔内有黄色液体,液体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凝块,心包与肺部可发生粘连,伴发纤维素性心包炎。

3.3 水肿型病牛的眼睛红肿、流泪,口角流涎,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困难,舌头以及咽喉处高度肿胀,头部、下颌和胸前部水肿,有时水肿可延伸至下腹部,严重时肛门、四肢也会发生水肿,当咽喉处水肿时会伴有呼吸、吞咽困难,按压水肿部位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指压留痕,大部分病例有全身虚脱的表现。病程可持续12~36 h。

剖检可见口鼻内有大量液体,咽喉、皮下和肌肉中有胶样浸润,下颌间、咽喉处和胸前皮下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指压留痕;有时舌体肿大而伸出体外;空肠段黏膜出血,肠内容物有血液或黏膜组织;胸腔腹腔中有纤维素性渗出液;多器官有出血点,肺部气肿。将水肿处切开,可以看到淡黄色、略浑浊的液体,颌下淋巴结、纵膈淋巴结等有急性浆液性出血炎症。

4 诊断方法

4.1 临床诊断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当牛的体温升高至40 ℃以上,精神状态交叉,可视黏膜发绀,头颈、咽喉处明显肿大,手压有明显痛感,鼻腔中泡沫状、带血或脓性液体流出时可初步认为是牛巴氏杆菌病,但需要和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等有类似临床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2 鉴别诊断(1)炭疽多在雨水较多的夏季或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季节发生,患病牛突然高烧,体温为40~42 ℃,迅速死亡,濒死期口腔、鼻腔、阴门等天然孔流出暗红色、粘稠、凝固不良的煤焦油样血液,尸体膨胀,尸僵不全。(2)气肿疽多发生在4周岁以内的牛群中,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容易发生肿胀,肿胀为炎性、气性肿胀,按压柔软,有捻发音,将肿胀部位切开,切面为黑色,切口处有暗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肌肉中有暗红色的坏死灶,肌纤维之间有裂隙,横截面呈海绵状。(3)恶性水肿常伴发于去势、分娩或外伤,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有轻微捻发音,切开肿胀部位,切面苍白,肌肉为暗红色。

4.3 细菌培养及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牛、病死牛的淋巴结、肝脏、脾脏或肺脏等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内,在37 ℃下培养18~24 h,可以看到培养基中有半透明、灰白色的圆形菌落,约米粒大小,表面湿润光滑。将该菌落(也可直接使用病料抹片)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可以看到红色的短杆菌,进行美兰染色可以看到两极深染的椭圆形小杆菌。

4.4 动物试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料进行研磨,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 的悬浊液,在4 ℃下静止12 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以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接种给试验动物,小鼠每只接种0.3 mL,家兔每只接种0.5 mL。试验动物若在18~36 h 内因败血症死亡,且采集病料进行抹片、染色后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两极深染的小杆菌时,可判断为牛巴氏杆菌病。

4.5 血清学诊断胶体金定性检测技术:将待检液滴1~2 滴到胶体金试纸条的加样孔内,在室温下静置5~10min,当检测线(T)和对照线(C)各出现一条较深的紫红色的线时,该样品为阳性样品;当检测线(T)有一条较浅的紫红色线,而对照线(C)有一条较深的紫红色线时,该样品为弱阳性样品;当检测线(T)不出现色线,对照线(C)有一条较深的紫红色线时,该样品为阴性样品;当对照线(C)不出现色线时,结果为无效,需重新检测。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治 疗当发现病牛时,应当立刻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牛的尸体、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垫草等不得随意丢弃,要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规范处理,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治疗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脏污垫料,圈舍、运动场消毒可交替使用5%的石灰乳、1%的漂白粉或3%的石碳酸溶液等,最后在地面撒布生石灰吸干水分,保持圈舍干燥。

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当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配合药敏试验来确定用药方案,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无法进行药敏试验时,可使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巴氏杆菌对氟苯尼考、硫酸头孢喹肟、头孢噻呋钠、多西环素等药物均比较敏感,具体用药可使用头孢噻呋钠或阿莫西林钠配合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或泰拉菌素配合氟苯尼考等药物通过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抗生素不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用于治疗,这是因为牛的瘤胃内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口服抗生素容易导致瘤胃微生物稳态遭到破坏,且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上升快,峰浓度高,效果更好。同时,应当观察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瘤胃兴奋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当病牛只的经济价值较高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同源高免血清来缩短病程。

5.2 预 防

5.2.1 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能够起到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作用,用于预防本病的疫苗可分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联合疫苗5 种。

(1)灭活疫苗较为安全,易于保存和运输,但接种剂量要求较大,需要多次接种,现有的灭活疫苗包括热灭活疫苗、甲醛灭活疫苗、明矾沉淀疫苗、油佐剂灭活疫苗以及氢氧化铝胶佐剂灭活疫苗,在疫苗中加入佐剂能够很好的延缓抗原释放,有助于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提升疫苗的免疫效果,油佐剂灭活疫苗的保护力更佳,且不会引起接种部位的局部肿胀。(2)弱毒疫苗能够在被接种动物体内进行繁殖,仅需要少量接种就能产生较为坚强的抵抗力,免疫期长于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包括突变致弱活疫苗、连续传代致弱活疫苗以及自然弱毒活疫苗。免疫期长于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包括突变致弱活疫苗、连续传代致弱活疫苗以及自然弱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是提取牛巴氏杆菌荚膜等特殊蛋白质结构,找到有免疫活性的片段进行疫苗制作,这样的疫苗能够避免集体产生无关抗体,以减少疫苗的副反应,但免疫原性较低。(4)基因工程疫苗是对巴氏杆菌强毒株的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敲除后构建的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都比较高,但目前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可供使用。(5)联合疫苗是针对不同血清型或不同种属的细菌、病毒制作的疫苗,这种疫苗能够减少免疫注射的次数,方便高效,针对牛巴氏杆菌病已经有荚膜A 型、荚膜B 型的联合疫苗可用于免疫接种,但在临床的使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为牛巴氏杆菌油佐剂灭活疫苗或氢氧化铝胶佐剂灭活疫苗,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免疫接种,牛群中的免疫密度应超过95%,否则达不到良好的防控效果。体重超过100 kg 的牛,肌肉注射6 mL 疫苗,体重低于100 kg 的牛,肌肉注射4 mL 疫苗,通常接种2~3周后体内的抗体可达到保护水平。疫苗接种前后一周内不得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安乃近、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5.2.2 加强管理 由于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因此加强饲养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生。各养殖场应当对环境和用具进行定期消毒,外来车辆、人员应严格消毒后再进入,尽量减少人员流通,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消毒药品应选择广谱高效的化学药品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具体可选择5%的石灰乳、1%的漂白粉、0.2%过硫酸氢钾溶液或3%的石碳酸溶液等。对于发生过本病的牛群,应当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疫,对阳性牛要立刻隔离治疗,直至牛群连续2 次检疫均为阴性,以达到净化牛群的目的。

猜你喜欢
牛巴氏杆菌活疫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牛巴氏杆菌病发生与治疗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