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猪疾病的防控措施

2023-12-29 00:33刘海棠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幼猪生猪阶段

刘海棠

(濉溪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 淮北 235100)

生猪饲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大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猪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因素影响而发生疾病,增大养殖风险。传染病的危害最严重,会影响养殖人员经济效益,制约养猪业发展。因此养殖人员必须重视生猪疾病防治工作,开展针对性防治,保证养殖收入的稳定性。

1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病

1.1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表现

1.1.1 幼猪阶段 幼猪从出生到断奶2 周期间的死亡率较高,原因是幼猪的身体素质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细菌感染,出现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以及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会导致幼猪出现大面积感染,甚至死亡,进而增大养殖成本。所以养殖人员必须做好该阶段疾病防控工作,了解该阶段幼猪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疾病,明确其特征,进而准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防治。幼猪阶段易发疾病的原因是,(1)生产母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卫生环境较差,容易滋生各类致病菌;(3)饲养模式缺乏合理性。幼猪阶段易发疾病有保暖不好引起的拉稀、感冒等,饲喂不当引起的贫血、消化不良等,环境卫生不佳及应激反应引起的发热腹泻等。所以在断奶1~2 周期间,幼猪发病率会持续上升,养殖人员也需要做好相应管控工作,在饲料以及水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物质,以提高幼猪抵抗力,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接种相应疫苗,增加幼猪体内的抗体,避免幼猪发生疾病。

1.1.2 保育阶段 这时的 幼猪生长速度较快,各类疾病发生率也高。该阶段容易出现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会导致生猪出现大面积感染甚至死亡,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但该阶段的各类疾病以慢性疾病居多,初期发病特征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则意味着病情很严重,治疗成本会较高,并且还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较低,养殖成本会升高,因此在该阶段,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加大防治力度。

1.2 疫病变化特征(1)新传入的和变异的传染病增多。目前,虽然我国对猪传染性疾病防控力度良好,研发了诸多疫苗,预防各类猪传染性疾病。但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和各种防疫产品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变异毒株和新传入病毒,如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Ⅱ型,猪圆环病毒病和非洲猪瘟等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养殖人员要充分掌握目前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新型传染病变化趋势,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治理与防控,从根源上避免生猪出现各类疾病,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生猪养殖提供良好环境,让生猪能够茁壮成长,保障养殖效益。

(2)传统疫病基本被控制 近些年大量防疫生物制品的研制成功或应用,对传统生猪疾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降低了各类疾病发生的几率,避免了传统疾病的大面积暴发,如猪伪狂犬病、萎缩性鼻炎等,保障了养殖效益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迅速扩张和发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养殖行业规模化,但是生猪出现疾病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其种类也逐渐多元化,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各疾病的特性使用相应抗体和疫苗,才能降低各类疫病发生的概率。

(3)细菌性疾病难治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科学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药物会降低生猪出现流行病的概率,控制养殖成本,避免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生猪出现大面积死亡。但致病菌会对抗生素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大或失效,不仅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延误病情,对生猪养殖极为不利。有相关数据表明,如果生猪发生细菌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意味着大多数药物都无法遏制细菌疾病的发病进程。

1.2.3 系统性病变综合征增多 所谓系统性病变主要是指生猪各生理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的改变,轻者损伤器官结构,影响生理机能发挥,重者导致死亡,生猪的各生长阶段都可能会发生系统性病变,例如幼猪阶段易出现消化道系统问题如腹泻类疾病,保育阶段容易出现呼吸道病变,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而在育肥阶段很容易出现高热型疾病,同时,母猪在繁殖阶段会产生繁殖障碍疾病。发生这些疾病的主原因是没有做好环境和卫生管控工作,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通风率较低、温度以及湿度都不适宜,这些都会使细菌蔓延速度加快,加上生猪免疫力较低,没有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影响生猪生长状况,导致各类型系统性病变综合症出现,增大养殖损失。

2 生猪疾病的防控措施

生猪疫病防控应以预防为主,以治疗为辅,根据实际养殖情况合理制定防控方案,并做好落实工作,控制各种传播源,切断传播链条,降低疾病发生率,实现高效养殖目标。

2.1 加强监控为了避免感染疾病的发生,养殖人员要加强监控力度,制定监测周期,按照每日、每周的频率,实时监测生猪生长情况,了解其饲养状态,发现生猪疾病问题要及时分析疾病的类型,做好针对性处理。例如生猪感染传染病,则需要进行全面消毒,并将生病的生猪隔离,消毒所感染生猪的器械,全面清洗养殖区域,减少场所内的细菌,避免生猪出现大规模发病或死亡。同时养殖人员还需要记录流行病症状,判断生猪健康状况,对发生过疾病的生猪,可通过其余多种来提高生猪免疫力,如注射疫苗,提高生猪的自身抵抗力,进而减少生猪疾病发生概率。科学合理的监测能够有效保障生猪生长状况,降低生猪出现疾病的概率。通常,其监测场地主要分为屠宰场、养殖场以及交易中心,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开展跨县调运生猪检测,进而全面检验生猪病害,及时发现各类疾病,做好治理与控制工作。当发生疾病以后必须根据相应理论知识开展全面的疾病检测,如病理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做好猪瘟防控工作,可以在幼猪35 d 左右接种相应疫苗,如猪瘟脾淋苗,在45 d 以后可以进行再次注射,进而增强幼猪的抵抗力,避免在幼猪阶段发生猪瘟。

2.2 开展针对性治疗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准确了解生猪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根据生猪生长差异开展针对化处理,进而实现全面管控,保证生猪在各个阶段都能健康生长,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例如在幼猪阶段要做好养殖管控工作,幼猪容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发生疾病,如断奶、饲喂不当、外界环境,因此在幼猪疾病防治时要保证其营养充足,尽量喂食新鲜的母乳,控制喂食量,注射相应疫苗,控制其喂养时间,进而提升母源抗体作用,逐步提高幼猪的免疫力,避免幼猪出现各类疾病,如腹泻、猪瘟等。而在保育阶段要做好养殖环境清理,定期打扫养殖场所,及时更换垫料和垫草。冬季就保温工作,夏季要做好降温和通风,进而猪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温湿度不理想导致细菌滋生,影响幼猪发育状况。养殖人员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在相应区域喷洒消毒剂,如养殖内外墙、室内通道、棚顶部等。在喂养过程中可以将各类药物拌料饲喂,以提高生猪抵抗力。如果生猪出现病状,要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防治,例如支原净、青霉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猪出现呼吸道、肠胃以及传染胸膜肺炎等疾病的概率,避免出现并发症,加重病情。

2.3 开展综合管理生猪养殖场所空间都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空间都处于封闭状态,加上生猪产生的排泄物较多,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导致生猪健康状况下降,加大患病概率,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卫生消毒,定期清扫养殖场所,进而保证养殖场所干净度以及卫生度,避免出现细菌大面积蔓延导致细菌滋生,影响生猪生长质量。虽然在清扫过程中工作量大,但是养殖人员也要加强清扫力度,只有保持长期的清洁卫生才能确保生猪健康。而养殖场要做好监管工作,明确养殖管理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养殖人员疫病防控意识,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判断养殖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清扫养殖场所,避免出现疾病蔓延,切断疾病传播链,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同时,要想全面控制生猪出现疾病的概率,必须从根源入手,引进优良的生猪品种,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相应种猪,保证种猪整体性能符合生猪养殖需求,养殖场以及相关部门可以邀请技术人员来进行品种鉴定,开展血清检验,判断种猪质量,当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饲养,避免因种猪质量不达标导致各类疾病出现,加大养殖成本。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深度养殖行业逐渐壮大,其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养殖规模也逐渐集约化,养殖人员在养殖时要做好疾病处理,避免出现较大的财产损失。由于猪病的类型较多,加上目前各类新型疾病出现,养殖人员必须做好全面监管,及时掌握生猪生长状况,做好检验,开展卫生消毒,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猪生猪阶段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诊断与治疗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养猪场仔猪拉稀简单治疗
藿香正气散治疗幼猪冷泻
仔猪脑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