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盲肠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2023-12-29 00:3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盲肠虫体病鸡

徐 畅

(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鞍山 114014)

鸡盲肠肝炎是目前各规模养殖场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又称黑头病,是由黑头组织滴虫感染引起的原虫病,各品种、日龄的鸡均易感。雏鸡患病后的死亡率较高,成年鸡患病虽然死亡率低,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质量与数量。基于此,养殖场应全面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从病原体类型、疾病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准确判断病症类型和病症严重程度方法,有针对性的落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注意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结合疾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找到该病防治方法,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鸡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征鸡盲肠肝炎是鸡感染了组织滴虫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虫体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需要使用专业医学显微镜才能看到。虫体大多为圆形,最大只有20 μm,寄生于细胞中。主要入侵盲肠和肝脏,易感染群体是鸡或火鸡。其中2~13周的雏鸡感染概率更高,感染后的致死率也比成年鸡高。由于发病鸡的面部呈现黑紫色,又称黑头病。这种虫体排出体外后经过阳光直射1~2 d 即被消灭。

1.2 传播特点(1)该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经过线虫卵传播,尤其是异刺线虫卵可以包裹组织滴虫。(2)该病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所有的带病鸡都是传染源。一般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虫卵或成虫的虫体。如果饲养人员没有做好卫生管理工作,鸡舍内通风状况不理想,没有及时清理鸡排出的粪便,容易污染地面、饲料和水源。当健康鸡接触到带有虫体的饲料时,就会通过消化道感染。同时,苍蝇、蚯蚓等昆虫也有携带组织滴虫的可能性。该病通常发生于春夏季较为潮湿的时间段,这时的气温回升、空气潮湿,适宜虫体繁殖。(3)该病的病程较长,一般在1~3 周。(4)鸡舍饲养密度较高,会增加疾病传播几率,养殖场要引起重视。

2 诊断要点

2.1 临床诊断特点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大约15 d,期间病鸡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鸡的羽毛蓬松杂乱,日常运动量也减少,经常蜷缩在原地闭目休息。最典型的症状是病鸡排出带血稀便,粪便大多呈硫磺色或淡绿色。同时,病鸡皮肤会出现黑色,特别是面部最为明显,根据这个典型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一般雏鸡感染后的致死率较高,成年鸡患病后基本不会死亡,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产蛋量上升缓慢或有小幅度下降。

2.2 病变特征由专业兽医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其体内多处器官有病变。

2.2.1 肝脏病变 病死鸡的肝脏异常肿大,表面有许多肉眼可见的溃疡,溃疡点大多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病症严重的病鸡,肝脏上的溃疡点多,病灶中间会呈现出淡绿色或淡黄色,整体形态是:边缘隆起,中间凹陷。而且,病灶的大小不一致。有时溃疡病灶互相连成一片,形成溃疡区,这是本病的典型变化。

2.2.2 盲肠病变 病鸡盲肠肿大,肠壁肥厚,黏膜上有溃疡点,严重时黏膜有出血。病理切片发现内容物较为坚硬,中心为黑红色的凝固物,周围有灰色、淡黄色的渗出物,这些内容物会造成肠道堵塞。如果治疗方法合理,这种内容物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2.3 实验室诊断要点实验室诊断该病。常规的化验流程是:取盲肠上端内容物进行镜检,在显微镜下可以明显观察到虫体的大小、形状。据了解,该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的典型特征是:有一根鞭毛、呈钟摆式运动,这可作为诊断该病的科学依据,能避免临床上出现误诊。

3 预防措施

3.1 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鸡盲肠肝炎的发生与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有关,因此,预防该病最好的办法是饲养人员做好日常的环境清洁工作。(1)应先根据鸡的品种进行分类饲养,并为每个鸡舍安排固定的负责人专项开展饲养管理工作。(2)建立卫生管理机制,要求饲养人员每日至少要进行2~3 次的环境清扫工作,必须将鸡的排泄物清理干净。同时,如果进入高温、潮湿的夏季,为了保证地面干燥,避免滋生细菌,可在地面上撒生石灰。(3)天气晴朗时,应按时开窗通风,并保证鸡舍内光照充足。(4)饲养人员应每周进行1 次环境消毒工作,还要找到驱赶、灭杀蚊虫的可行方法,避免蚊虫携带组织滴虫及虫卵而导致鸡群大规模感染。如果要带鸡消毒,注意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规范操作,避免对鸡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2 提升鸡的抵抗力(1)养殖场应着重提升鸡的抵抗能力,合理搭配饲料。比如,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保证饲料的营养成分充足,并尝试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让鸡能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通常以补充足量的VA。还可使用一些具有护肝能力的生物素或矿物质,保证肠道的健康状态达标。(2)应注意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组织,全面提升鸡对原虫病的抵抗能力,避免鸡在携带虫体时出现停止成长或死亡现象。注意喂食饲料时应检查饲料的卫生程度,严禁使用变质的、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除此之外,在提升鸡抵抗力时,要考虑到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在采用圈养方式时,适当结合散养管理方式,让鸡到室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并通过晒太阳的方法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

3.3 定期进行驱虫工作由于该病是寄生虫病,养殖场可定期对鸡进行健康检查,并根据疾病的发病规律,选择恰当的时间开展防疫工作。比如,为避免疾病传播,可对疑似病鸡进行隔离治疗。与此同时,应为健康鸡驱虫。因为该病是体内寄生虫病,体外驱虫方式只能起到辅佐作用,还要科学挑选口服药进行体内驱虫。常用药物是盐酸左旋咪唑,要提前根据药物保质期、密封情况和说明书确定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禁止使用变质、过期的驱虫药物,并要避开鸡发病的时间段驱虫。用药时,注意根据鸡的体重、日龄来确定药物的用量。一般1 kg 的鸡要服用25 mg 的驱虫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后,会促使鸡通过肠道将虫体、虫卵排出体外,需将驱虫期鸡排出的粪便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该病的扩散。另外,消灭传播该病的害虫也是有效预防疾病的一种常规方法。

3.4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控机制养殖场要集中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要求饲养人员平时能及时辨别出鸡的异常状况。这需要门安排饲养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并定期进行工作技能考核,避免出现误诊导致的药不对症。比如,应学会辨别病鸡与健康鸡精神状态、排泄物的差异,还要了解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疾病高发期重点落实疾病防治任务。与此同时,为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延误病鸡的最佳治疗时机。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严格的疾病监控管理机制,可以采用责任监督管理的方法,配合奖惩制度,让饲养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对疾病的全面防控。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养殖场还可以选择引进智能化设备及技术,使用监控装置实时关注鸡舍内的情况,并为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鸡在不同生长时期易感染的疾病类型,分析诱发疾病的原因,从源头上落实监管任务,全面降低鸡患病的几率,为推动养殖场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治疗措施

可用于治疗鸡盲肠肝炎的药物有很多,不同药物的疗效和适用条件有一定差异。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联合用药,要考虑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会对鸡体造成哪些影响,结合具体情况合理优化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1 对轻症鸡的治疗措施在病症初期确诊病鸡感染了盲肠肝炎,可在鸡群的日常饮用水中添加地美硝唑以及VC。地美硝唑是一种有机物,在治疗肝炎、滴虫病上有明显疗效。一般应采用兑水服用的方式,每1 t 水中可以添加400 g 的药物以及300 g的VC,在缓解病症的同时为病鸡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通常家禽在连续用药3~5 d 能见效,见效后应暂时停止用药3 d 左右,观察病鸡的状态后再继续用药一个疗程,这是巩固药效的关键方法,能够让病鸡尽快恢复食欲,精神状态、体重和产蛋量也会逐步上升。若病情恶化,则表示治疗无效,应及时更换药物,优化治疗措施,或考虑是否要对病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给养殖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新时期,除了使用地美硝唑之外,饲养人员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胆碱、硫酸铜、VB12以及蛋氨酸,对患病初期的鸡疗效较好。

4.2 对重症鸡的疗措施当病情进入了中后期,由于口服药物的见效速度较慢,容易延长病程。此时,应考虑肌肉注射药物缓解病症,提高病鸡的存活率。比如,可以使用氯苯胂与蒸馏水混合后注射,通常3d 后病鸡就可以恢复健康。目前,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多兽医还会在病鸡的饮食中掺入适量的阿莫西林来达到消炎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腹膜炎。另外,可以尝试优化饲料的搭配方案,通过食补的方式促进肠道黏膜快速修复,可缩短病鸡患病时长。

5 结 语

对鸡盲肠肝炎的防治是为了降低鸡的死亡率,科学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该病是由原虫感染引发的,虫体会入侵病鸡的肠道系统,并且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对该病防治工作的难度较高,要求养殖场引导全体饲养人员学习该病的临床辨别方法,并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还应定期为鸡驱虫,尝试通过饲养管理提升鸡的抵抗力。这些都是提高疾病防治水平的可行方法,能全面降低该病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盲肠虫体病鸡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蚧虫初孵若虫采集、保存和玻片标本制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