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2023-12-29 13:3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龙胜春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龙胜春

国际理解教育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人类文明的反思,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愈显迫切,以互联网为工具,可以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路径。 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角度,学生需要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历史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

国际理解教育的范围十分广泛,学科渗透是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方式, 其中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地位,教科文组织把历史学科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方式,强调开展广泛的历史教科书交流,增强不同民族间的理解和交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国际理解”确立为六大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素养”的基本点,作为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学生通过学习,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拥有博大胸怀,树立爱国主义和关怀人类共同命运的观念, 要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1]。

通过高中历史学习能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让历史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迅速成长阶段,对世界的认知逐渐趋向全面和深入,处于国际理解教育的黄金阶段,通过历史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客观、公正、包容地看待各种文化和文明。

二、深度学习视阈下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把教材资源和其他资源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重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构素材首先要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国际理解素养包括四个方面:1.发展地方和民族特性,了解他们的文化;2.具有全球视野,能够理解和分析人类文明进程、世界发展和全球挑战;3.求同存异,尊重多元文化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4.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3]。 教材通过正文、图片地图、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史料阅读等丰富的板块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内容整合和实践探索,形成若干主题渗透方案,如多样文明、全球治理、和平交流、可持续发展等。

(一)“多样文明”主题渗透

多样文明表现为各民族、国家在语言、宗教信仰、艺术风格、风俗习惯、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尊重多样文明既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维护,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活力源泉。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在教学中可以整合不同素材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例如在学习“文化交流与传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搜集并分享不同地域和文明的相关材料, 理性分析不同文明对人类历史做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对不同文明的理解。 其中日本史的学习,可以“茶文化的传播”为突破口,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整理茶文化在日本发展的过程, 了解日本如何改变饮茶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 从而感悟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拓展, 了解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新加坡多语种为官方语言等内容,深刻领会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

(二)“全球治理”主题渗透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走向联系, 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联系不断加强,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当前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通过对史实深度思考,让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内涵, 明白人类社会团结协作、共同治理的重要意义。 统编版历史教材多处内容涉及不同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的碰撞与交流,多处呈现沟通与协作在共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紧扣热点,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种资源,从历史的视角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总结和反思中寻找全球治理的新路径。

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比较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德国迅速崛起,冲击了以前的国际格局,但是当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一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虽然形成了国际联盟等国际机构,但是作用有限,导致不久后就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要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和平交流”主题渗透

人类社会的交往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不过友好交流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统编版历史教材可以整合大量的和平交流主题内容, 例如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的商贸往来、丝绸之路的东西贸易、条约外交体系下的近代外交、现代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等,都可以形成相关主题。

以“丝绸之路”的主题学习为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丝绸之路相关的小故事,认识和平交流推动沿路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此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学会用互联网广泛地搜集不同资料,全面理性认识当前的重大国际问题。 例如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俄乌冲突的历史渊源等,让学生明确和平交流、相互理解才是造福于人类的正确路径。

(四)“可持续发展”主题渗透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各国发展中必须重视的话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统编版历史教材很多地方可以渗透这一主题,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等章节都与之相关。 教师可以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领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例如学习“工业革命”的内容时,通过工业革命前后社会产品的数据对比,说明蒸汽机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以“1952 年伦敦烟雾事件”为例,通过文字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说明蒸汽机的使用破坏了环境。结合家乡常州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数据对比,让学生体会近几年常州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存的重要性,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涵义。

(五)充分利用项目式学习有利于主题渗透的实现

以学习“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的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近代战争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根据教材提供的主体内容,提炼出六个主要的文化代表:一座雕像、一枚货币、一支舞曲、一部法典、一批青年、一本书籍。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分组,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多渠道搜集资料,拓宽学生对近代西方文化的理解。

如选择“一批青年”为主题的学生,他们选择了“十二月党人”作为深入研究的主要对象,查找并阅读了《全球通史》《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百度百科等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了十二月党人发动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整个革命的历程。 在资料搜集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用诗句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十多天的皇位真空期,是历史的失误还是荒谬,他们不深究,他们走上了去往元老院广场的队伍。

可这支队伍没有统帅,他临阵脱逃;未准备充分,有人暗中告密。 沙皇的炮弹使他们兵败如山倒,自由的思想挡不住炮弹的威力。

高贵的青年去往无人的边境,是不幸;

流放路上有妻子坚定的陪伴,是幸运;

而他们光辉的思想扬于天地, 他们的面容供后人敬仰,他们走过的足迹有人一去再去,他们伟大的人格立于历史的纵轴永远不灭,生生不息,则是大幸。

总会有人懂他们的伟大, 他们是没有父辈和子代的人,因为超出时代一个世纪,但他们是有后辈的人,因为无数革命者将会踏上亡命天涯的路,因为自由民主的真理熠熠生辉。星星之火化为燎原巨焰,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的颂歌。

有了这样的感悟, 我相信学生们对今天的俄罗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超越了简单识记、机械重复的浅层学习,可以通过材料,理解、辨识、分析、感悟历史人物及相关史实,拓展了学习的深度,提升了学习的意义,涵养了素养。

选择“一枚货币”小组的学生把美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亲自到银行兑换出美元现钞,把实物、图片、文献等多种史料相结合,对网络资料充分挖掘,从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从处理史料的方式看,可以把中文史料和外文史料相结合,把网络史料和文字史料相结合,对图片史料进行深度解读,而且清楚地注明史料的来源,由此可以窥见学生试图像专家一样思考的痕迹, 虽显稚嫩,但精神可贵,未来可期。

相对充分的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构建起立体的历史现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搜寻和甄别历史材料的热情更高了,主动构建相应历史模块的知识体系,对美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和同学们分享的热情。

三、高中历史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国际理解教育和历史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互联网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为教材使用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国际理解只是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学科在学生素养养成方面还有更丰富的价值,历史学科全部的育人价值必须充分发挥出来。 基于此,历史教材的使用和课时安排必须符合历史教育的逻辑需求,国际理解教育只能有机渗透,不能为此影响整个历史教育的架构和安排。

对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要从全局统筹策划。教材采取了提纲挈领的编写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史实深入理解,重组架构。就教材而言,其中适宜国际理解的内容散布在教材各处,用通史编写的必修部分和按专题编写的选择性必修部分还有少部分内容重叠,因此教学中要提前规划,统筹布局,循序渐进地渗透,不断提高教学效能。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要与时俱进。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联系在不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延展和转变, 其内涵从和平、公正、包容等走向全球素养,也给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 给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开展方式提出了更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方能适应这种变化。

国际理解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不同的地域和成长阶段,不同的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式必然各异,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不同理解也会影响教育方式的选择。高中历史教育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互联网为高中历史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师生间资源共享、平等协作、积极沟通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实施本身就体现了国际理解的精神,积极整合身边的各种资源将有利于落实高中历史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