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一课为例

2023-12-29 13:33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何书丽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居民学科社区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何书丽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勋昌

大单元教学主张打破以往的教材内容单元序列,按照学生逻辑思维晋升与现实发展需要对知识内容结构进行有机整合,融通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和能力素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从学生素质发展需要出发,以增进学生学习理解、深化学科本质为价值追求。 融入逆向教学理念的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提炼大单元大概念、前置大单元素养评价、创新大单元教学实践、深化大单元学习本质,搭建起大单元教学实践框架,翻转常规教学形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思维素质。

一、界定学习单元主题,提炼单元大概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基于培育核心素养要求,提出“遴选重要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关注学生成长,设置相关学习主题,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深层次理解。而单元主题的明确旨在回应学习该单元的价值意蕴,有统领聚合细小知识并有机联结学生真实生活的作用,具有较强的价值引领性和实践操作性。 大单元教学主题内置多重学习内容,学生不易掌握,需要一个大概念来统领分散知识内容,联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 大概念则指向学科内容本质,对事物本质特征、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站位高、影响深的作用。其要求学生要全面而非孤立地看待事物,并将事物有序统整并创新运用到其他领域。 初中道德与法治大概念的提炼,应从学科特征出发,对照课程标准和时事政治,从主题中总结、提取大概念,并对大概念内涵与外延内容进行联系,最终生成大概念结构,明了事物特征、发展主线及价值趋向,从而促成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实现教学目标。

(一)明确“人民民主”大单元学习主题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追求民主的价值”,其中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主线, 可以归类为民主模块内容,而“人民当家作主”属于法治教育这一主题。法治教育主题以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直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法治教育主题之下,主要论述我国国家制度、国家机构权力运行保证人民民主实现,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其中具体化了诸如“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是什么关系”“人大代表与人民有何关系”“公民和人民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如何监督国家权力运行”等知识点,归纳整理其内容发现,其共同指向人民民主。 重新将内容进行统整规划,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际,可以将本单元规整为人民民主主题。

(二)提炼“人民当家作主”的单元大概念

在大单元主题之下,整合得出“人民当家作主”这个单元大概念。 同时,对“人民当家作主”大概念进行内外知识内容拓展,建立大单元教学图示,可整理得出“如何理解人民当家作主”“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何深化人民当家作主”等单元课时学习内容,建立单元学习路径,理顺内容学习本真,更好地解释“人民当家作主”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有何意义等问题。

二、连接学生现实世界,前置学科素养评价

大单元教学的内在逻辑是课程逻辑[2]。 大单元教学综合考虑教学全过程,从知识内容的学科逻辑出发,连接现实世界进行资源分解利用,进而达成跨学科、跨领域知识价值之间的融通交汇。 多方面知识的贯通以理解为先,理解先行要求前置素养评价,即根据课程要求预先设定素养评价标准,继而根据预设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进行课堂教学,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方向,引领课堂生态转型。素养导向评价则注重学生现在身处何处、将要去往何处以及如何去往何处,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前置的素养评价应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起点、可视化的评价标准和持续的教学评价。

首先,从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发现学生优势出发,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 此种评价明晰学生个体状况,具有发现学生内在学习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作用。 同时,教师在情感上的了解和包容,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 其次,遵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需求, 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科知识、 语言表述和逻辑思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语言和思维评价相伴而行, 对学生来说,大概念的习得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实践,逐步深化理解[3]。 最后,这种素养评价是持续的、有意义的,教学评价洽接学生成长发展,使得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积累并形成独特思维模式。

在“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部分内容教学中,规划详细的课时教学计划。 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例,从“居民怎样当家作主”这一单元课时教学议题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清晰展示评价逻辑起点、评价标准、后续评价,以捕捉学生优势。

(一)设计评价起点

学习评价呈现“我对居民当家作主了解吗?”这一评价逻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预估自己将要达到的素养目标。对教师来说,评价起点即是教学起点,教师应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寻找共通的理论内涵,进行整体性教学。在本课学习中联系以往所学历史、地理等知识,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过程, 进而明确居委会的产生、性质、基本职能、管理规章和意义,使学生逐步理解居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增强人民主体地位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制度自信,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二)设计说明性、应用性、预见性的任务

如呈现预见性案例“金山社区居民新能源电车充电难问题”,学生进行解释说明和给予解决方案,从道德与法治课思想立场、逻辑思维、语言专业化表达方面设定进行打分,以激励学生互相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明确的教学评价标准,及时地瞄准学生个体的进步。

(三)设计迁移应用任务“我为社区治理提意见”

让学生走进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学习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经验与创新之处,了解社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将本节知识迁移应用于生活之中。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发现学生成长节点,高效率推进学生学习成长。 三种教学评价逐级呈现,构成完整的评价逻辑序列。

三、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创新教学实践模式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育人导向,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以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 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目标。大单元教学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聚焦学科大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打破已有知识教学转向学科实践设计,以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变革[4]。 教学实践是学生学习领悟知识,并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步骤。在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指引下,教师依据学生需要创设大情境,即场景视野大、事件持续发酵的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事物,使学生能够投入真实情感并进行价值分析,实现从形象感知到抽象理性的顿悟。在大情境下生成多个内容结构复杂的小情境,小情境为支持大情境而生,主要为证明具体化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内容对小情境进行分析选择、结果论证、技能创造等,实现大情境整体性建构。

在“人民当家作主”大单元学习中,学生因其没有相应的理论积淀,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权力运行”“民主价值”等名词不能完全理解。因而,教师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设计“居民怎样当家作主”单元课时学习议题,带领学生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体会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感受。通过设计“居民当家作主知多少”调查活动、“金山社区居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情境体验活动和“我为社区治理提意见”实践应用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体会,以增进学生对“当家做主人”的理解。

以“金山社区居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活动为例,设计预见性教学任务:怎样解决社区居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将学生带入社区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居民委员等角色,学生不断进行思考,通过协商探讨不同解决方案,最终得出居民一致同意的决策。通过参与真实情境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学生逐渐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能够真实解决人民群众问题的制度,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坚定民主政治信念。

四、深化理解学科本质,增进学生思维进阶

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理解,包括制度理解、道德理解、跨文化理解等。 以此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是学习本质的重要表现,从学习的本质看,学科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5]。 学科本质问题是对学科大概念的持久性理解, 而大概念的理解则又回归到大单元教学实施上,二者是协同共生的。 因而,在深化学科本质的大单元教学中,将易于理解的知识内容以视频、讲座方式进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小组互动、讨论、试验等体验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知识概念进行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真理性认知。 在对知识进行讨论与分类时,学生学会以广阔的视角看待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找寻共通之处,学生必然要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从而达到深层次思考和深层理解的程度[6]。

在“居民怎样当家作主”这一课时学习中,基于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居民委员会的基本内容和居民参与民主生活内容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在学习中,学生对居民委员会的理解比较容易从生活中获取,因而可以将教学重难点放在居民参与民主生活上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辨析,其中以“金山社区居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进行民主决策来推进。

(一)复杂问题情境呈现

呈现问题情境:金山社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在逐年增加, 社区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数量在大幅增加,给原本的社区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居民新能源汽车充电与社区居民活动造成冲突,如何解决此问题? 学生既需要多视角看待此矛盾,又需要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进行理性分析, 深入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纠纷点,并进行协调。

(二)深入分析问题实际

在思考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社区地理情况、居民居住状况、社区活动面积和社区发展历史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明确社区状态与实际需求。 在进一步系统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主体需要去寻求方案, 包括社区居民代表、小区物业代表、社区商人代表、城市规划管理局人员等,深入思考各方利益诉求,并对各方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协调各方利益达成一致,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向真实问题解决

最终得出解决办法: 开拓社区地下停车位进行充电、对私人充电桩进行规范管理、制定社区停车公约规范社区停车充电等。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教学大概念进行,并设计教学本质问题凸显学科本质。 通过问题推导促进学生对居民当家做主的理解,加深对单元主题意蕴和大概念的理解。 学生需要多维度思考表述,以学科思维去看待问题和跨学科理解事物特点,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学科本质的生动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教学着重凸显学科本质,强化内容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有机交融,学习内容的实质理解与多维思想方法创新运用,给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理解领悟知识、变革思维方法、多种视角看待世界提供了新方法,这是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未来教学改革创新的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居民学科社区
【学科新书导览】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