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在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29 15:16王亚萍邱娟娟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子午流神阙穴胃肠功能

王亚萍 邱娟娟

腹腔镜手术是加速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其气腹及手术牵拉,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胃肠功能障碍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严重者还可引起肠梗阻、吻合口瘘、营养不良等并发症[1]。目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包括术后常规治疗和促动力药物,然而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可能对术后恢复存在负面影响[2]。本文旨在将穴位贴敷在改善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将中药制剂研成粉末,通过水、醋或蜂蜜等调制糊状,制成硬币大小贴在相应的腧穴上,使用胶布或胶贴固定,通过药物的透皮作用发挥疗效。中医认为,手术创伤导致患者元气损耗,气血亏虚,且腹腔镜手术导致血阻滞于经络而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肠道气机郁滞内结。穴位贴敷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调畅气机。

1.1 穴位选择

目前穴位贴敷疗法的选穴方法与针灸选穴配伍机理一致,在经络理论指导下,采取近部取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等方法。① 近部取穴:一般取神阙、中脘穴等。吴继萍[3]使用消胀散敷脐用于肝胆手术患者改善腹胀症状,术后6 h 将中药药贴贴于神阙穴,外敷纱布,12 h 后给予多克烫熨治疗贴热敷,3 d 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董志伟等[4]将110 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加用人参等药物神阙穴敷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可减少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的时间,促进电解质平衡状态,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神阙穴位于任脉上,是胃肠盘曲汇聚之所,与诸经百脉相通,且局部皮肤较薄,无脂肪组织,神经血管丰富,药物通过透皮作用于此穴,产生的疗效更持久。② 远端取穴: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不断得到普及,为避免手术伤口二次损伤,在穴位的选择上更适合选取远端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保健要穴,能调节气机,健脾护胃。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且与冲脉相通,有“公孙冲脉胃心胸”之说,该穴有良好和胃降逆止呕作用。刘肄媛等[5]对腹部术后患者采用足三里和涌泉穴穴位贴敷发现,远端取穴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药物疗效,疏通脏腑气机。③ 联合辨证取穴。魏博颖等[6]认为腹腔镜术后因气腹的存在,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将8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早期活动、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使用姜厚朴、大黄等中药研磨成粉,使用蜂蜜调和后取2 g 做成药贴,贴敷在足三里、关元、天枢与中脘诸穴,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李东晓[7]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行穴位贴敷,因为手术原因,将穴位贴敷选择为足三里+大肠俞组、足三里+内关组与常规西药护理组,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组在促进胃肠功能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足三里+大肠俞组在促进胃肠蠕动方面强于足三里+内关组,而足三里+内关组在缓解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强于足三里+大肠俞组。

1.2 贴敷时间

对于穴位贴敷时间的研究主要是贴敷的时机及贴敷的持续时间,一般与贴敷中药的性质、贴敷穴位和患者皮肤耐受力有关,贴敷时间过短影响疗效,贴敷时间过久局部皮肤易出现过敏、皮疹等现象。贴敷的时机及持续时间不统一,多数学者并未解释时间选择的原因,贴敷时机以术后1 h[5]、6 h[8]居多,也有术后1 d[9]等,但贴敷持续时间有1 h[3]、2 h[10]、4 ~6 h[11]、6 ~8 h[8]等。近几年兴起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子午流注理论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及脏腑学说,依据不同时辰气血流注经穴的盛衰而定,迎时为盛,过时为衰,脾胃经最活跃的时间为07:00—11:00,选取此时间段进行贴敷治疗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桂屏等[11]根据子午流注学说将患者随机分为A 组、B 组、C 组,A 组选择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B 组选择其他时间穴位贴敷,C 组选择子午流注择时安慰剂穴位贴敷,结果表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 组短于B 组短于C 组。更有研究[12]利用子午流注理论将研究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择时穴位贴敷联合择时微针针刺,另一组为择时穴位贴敷,结果表明择时穴位贴敷联合择时微针针刺疗效优于单纯择时穴位贴敷,在穴位贴敷的时间选择上,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选择贴敷时间更具有说服性。

1.3 药物选择

药物的选择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如具有攻泻、理气止痛、散寒和胃、化瘀通络等药物,常用大黄、人参、枳实、厚朴等,或选择一味药,或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的多种药物研成粉末,使用醋、蜂蜜、姜汁或甘油等透皮质调制成糊状,利用胶贴或胶布固定在特定的穴位上。叶宇飞等[13]使用经验方参黄散,将大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参黄散(包括生晒参、生大黄、丹参各300 g,枳实200 g,厚朴150 g,吴茱萸、丁香各75 g)1 份,贴于肚脐(神阙穴),术后两天开始使用,每次1 片,每日1 次,1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排便功能障碍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的60.7%,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不规则腹痛消失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2 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的临床应用

2.1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

《灵枢·口问》中提出:“耳者,宗脉之所也。”表明双耳是人之经脉汇集之处,与人之经络密切相关。耳穴压豆常使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耳部相关穴位,用指腹轻按刺激穴位,按压力度以患者有局部酸胀发热为宜,达到相应治疗目的。何甜等[1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耳穴压豆(大肠、小肠、胃、脾、内分泌)联合穴位贴敷(穴位取足三里、内关、神门、太冲、神阙)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干预时间为术后6 h 至3 d,按压完毕后同法按压对侧,每次间隔6 h,每日3 次,穴位贴敷每次贴敷4 h,间隔12 h 更换,从术后6 h 首次治疗前开始评估,每12 h 评估1 次,共7 次,结果表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严家艳[15]观察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予耳穴压豆(神门、交感、脾、胃、皮质下),每天按压3 ~5 次,每次每穴1 ~2 min,厚朴粉加蜂蜜调制糊状制成药饼贴敷于足三里,贴敷时间为6 ~8 h,每日1 ~2 次,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5.5%、腹胀发生率10.9%,低于对照组的21.8%和32.7%。

2.2 穴位贴敷联合针刺疗法

魏秀荣等[16]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针刺疗法: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三阴交穴,患者取仰卧位,对上述穴位进行消毒,取40 mm 毫针,以单手指切进针法进针,进针达一定深度后进行提插、捻转至有酸、麻、热、胀等得气感,连接脉冲针灸治疗仪器,频率调为2 Hz,调至患者可耐受范围内,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 次。7 d 为1 个疗程,总疗程1 个月。穴位贴敷:吴茱萸贴敷神阙穴,冷敷4 h 后更换1 次,连用4 d,直至术后恢复肠鸣音、排气、排便。结果表明,穴位贴敷联合针刺疗法可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中医症状评分,可能与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有关。针刺疗法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疼痛、酸胀等不适症状,存在不适体验。

2.3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

张澍澄等[17]将早期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等,观察组加用逐瘀泻热方(包括黄芪、丹参、桃仁、蒲公英等中药),每剂加水至400 mL,煎至200 mL,每日分两次灌入胃管;穴位贴敷使用丁香和肉桂研磨成粉,以1 ∶ 1 的比例以醋调至糊状,制成药饼贴敷于神阙穴,每天6 h,7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胃肠减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主要作用机制为机体的局部刺激,穴位刺激及经络传导,透皮吸收三个方面,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18]。

猜你喜欢
子午流神阙穴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管遵惠老师子午流注学术特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