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建构障碍,发生在哪里

2023-12-29 10:57杜素娟
教育家 2023年50期
关键词:年轻一代亲密关系假性

杜素娟

在关于年轻人生活的讨论中,“断亲”和“爱无能”这些颇为扎眼的词汇,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虽然人们对于这些词汇的理解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这些词汇都指向发生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无力甚至不愿建构和维持亲密关系。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種亲密联结,普遍呈现出更多的怀疑、恐惧、厌倦和不信任,并且因此对所有亲密关系都采取了一种“低欲望”的态度,甚至付诸主动切割的行为。

年轻人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种现象也并不回避。在“知乎”等网络社交平台上,他们互相交流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故事,他们体验着、诉说着、调侃着,同时也困惑着、无奈着、痛苦着,且不知所措。

虚拟亲密关系VS现实亲密关系

很多长辈把无力甚至不愿建构和维持亲密关系这一问题,归咎于年轻一代的自私、脆弱、凉薄和能力缺陷,但这是不公平、不客观的。跟年轻人在现实中对于亲密关系的消极态度截然相反,他们在虚拟空间积极地建构着各种虚拟亲密关系:在虚拟社区建构虚拟伴侣、在游戏平台缔结虚拟友情、跟AI恋人谈恋爱、把自己虚拟成偶像的家人、在网络上扮演各种各样的“姨姨”……这些现象分明又呈现出年轻一代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

没有任何一代年轻人是不需要亲密关系的。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缺失了亲密关系,往往会因为孤独而倍感凄凉、茫然和生命的脆弱。所谓年轻,是一个人一生之中身份最为低微、话语权最为缺乏、资源最为短缺、生存能力最为薄弱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年轻人最渴盼他人特别是“亲人”的支持、关怀、扶植和引导,最需要爱与被爱。这也是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世界建构虚拟亲密关系的原因。

他们为何热衷于虚拟亲密关系,却无力或是不愿缔结真实的亲密关系呢?原因也许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现实中体验到的亲密关系,并不是他们所需要和期待的。

亲密关系,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各种来自身体、心理和情感上密切联结的关系,它们对于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们为何会需要亲密关系?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在本质上都是因为对于身心安全和精神愉悦的期待。

在生存层面,亲密关系的建立意味着最稳固的生存联盟的成立,优质的亲密关系能够提供人身安全的保障和守护、物质资源的支撑和共享,更能够扶植自我的发展。当然,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供正向精神价值,通过给予欣赏帮助建立自信,通过给予理解舒缓逆境苦痛,通过给予忠诚提供有温度的陪伴,通过给予印证提升认知,通过给予鼓励提供前行的勇气……优质的亲密关系可以塑造自信自洽、坚定从容的人格,也促进面向未知持有希冀和期待的态度。

谁会不渴望这样的亲密关系呢?但问题是,我们在现实中得到的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假性亲密关系VS优质亲密关系

非常不幸,我们遇到优质亲密关系的概率总是很小,遇到假性亲密关系的概率却很大。所谓假性亲密关系,就是有着亲密关系的构成模式,却没有亲密关系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以血缘联结的亲子关系,是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一个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所有的体验,都是从这组亲密关系的体验中起步的;一个孩子对于自我的所有认知,也是从这组亲密关系的体验中得到反馈的。这组亲密关系不但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重要的,也是最致命的,是会塑造他们的自我观。亲子关系对人格的塑造是超越一切的,它会铸定一个人的基本雏形,后来的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自我修补,都只能在这个雏形之上进行。

那么,我们的亲子关系能够成为优质的亲密关系吗?

多数亲子关系可以在生存层面发挥物质支撑的功能和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连这一点也做不到的亲子关系也不在少数。比如,虽然给下一代提供物质支撑,但同时也强加给他们被施恩的负罪感,得到的每一分支撑都伴随着成倍的道德绑架的压力。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就写到这种亲子关系,九莉的母亲虽然为她提供生活费和学费,但同时也输出抱怨和恶劣的情绪,让九莉感到母亲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自己,从而对于自己从母亲那里接受到的每一个硬币、每一份帮助,都带着深深的愧疚感和负罪感,这种心理,给九莉的一生都带来暗黑影响。其实,读过张爱玲的自传类散文,我们就知道,这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她个人真实的成长经历。当然,这也不是张爱玲一个人的遭遇,而是在万千家庭中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这样的亲密关系在给你的每一块“面包”里,都含着引发自我病变的“毒素”。

更多的亲子关系里,家长虽然没有给予“有毒面包”,但也没有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曹禺先生在《雷雨》里写到了一种代际循环的悲剧,那就是把亲子关系变成人身和心灵的控制关系。当周朴园是儿子的时候,他连婚姻都需要接受家族的安排;当他成为父亲之后,却忘记被控制的苦痛,执着于成为控制妻儿的“精神暴君”。这组亲密关系不能提供让子辈自我成长的健康能量,却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子辈的选择权、试错权甚至独立权,导致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被控制的下一代付出内心苦涩、人生逼仄甚至自我认知扭曲的巨大代价。

当这种假性亲密关系无法提供正向精神价值,甚至严重束缚和伤害年轻一代的自我成长时,年轻一代的逃离,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假性亲密关系在爱情中同样常见。

由于年轻一代缺少对情感规律和人性知识的认知,他们虽然向往爱情和友情,但只能凭借本能和本性行事。再加上,如果亲子关系未能塑造出健康完整的自我认知,那么一切就会雪上加霜。自我认知的盲区遇到情感认知的盲区,我们很难期待健康情感关系的建立。

虽然相爱但不知如何去爱,亲密关系就会变得令人不适。比如,相爱而不懂边界的重要,爱情要么变成令人窒息的控制,要么夺取人的自尊,把人变成卑微的乞爱者。正如希腊悲剧《美狄亚》中的故事,假如相爱就意味着无止境神化对方、无底线牺牲自己,平等的爱情起点也会走向暴君和跪奴的结局。同样,陷入爱情却未能构建自信,亲密关系中就会充满疑虑、猜忌和不安,这样的亲密关系只能带来伤痛。再如,虽然相爱,但缺乏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面对亲密相处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就会束手无策,只能彼此粗暴地争吵。这样的亲密关系不但疼痛,而且让人感到不堪重负、疲倦劳顿。甚至对于爱情关系,只有能力启动但没有能力终止,亲密关系也会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份亲密关系就不再是人生的加法,而是人生的消耗。

构建优质亲密关系需要“双向奔赴”

可见,当假性亲密关系泛滥,亲密关系本身就会变成令人疑惧和疲倦的词汇。这就是为何年轻人向往着亲密关系,却在现实中断绝亲密关系,在网络世界中构建虚拟亲密关系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用心研究年轻人在网络中虚拟的亲密关系,就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优质亲密关系的期待,正是现实中假性亲密关系的反面。

阻碍年轻人建构亲密关系的,并非他们不懂得亲密关系的重要,而是他们体验到的假性亲密关系过于苦涩。也许我们最该反思的,是如何帮助年轻人摆脱假性亲密关系,进而学会构建优质亲密关系。而要做到这些,是需要双向奔赴的。要改善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起点应该是强化父母教育。优质的亲子关系,能够为年轻人自我人格的发展奠定自信、自容、自足的坚实基础,也会为他们管理自我情绪、选择自我行为做好最基本的功课。而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也应顺着这条道路前行,帮助年轻人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和他人角度,培养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他们的情感缔结奠定理性基础。

帮助年轻人建构亲密关系是一个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的综合教育工程。这个工程虽然宏大,但找到症结所在是改变的第一步。那就让我们从问题的发现出发,去期待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吧!

猜你喜欢
年轻一代亲密关系假性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年轻一代集体登场改写这历史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激发年轻一代梦想 共创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科思创举行2017公众开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