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2023-12-30 10:26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种薯虫害害虫

王 宁

(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马铃薯栽培中极易发生晚疫病、蚜虫、早疫病、病毒病、底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等病虫害。为了更好地促进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对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马铃薯栽培主要病虫害

1.1 细菌性病害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主要由各类细菌所引发,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软腐病、疮痂病、茎腐病、褐腐病、青枯病等。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造成存储、销售困难。此外,马铃薯细菌性病害传播媒介较广,导致净化、防控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1.2 真菌性病害

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早疫病、晚疫病、癌肿病等,是由各类真菌所引发,真菌多来源于有机肥堆肥、周边野草、番田或薯田等。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于马铃薯块茎形成及增长阶段,水肥施加不合理、田间管理不科学、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都容易诱发真菌性病害。

1.3 病毒性病害

马铃薯病毒性病害主要由各类病毒所引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会在短时间蔓延扩散,造成大范围感染。常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有卷叶病、马铃薯X 病毒病、马铃薯Y 病毒病、马铃薯A 病毒病等,其中马铃薯卷叶病发病概率最大,传播范围最广,危害性最为严重。

1.4 马铃薯虫害

根据危害部位的不同,马铃薯虫害可分为地下虫害和地上虫害两大类。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块茎蛾等,危害马铃薯根茎部,导致根茎受损、品质下降。地上害虫主要有桃蚜、潜叶蝇、斑蝥、二十八星瓢虫、白粉虱等,危害枝叶,影响马铃薯光合作用及营养传输,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

2 马铃薯栽培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精选良种

合理选择马铃薯品种,尽量选择与栽培地点契合、抗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发挥马铃薯品种特性,降低马铃薯感染病害、虫害概率。定西地区适合栽培的马铃薯品种有青薯9号、凉薯97、凉薯14、抗青9-1等。

2.1.2 施行轮作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要严格实行轮作制度,不能与辣椒、番茄、烟草等茄科作物轮作,尽量选择与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最好控制在3 a 以上。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减少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2.1.3 种薯处理

在种薯挑选完成后,要做好种薯处理工作。一是晾晒。选择通风良好的位置摊开晾晒种薯,隔天翻动1 次,发现病薯、烂薯要及时剔除。二是切块。在马铃薯栽培前2 d 对种薯进行切块,提前准备2~3 把切刀放置于质量分数5%高锰酸钾溶液或质量分数75%的酒精溶液浸泡消毒,每切1 个种薯就要更换切刀,防止细菌、病菌在种薯间交叉感染[1]。

2.1.4 选地整地

一是马铃薯栽培地要尽量选择耕层深厚、排灌便利、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的砂壤地;二是栽培前,要将栽培地整平耙碎。如果栽培地墒情较差、地质较干,在整地前2~3 d可适量灌溉,确保灌足、灌透;三是在整地时要将栽培地中的杂草、病薯、隔生彻底清理出去。有效防控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

2.1.5 适时早播

马铃薯块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6℃,最适温度15℃~17℃。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时间和土壤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同内,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具体的播种时间要根据马铃薯品种特性,结合栽培地点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应尽可能提早播种。定西地区马铃薯栽培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

2.1.6 合理密植

在栽培地点肥水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马铃薯栽培密度控制在3 000~4 000 窝/667 m2;栽培地点水肥不适宜,可以适当降低栽培密度。在马铃薯实际栽培时,可以采用双行垄作,通过双行垄作减少马铃薯田积水问题,进而降低马铃薯病害虫害发生概率。除此之外,为了提高马铃薯田透光透气性,防止病菌、害虫滋生,可以对马铃薯实行宽窄行栽培,宽行间距在67 cm 左右,窄行间距控制在33 cm 左右,窝距控制在27~34 cm。

2.1.7 做好除草工作

野生杂草会争抢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水及矿物质等养份,导致马铃薯植株瘦弱,加大感染病虫害风险。因此,需定期除草,减少野生杂草对肥、水及矿物质的消耗。为了减少化学药剂污染,尽量采用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具体是指采用物理化、机械化手段对马铃薯病虫害予以防治。主要包括:一是趋化性诱杀。将糖、醋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糖醋液,以此对小地老虎成虫予以诱杀。二是杀虫灯诱杀。针对昆虫具有趋光性,通过设置太阳能频射杀虫灯的方式对害虫予以诱杀。按照20~30台/hm2的数量在马铃薯田设置太阳能频射杀虫灯,即可对鞘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28星瓢虫予以有效诱杀。三是黄板诱杀。蚜虫对黄色具有较强的趋向性,通过设置20~30 块/667 m2的黄板,可有效减轻马铃薯蚜虫虫害。四是人工摘卵。通过人工摘除虫卵可有效降低害虫成虫数量[2]。

2.3 生物防治

2.3.1 天敌防治

天敌防治是指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予以防治。如创设天敌生物适宜的生存环境,或直接投放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防治[3]。采用天敌防治时,必须严格控制天敌生物投放的时间、数量,避免影响生态平衡。

2.3.2 生物药剂防治

根据病害类型,采取与之相应的生物药剂防治。防治双斑萤叶甲害虫时,可选用蛇床子素乳油加水制成2 000 倍液对叶片进行喷洒;防治地下害虫时,可按照2 kg/667 m2的用量,选用绿僵菌袍子粉与100 kg有机肥或50 kg细土混合,播撒防治;防治土传病害时,可按照200 mL/667 m2的用量,选用质量分数0.5%苦参碱水剂播种施沟预防。同时,在马铃薯花期、苗期可按照80~90 mL/667 m2的用量,选用质量分数0.5%苦参碱水剂或灌根防治[4];晚疫病防治时可按照45~60 g/667 m2的用量,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质量分数0.5%苦参碱水剂800 倍液、质量分数3%丁子香氛等药剂,在发病早期或发病前喷洒防治。

2.3.3 性诱剂防治

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将性诱剂捕捉器设置在马铃薯顶端20 cm左右的位置,每667 m2设置1个。通过设置性诱剂捕捉器,即可对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成虫予以诱杀。

2.4 化学防治

在对化学防治技术应用时,要尽量选择广谱、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并对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予以严格控制,从而在确保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对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时,可以按照2∶50 的比例将30 倍液晶体敌百虫与稻草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均匀到播撒到马铃薯幼苗附近,用量控制在22~37 kg/hm2,具体用量按照马铃薯栽培地面积决定;在对马铃薯炭疽病防治时,在炭疽病发病初期可以运用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洒防治,即可对马铃薯炭疽病有效予以防控;在对马铃薯软腐病防治时,可以首先运用生石灰对病害处予以消毒,然后运用质量分数10%醚唑水分散利剂1 500 倍液对栽培地进行整体喷洒消毒。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是病害、虫害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马铃薯植株腐烂、死亡,栽培人员都要及时将腐烂、死亡的马铃薯植株拔出,并运用生石灰对腐烂、死亡植株部位予以彻底消毒,以此来防止细菌、病菌亦或是虫害进一步蔓延扩散。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针对性强、防治效果显著,但是会对马铃薯品质及周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之后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栽培人员要尽量减少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而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从而在确保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及品质破坏。

猜你喜欢
种薯虫害害虫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