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2024-01-01 21:25宿振友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5期
关键词:作文思维材料

宿振友

高考作文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对考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色彩的激发。笔者就如何使作文有效并循序渐进地提升,作一些粗浅的探究,供考生借鉴。

学会观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考生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为文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生拉硬拽,要么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更缺少真情实感。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考生只有培养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感知力,才能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发展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意大利·克雷尔特)没有发现便没有珍视,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自然感知不到其价值。对于亲情、友情、爱情,亦是如此。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要培养观察能力,考生就要在平凡庸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境界、审美的情趣。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将平常的大理石雕刻成《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考生要培养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崇高的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考生要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悟自然,从明媚的阳光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从绚丽多彩的事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深刻的思考

感觉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的绚丽缤纷,都需要考生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考生感动于社会中的人、事、物,往往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考生要在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中体会美,思考美,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思维习惯,深入认识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如此,方能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进而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探究社会生活的真谛。

涵蓄积累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唐朝·马总)考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生活积累太少。考生要调动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感知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写作的乐趣。“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英国·培根)考生不仅仅要积累丰富的材料,而且要学会筛选整合材料,“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美国·爱迪生),考生要善于从书本中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名言警句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考生要从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人生观、健康的学习观。考生可以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从“破釜沉舟”领悟勇于拼搏,从唐宋诗词中品味民族文化的精魂,从名句名篇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名言不仅是知识传承,更是思想传承。考生当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培养写作的兴趣。席勒说:“只有恒心才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才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对知识的汲取,当如是。

2.从日常生活汲取写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考生要从大千世界中感受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意,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李贺作诗的锦囊、爱迪生口袋里的日记本、蒲松龄积累素材创作《聊斋志异》、司马迁注重积累写作《史记》,看似寻常最奇崛,考生要能从生活中积累各种素材,调动心眼耳口鼻手,去感知真切生活、品味真实生活,汲取生活中的素材、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同时,要学会整合素材,将掌握的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化用;再根据需要,进行充分选择、优化取舍,整合出符合要求且能论证观点和充实内容的素材。

大胆创新

写作贵在创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考生在写作中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如此才能在发展等级上有较大提升。“文章当出机杼,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而想成就一家之言,须打破旧框架、旧模式,运用新思想、新认识来看待社会生活,展现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在具体的写作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求新:

1.立意创新

即要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作文时要有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审题立意可以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黄宗羲也认为“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剥去一层”,确立新角度、新观点、新认识、新精神,就可以平中见奇、常中出新。

2.材料出新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上。作文材料大多是考生平时积累的人、事、景、物、理,考生要在生活、学习中思考,可以旧瓶装新酒,亦可以新瓶装新酒,让材料展现出新意。另外,“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俄国·别林斯基),要想写出鲜活的形象,考生在选材时尽量选取生活中的自己所独有的材料。

3.构思出巧

构思是作文的总体设计,能全面检测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这就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借助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来发散思维。二是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创新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形式来构思写作。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朽”,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方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思想认识的提高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是考生素质能力的体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考生要充分发挥个性能力,提升写作思维、寫作能力、写作方法。总之,“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南宋·朱熹)

猜你喜欢
作文思维材料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