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研究

2024-01-01 16:36周逸灵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周逸灵

摘要: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最大程度推动了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进程,同时也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多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是青年一代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优质土壤,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师可从理性认知、情感认可和行动认同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思政必修课、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全天候网络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四课堂”,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推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实践路径;“三层次”;“四课堂”;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4-0141-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021SJB0895)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是青年一代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得天独厚的最佳土壤。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化全媒体时代,高职高专学校需要不断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以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优秀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素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和灵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优势,也是新时代高专高职院校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包括:先秦诸子思想、两汉经学、魏晋南北朝玄学,隋唐的儒释道以及宋明理学的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与道德理念,即习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1]。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既整体性、辩证性与实践性[2]。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我国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性。作为理论基础,我国的“四书五经”等经典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乾坤阴阳、动静刚柔、变化进退、成败得失及廉耻荣辱,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辩证特性。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对当下的关注,特别强调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听、言、动、思皆为通向意义世界和共同世界的实践活动”[3]。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嵌入方式与方法

关于嵌入的方式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4]。此处的“融入”或“嵌入”指通过结合转化、类比隐喻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范围、理论观点、思想观念、意象表达等以润物无声式的方式渗入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之中。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因此,从宏观上来讲,将中华优秀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有利于提升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教育功效,可以为高职高专学校铸魂育人目标达成提供有效支撑。同时,高专高职学生大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因此,从微观上来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有利于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有助于纠正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偏差,使高职高专学生逐渐具备独立自主、乐观上进、积极拼搏的阳光心态,有利于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升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有助于引导高职高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使高职高专学生逐渐具备正确的道德理念、思想意识、认知模式及健全人格。

1.助力高职高专思政教育目标达成

在教育目标上,我国高等教育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育人理念,主张“穷则独善其身,達则兼济天下”处世之道,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终极追求。由此可见,两者具有目标一致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起课堂教育、文化涵育、心理润育、道德化育、实践培育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等方面大有裨益[5]。

2.丰富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被视为中国古人修身的最高境界,其中,“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追求圣贤气象,践行君子人格,修身养德,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而“外王”就是经世济民,治国理政,做一个建功立业的有用之才。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全力拼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心、民族魂。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时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土壤。

3.创新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方式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的修身之道。《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上述思想皆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外部环境对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高职高专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文化熏陶氛围,使学生在健康环境里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助力高职高专学生以辩证思维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作用和源泉功效。

在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思政教育的目标与高职高专学生之间存在物理、心理、乃至情感上的隔阂。

1.缺乏理性认知

理性认知是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通过理清事物概念、判断其中关系、推理其中特性,以获得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知。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思政教育看作“一种政治任务,重结果轻过程,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思政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相对僵化和呆板,缺乏有效的教育创新”[6]。这使得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社会、文学等基础知识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却片面地认为只要在所学专业上具有优势,其他知识是否掌握无关紧要。此种片面认知大大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高专学生中间传播和运用的难度。

2.缺乏情感认可

情感认可指的是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知识、才能和专长为他人接受,以获取情感上满足,并激发更多更大的内在驱动力。虽然,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在情感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较高,他们普遍认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对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仍有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其情感认可的应然度和现实中的实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7]。

3.缺乏行动认同

认同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形式,是一种被他人或团体认可和接受后的满足感,而行为认同是这种满足感落实到行为上的表现,或通过行动表现来回报这种满足感。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度普遍较高,但行为认同度却并不太理想。常华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思政教育的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教学规划与课程安排,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架构、融合模式单一、融合深度不够”[8]。黄丹发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文化渗透性存在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存在排斥现象[9]。社交媒体的“高接触”与“低素养”矛盾性造成信息的鱼龙混杂,增加了高职高专学生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内容的难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显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国家顶层设计,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11]。在此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使命。下面,笔者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在理性认知、情感认可和行动认同三个层次的现存问题,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全天候网络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四课堂”进行实践解决。

1.晓之以理,促进有机融合

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片面认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需要在完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12]。只有师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才能充分发挥思想库、营养库与资源库的强大功能。只有师生积极配合,确保思政课发挥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的关键性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3]。因此,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可塑性强等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形式多样的“全天候网络互动课堂”,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可,促使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坚定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抒之以情,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最终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增强自身的历史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要使学生意识到“当今社会不仅对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人才的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和书籍共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个人的文化素养本就是大国工匠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完善人格与道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国的远大理想。

3.付之行动,强化文化认同感

高职高专院校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的思想政治必修课和全天候网络课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15]。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有关中国历史发展和当今世界热点专题的同班、同学院及跨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心得分享、交流与辩论,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通过课堂教育、文化涵育、心理润育、道德化育及实践培育等丰富多彩的实际行动,让高职高专学生主动将在思政教育中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運用到实践中。在学习实践中,高职高专学生可以明白个人文化素养提高本就是大国工匠培养组成部分的深刻道理,学会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而从内心深处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6]。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于中国的广袤土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我国当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所倡导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核上保持着高度契合。因此,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誉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思想战线,2022,48(05):163-172.

[2][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3-04-15].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

[3]徐俊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两个结合”为基本视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06):78-84.

[5]魏海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层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03):184-187.

[6]吴晓璐,尚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途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0):76-78.

[7]刘广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3):48-50.

[8]王丽娜,覃卫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吕梁学院学报,2022,12(06):53-54.

[9]盛亚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3):86-88.

[10]季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担当[EB/OL].(2017-12-11)[2023-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6483851 107127417&wfr=spider&for=pc.

[11]吴晓璐,尚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途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0):76-78.

[12]苗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69-70.

[13]王永顺,于翠红,包红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6-108.

[14]程馨莹,赵永强.用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14-16.

[15]唐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145-147.

[16]林景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民族人才———贵州民族学院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和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12-114.

Research on Embedd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Yiling

(Nantong Normal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overall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le also posing more challenges to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bloodline and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is an excellent soil for young students to gain cultural confidenc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n start from three levels: rational cognition, emotional recognition, and a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through the "four classroo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mpulsory courses, campus culture second classroom, 24-hour online classroom, and social practice classroom, continuously deepe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path; "three levels"; "four classrooms";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