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2024-01-01 23:05曹多勇
意林 2023年22期
关键词:河湾荞麦淮河

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这地叫河滩地,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

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

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牛,还有那张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

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

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

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

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

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氣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

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

(本文入选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曹多勇,1962年出生在淮河岸边的大河湾村。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作家》《山花》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400万字。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人合作)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好日子》荣获安徽文学奖。

《意林》:《长出一地的好荞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什么?

曹多勇:这部小说是基于我父辈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我出生在淮河流域的大河湾村,我们这里有一部分地是被河堤围住的,另有一部分土地就是小说中提到的河滩地,由于当年淮河不时泛滥,在这里种地面临着颗粒无收的风险,但农民们仍会努力地在这些河滩地里劳作,人们会像小说里那样,根据季节的先后,先种黄豆,再种绿豆,最后种的就是荞麦,这样的场景在我小时候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记忆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创作题材,我小时候所经历的那些事,都慢慢地成为我小说的素材。

《意林》:文章被高考试卷选用,您有什么感想?

曹多勇:这次小说被全国高考乙卷选用,对我而言也是个惊喜,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这些故事,对我们作家来说也是很欣慰的。我之所以要将这些故事写下来,也是希望将我们父辈做过的这些事情,还有他们对土地的热爱记录下来,将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大家记住祖辈的这些经历。

猜你喜欢
河湾荞麦淮河
红山荞麦看木森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河湾春夕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荞麦花开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