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一坛酒

2024-01-01 23:05苏沧桑
意林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伯父沧桑意林

江南的大寒节气,通常并不像这两个字眼那么凛冽,然而,假如冷空气从北方长驱直下,到了夜深人静时,隆冬就会在每一个村口提前降临。

朱家门村石桥下二十五岁的书画专业硕士生朱起航双手紧紧抓着破裂的橡胶水管,感觉到十个脚趾正传来一阵阵刺痛。从煮料皮镬里抽出来的水不时从破裂的水管里喷出来,灌满了球鞋,在零下两摄氏度的严寒里开始结冰。他很想将水管扔掉,飞奔回家沖到热水龙头下。可是,不知为什么,水管却像长在他的手上。他咬了咬嘴唇,一声不响,就像平时跟伯父朱中华学榜纸、晒纸时一样。

精选的新竹在经过浸泡捶洗变软之后,需要将竹料去皮,拌入碱性的石灰水,发酵后,一捆捆码在巨大的锅中,蒸煮八个昼夜,除去杂质后,放入清水中漂洗,再浸石灰水,再蒸煮。如此反复,直到竹纤维逐渐溶解。

在伯父朱中华眼里,纸质的根本不同,就在这发酵和煮料里。像做酒一样,古法造纸也有极高的科技含量,伯父朱中华说,一粒捞纸房的灰尘里,就有一万个生命体、一万个宇宙;一门古老的技艺里,有难以言传的玄妙。越钻进去,他就越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可是,“就算只能做两刀纸,也得用完整的古法技艺做出来!”

伯父对朱起航说这些话时,有时站在溪水里翻洗竹料,有时正挥汗如雨地斫着竹料,有时就立在大雨里一捆捆码竹料,有时在纸槽前捞纸,有时正往炉火里扔一块柴。

朱中华所有的努力,就是想用竹子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纸,让会呼吸的纸、让纸上的生命留存一千年、一千零一年、更多年。

朱起航不由想起记忆里那张最美丽的纸——堆满元书纸的堂屋前,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一起徐徐铺开了一张大纸,竹纸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纸下的图案一清二楚,纸的表面在窗口透进来的微光中,闪烁着玉石般的光泽。

“这张纸起码有四十多岁了,当年有人临摹《兰亭集序》,用的就是这类纸。”伯父朱中华说着,将鼻子凑到离纸一厘米的地方,深深吸了口气。

“我们能做出来。”父亲朱中民说着,也将鼻子凑到离纸一厘米的地方,深深吸了口气。他们谈论纸,如同在酒桌上谈论一坛刚刚启封的陈年佳酿。

(本文入选2023年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苏沧桑,当代散文名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纸上》《遇见树》等多部。获十月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中国故事奖等文学奖项。有作品被译介至海外。

《意林》:《酿一坛酒》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给读者带来什么感触?

苏沧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也有一些珍贵的什么正在渐渐远去。最近几年,“我”深入一个个劳作和生活现场,和人们一起酿酒、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摇船,试图对那些正在远去的劳作方式、正在经历时代巨变的人心,进行活化石式的解构,深度挖掘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横断面里蕴藏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读者们呈现一个“独特”视角下多元多维的文化世界——充盈着水气和灵气,也潜藏着雄风和大气;是南方的,也是中国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正在发生着的。《酿一坛酒》是其中一篇,这些系列散文集结而成了散文集《纸上》。

《意林》:文章整体写造纸人,标题和文章结尾都拿酒来比喻,您在写作时为何选酒为喻?

苏沧桑:我们的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互相印证渗透,不同的行业也有相通的地方,在与这些文化传承人接触的过程中,能体会各自对从事行业的感情,以酒喻纸,也希望能更贴切地传达这些传统里的美。

猜你喜欢
伯父沧桑意林
The Landscape in His Mind
一头在沧桑岁月中老去的驴
盐道沧桑——湘粤古盐道勾沉
伯父的黄昏恋
阳光下的沧桑(外一篇)
意林双周历(2017.4.1—2017.4.15)
意林双周历(11.16—11.30)
意林双周历(11.1—11.15)
意林双周历(10.16—10.31)
一张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