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史厚: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基本图鉴、种类内容及特征价值*

2024-01-02 02:39李宗富
山西档案 2023年5期
关键词:书信

李宗富 何 芳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郑州 450001;2.开封市集英中学办公室 开封 475000)

1 引言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专栏3 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明确提出,引导支持地方各级综合档案馆重点围绕“四史”教育、历史研究、工业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等进行专题档案开发,更好发挥档案在服务国家治理、传承红色基因、建构民族记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1]。《“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主要任务”中“鼓励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立足馆藏、整合资源,开展特色工业遗产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以及其他特色档案的开发……鼓励各级综合档案馆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专题化、系统化开发……[2]”河南省档案馆扎实落实规划和方案,在国家档案局的持续大力支持下,全面系统整理了中福公司档案全宗,并与相关单位合作编纂出版了《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汇编全面记录了福公司、福中总公司、中福公司的发展变迁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虽然学界围绕中福公司档案资源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开发,但成果主要集中于中福公司档案介绍及其研究概况、中福公司档案整理开发、档案资源建设、史料研究等方面,而对中福公司档案资源、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等进行深入系统乃至专题性研究的成果很少。在中福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书信文书文件等,数量可观、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利用价值。笔者通过梳理《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中的书信档案,全面了解其基本概况,深入分析其种类内容,客观总结其特点和价值等,深入探讨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语言风格、程式规范和写作特点等,希望抛砖引玉,向学界推介中福公司档案史料,以加强对这批珍贵历史工业遗产档案的深入研究开发。

2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基本图鉴

2.1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基本情况

英国福公司、中原公司以及两公司先后组建的福中总公司、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统称为中福公司,在其长期经营管理过程活动中,形成了大批档案,因历史变迁等原因,现主要保存于河南省档案馆、煤炭工业档案馆等地。河南省档案馆联合中州古籍出版社对其系统整理编研出版了《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目前已出版前两辑,共二十册。其中书信档案粗略统计约有四百件左右,约占全辑的十分之一,其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笔者依托《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前两辑中收集的书信档案,对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2.1.1 时间上

这些书信档案的形成时间比较连贯,从二十世纪初一直持续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记录、反映并见证了中福公司从福公司发展、中原公司发展、福公司与中原公司联合发展的全过程。

2.1.2 结构体式上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在抬头、起首、结尾之程式、书写习惯、仰企套词、礼制称呼等方面彰显了时代特点[3]。书信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时期社会影响下呈现不同的特定规范和结构体式要求,而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形成于西方文明冲击严重的近代中国,因此其结构、体式以及语言风格等规范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趋向简化、现代化。

2.1.3 内容上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由于中福公司在华生产经营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经营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如煤矿、交通、教育等,且受当时社会动乱影响,机构变迁频繁,因此中福公司留存的书信档案包括了中福公司与多个有联系单位往来沟通的信息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主题主要集中于福公司、福中公司、中福公司不同时期与当地土窑之间关系,煤矿工会组织建立、煤矿工人罢工等工人运动,煤矿生产经营,平汉铁路、道清铁路煤炭运输,卫河、运河航运,从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路矿学堂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教育,抗战时期中福公司在后方经营多家煤矿,特许经营抗战物资为抗战做出突出贡献,中福公司翁文灏、孙越崎、卢作孚、汤子珍等人物专题方面。[4]

2.1.4 研究价值上

河南省档案馆保管的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比较完整系统,是当时当地当人留存下来的珍贵史实资料。这些形成于中国近代独特的时代背景下的书信档案,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感,展现出独特的历史信息,对学术界研究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福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近代著名人物,他们留存下来的书信档案是挖掘历史人物生平的第一手资源,因此具有构建人物经历、挖掘人物事迹等重要价值。

2.2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保管与开发利用情况

2.2.1 保管情况

就其主要保管机构——河南省档案馆来说,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字迹比较清晰,纸张基本也未有损毁,仅偶有因装订导致的破损之处,但不影响阅读,并且已经开展了抢救修复工作,保管条件水平得以改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保管问题尚未解决,使保管工作面临着一定障碍,制约着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进一步整理和开发利用。其保管障碍具体表现在保管资源分散、保管技术不成熟、保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在保管资源上,中福公司虽然大部分时间在河南焦作发展,但是中福公司前身为英商福公司,有部分档案资源流落海外,又因历史原因,经历了战乱迁移,其形成的部分档案资源留存在了武汉、重庆、北京等地。目前对其进行保管的机构有河南省档案馆、煤炭工业档案馆等多个机构,甚至部分档案流落民间,由个人收藏保管。在保管技术上,目前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资源不仅包括大规模的纸质资源,还开展了数字化项目。因此,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资源保管一方面要关注字迹与纸张等方面的保护修复技术,更要掌握数字书信档案资源的信息安全与完整、载体安全与可用等现代信息保管技术。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保管机构在现代信息技术上还未建立起与之匹配的技术基础,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资源在保管技术上还不够完善成熟。在保管体系上,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暂未形成专门的保存管理体系,而是与其他档案一同作为中福公司档案全宗一起得以保管。

2.2.2 开发利用情况

从目前的整理与研究来看,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暂时还未得以专门整理开发,而是作为中福公司档案整体的组成部分进行整体研究。其整体开发最突出的成果是河南省档案馆对相关档案数字化后的汇编出版,书信档案与其他类别的档案一同按照中福公司发展时间分为多个主题板块进行排列整理。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开发不足主要表现在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开发主体分散、开发手段单一匮乏两方面,制约了其提供利用与价值实现。其一,开发主体分散。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主要开发者为保管其资源的档案馆以及一些学术研究人员。然而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研究学者之间、研究学者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交流协作的机会不多,使得中福公司档案资源开发进程缓慢,书信档案资源深入开发具有很大的空间。其二,开发手段较为单一。目前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仅作为中福公司档案全宗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档案作为整体进行开发研究,如整理成汇编出版、科研成果发表等,尚未进行专题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研究开发,并且其研究开发手段比较常规、单一,缺乏新颖度与吸引力,致使无法具体深入挖掘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资源的丰富内容,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也无法有效吸引社会利用者的兴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虽然目前社会档案利用意识已经在不断提高,但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中福公司档案资源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不仅主动提供相关资源推动社会利用的能力不足,而且也无法在短期内给社会公众提供以新颖独特且便于利用的资源整合开发成果等。因此,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资源利用者集中在学术研究人员,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利用效益不明显。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资源目前所能提供的利用方式主要还是简单的书信档案文本阅读,利用效益主要集中于为科研成果产出而服务,为学术界构建历史人物、提供历史事件证据、研究近代教育、经济、政治等社会史等。总体来看,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利用的方式单一、效率不高、效益不明显。

3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种类及内容

笔者研读内容繁杂、种类丰富的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内容,基于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自身所包含的中外合资企业档案、书信档案的复杂属性,对各类书信档案的数量、内容、结构体式以及特征等方面进行梳理。

3.1 按照语种划分

中福公司在其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了大量书信档案,这些书信档案从语种角度来看包括中文书信、英文书信,个别案卷中还有日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书信,但绝大部分为中文和英文书信。其中,《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前两辑主要收录中文与英文书信。

3.1.1 中文书信

中福公司在华经营,因此留存在中国的书信档案很多都是中福公司或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所以以中文为主。中文书信主要以手写体留存,楷书、行书居多,部分出现涂抹修改之处,无标点断句,一般于红色竖格纸张上书写,内容庞杂。其语言风格和结构体式既有中国历史书信沿袭的特色,又呈现了当时的时代风格。首先,在语言风格方面,受当时独特的时代背景影响,一方面表现出中国刚进入近代的时代特色,突出表现为文言文逐渐向白话文过渡;另一方面,又延续了中国长期以来爱用谦词和敬词的特点,如“鄙”“饬”“希”等。其次,一般书信的书写程式为:敬启者/某某勋鉴+正文内容+此致/敬收件单位或个人,结尾处落款写信人或单位。在此举一例说明,如图1所示:[5]

图1 张静愚赞同并参加董事会成立大会给孙越崎的函

图2 福公司给盛宣怀的英文信

越崎仁兄勛鑒頃奉大扎欣悉種切前准善後委員會來函當以所擬辦法深為贊同曾於本月十二日函復諒邀誉及届時弟如有暇自當前往参加藉聆雅教耑此佈復順頌公綏弟張靜愚拜啟 十二月十五日

3.1.2 英文书信

中福公司的英文书信是当时英国人对中福公司进行管理指导和交涉纠纷的重要工具和见证,在《中福公司整理史料汇编》前两辑中,收录英文书信约30 封左右,分布于第11 册到第15 册之间,偶有附中文译文。英文书信与中文书信在各方面都有差异。首先,英文书信以先进的打印字体形式横向布局,一方面体现了近代工业革命成果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信息无法随意修改。另外,受地区文化差异影响,两者在语言风格和结构体式有所不同。笔者翻译与研读之后对其结构体式和内容层次进行了总结。页面结构体式上呈现出如下格式:

x日x月x年

收信人姓名,收信人的身份或职位

就职单位

写信人姓名

(定格)首称(dear sirs/Your excellency):

文道、技道关系决定作品价值和作者人生境界的高下,这是陆游否定晚唐诗的根本理论依据;而指晚唐诗“(诗格)卑弱”,也正是责晚唐诗人人格的卑弱。实际上都未出儒家正统诗学观的范围。他在《答陆伯政上舍书》中曾说:“古声不作久矣!所谓诗者,遂成小技;诗果可谓之小技乎?学不通天人,行不能无愧于俯仰,果可言诗乎?”〔1〕74陆游也认为:“大抵诗欲工,而工亦非诗之极也。锻炼之久,乃失本旨;斲削之甚,反伤正气。”〔1〕244这也是他否定晚唐诗的诗学理由。亦基于此,他才会说“亦莫雕肝肺,吟哦学郊岛”(《晨起》),“晚唐诸人战虽鏖,眼暗头白真徒劳”(《记梦》)!

..........................

......................

(结尾的习惯用法,如Your sincerely)

(手签)

写信人姓名

可以看出,英国现代所使用的书信体式与近代十分类似,并无太大改变。对比中英书信体例程式,笔者发现,英文书信页面上方的时间、姓名等信息格式与中国书信写在外面的邮寄信息十分类似。在世界各地交流日趋密切的时代背景下,中文书信与英文书信虽然会受地区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存在着很多差异,但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两者在不断地互相包容、借鉴和融合。

此外,内容主体通常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表明写信的缘由和来意,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事件情况,第三部分则再次表达写信意图或希冀尽快回信等。此外,英文书信用词特点表现为常用“beg”表示请求、“humble”表自谦、“honor”表对对方的尊敬等。如下面这篇英文书信:[6]

3.2 按照用途划分

书信是一种具有应用性质的文体,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应用领域广泛,按照其用途分类,不同用途的书信档案也在用词用语、格式规范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根据用途划分,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一般用途为沟通与中福公司经营发展相关的业务类书信,也收录了少数特殊用途的书信档案,有证明类、祝贺类和感谢类书信等。

3.2.1 业务类

业务类书信是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的主体,主要涉及公司业务活动和工作中的有关信息传递与交流。中福公司业务类书信档案数量极多,内容庞杂,涉及到多个机构的业务往来。在格式规范方面,多数情况以公函形式进行业务信息传递,其具体格式较为规范,用词较为严谨,结构体式较为固定;用语上情理兼具,在与较熟悉的沟通对象沟通业务的同时兼具情谊沟通;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活动,诸如工程科的询价报价函、会计科的财务管理信息上报信、人事科的人员调动和薪资情况汇报信等。其中,询价报价函是商业信函中特有的一种类型,在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保留了许多这种类型的信函,如嘉阳煤矿矿厂办事处关于请将由中央钢铁厂购到之钢轨叉道夹板、道钉、螺丝等单价开示给工程科的函、中福公司关于请压低运煤价给赵英达的电报,以及中福公司工程科关于资源委员会向中福公司价购钢板及寄送钢板价值表给会计科的函。

3.2.2 证明类

证明信是一种具有凭证作用的专门信函。汇编中收录了大约5 篇证明信,其中1 篇英文证明,4 篇中文证明。观察中福公司证明函的内容和体式,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1)语句简要;(2)以印(或手签)为凭;(3)不重格式。如第一辑第十册中华英商业银行关于某房产和地产属于中福公司的一篇英文证明函(附译文),[7]以简要的语言点明契约签订日期与地点,给出证明结论;由于采取了打印形式,为提高其真实性和表示慎重,又在落款处手签证明人(负责人)的姓名。此外,中福公司中文证明信也很有特色。他们语句简洁,只占据半张纸的篇幅;而且全部为手写,结尾落款处签名或盖红色印章以示证明。[8]

3.2.3 祝贺类

祝贺信是专门写来以向对方表达祝贺之情的一种方式。据笔者粗略统计,本汇编收集了9 封祝贺信,皆是贺升职之喜,其中八封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商震、河南省政府建设厅长张静愚、河南农工银行总行、河南省修武县政府、中原公司董事会、铁道部陇海铁路管理局、河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向孙越崎贺升职任命为之喜,一封为孙越崎致贺新任公股董事给刘燧昌、杜扶东、邓荣光等的信。祝贺信内容简洁、篇幅短小,八封贺孙越崎升职的祝贺信内容大同小异,皆是向收信一方表达祝贺之情,期望对方大展宏图。此举一例说明:河南省厅长张静愚的祝贺信中,开头“欣悉孙先生”荣任善后委员,希望孙越崎恪尽职守,工作顺利,“行见新猷式,布益展曙光”。结尾写某某来贺,静愚“颂勋绥弟”。[9]如图3所示。

图3 河南省厅长张静愚给孙越崎的祝贺信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约收集了7 篇致谢函,其内容分别是孙越崎感谢商震和李汉珍在刘继萱一案上的帮助、汤子珍感谢董事会推举自己任职以及当地某地区感谢中福公司捐款等。具体来看,感谢信在体式上和其他书信体式相差无几,篇幅较短,主要在用词和语句上比较讲究,且情感色彩较为浓厚。第一辑中第九册“抗战胜利后的中福公司”的这篇汤子珍写给中福公司董事会推举自己为协理兼总经理的感谢信,[10]正文开头先表示自己得到诸位认可被推为该职位的惶恐,“猥以菲材,辱业贵会委托,深惧弗胜”,再对领导表示感谢并表达自己的衷心,“唯在翁董事长领导下,自应竭尽绵薄,以谋中福公司煤矿之复兴”。可以看出,感谢信在措辞上格外慎重,一般会使用较多的自谦之词或语句来表达对方的敬意和感谢,还会表示自己会不负对方的协助和汇报即将采取的行动。在功用方面,如图4所示的这封由汤子珍所写的感谢信不仅再次验证了汤子珍对中福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还可以作为汤子珍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研究的重要凭证,甚至可以作为个例,成为中国近代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的研究资料。

图4 汤子珍写的感谢信

3.3 按照收发方向划分

以中福公司为主体,中福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收到多个机构的书信文件,也发出过许多篇书信文书。因此,按照中福公司书信文件收发方向可以将书信档案分为发文与回文两类。

3.3.1 发文书信

发文方向的信件是指中福公司作为发文机关发出的信件,一般使用的纸张都是带有中福公司字样的稿纸。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发文方向书信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内部间联络,即中福公司写给本公司内部人员或部门的信。这些信函内容多涉及内部制度和管理问题,涉及比较详细的中福公司发展情况。如第一辑第七册工程科关于请查明矿警杨致修、翟富有、师鸿恩等薪饷发到何日及有无预借旅费及借薪金情形给会计科、总务科的函,第六册工程科关于材料账以及各项表册十月份联单等均已收到、如需其他文件表册随时函知给材料库的函,第十一册焦作办事处与伦敦总部的内部通信。其二,与外部联络,即中福公司写给公司外的各机构或单位的信。如第三册中福公司关于请查办私开土窑犯给博爱县政府的公函,第六册中福公司秘书室关于告知运筹炸药存放地点给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处的函,第七册中福公司关于告知第二批木船开船上驶时间、各点注意事项及附寄运费及装船单给嘉阳煤矿矿厂办事处的便函。

3.3.2 回文书信

接收书信档案的一方一般会对收到的书信内容进行回复,称为回信或复信。回信内容和格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相对性和被动性,一方面原因在于回信只有在收到来信的情况下才能存在,另一方面回信的内容只能被动地根据来信内容进行回应,其主题在无形之中被固定。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许多书信涉及双方就某一件事情来回沟通交流,如汇编中第十八册运输篇中中福公司复平汉铁路的信,如图5所示。[11]

图5 中福公司复平汉铁路的函

3.4 按照职能划分

中福公司在华经营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动荡变迁不断的近代中国社会中,部门机构经历多次改组重组,因此中福公司的职能涉及到多个方面,可以分为行政、财务、人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多个类别。

3.4.1 行政类

此类主要包括介绍上级派发指令与下级汇报管理情况、内部机构变动及管理等一系列有关公司制度和各部门管理的行政事务。中福公司作为一个存在时间久、发展实力强的大型公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重要行政事件。尤其是中福公司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许多书信都是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加上涉及到的各种业务性质,如运输、煤矿等业务活动的性质特点,使得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在信息沟通交流时多涉及行政事务。

3.4.2 财务类

涉及到财务类的书信档案主要与财务科有关,其内容涉及到公司财资和物资的统计与分配等。如第八册中收录的一篇书信。[12]这篇书信档案是中福公司工程科拟请根据报账单查明要报书编号日期及保险数目等项给会计科的一封信,全文讲述了工作现状和请求原因,希望会计科查明财务情况,整体来看,全文内容十分简明和严谨。

3.4.3 人事类

中福公司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等工业领域方面多有涉猎的大型公司,税收、投资等资金流动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各政治势力都十分关注其公司管理负责人的任职。在政治动乱期间,中福公司经过多次机构变动,也多次调动管理层负责人。并且由于其发展经营历史悠久,在政权变动频繁的近代中国经营范围又比较广泛,所雇佣的员工数目极多,因此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也包括了一些人事调动方面的信息,如派遣汤子珍、米力干赴河南管理中福公司。[13]

3.4.4 生产经营类

生产经营管理包括生产管理煤和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中福公司进行开办矿产、煤铁矿运销、商业贸易洽谈和纠纷、交通问题等涉及到公司的具体经营业务。从相关书信档案中,可以看到中福公司的生产经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福公司生产经营阶段,中福公司是作为外国在华企业以侵略中国矿产资源为主要经营目的;在中福公司后期抗战期间联合发展阶段,主要作为抗战辅助力量为中国抗战胜利提供资源与补给为经营重点;抗战胜利后,中福公司则以重新开始复工生产来考虑企业发展利益。如第九册中汤子珍给郑州中国银行经理翁叔通的信中沟通交流了中福公司在抗战胜利后希望贷款发展的事宜以及恢复生产经营的计划。[14]

3.4.5 其他类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内容繁杂,内容不仅包括公司内部经营情况,有些还与当地的经济、教育和政治等社会情况密不可分。中福公司对焦作地区的教育发展十分重要,开办学校、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还涉及到当地人民的反抗动乱、罢课罢工等一系列政治活动,以及在抗战时期举全公司之力为革命胜利提供物资运输转移和生产等活动。因此,中福公司在发挥其他职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书信文件,皆可归入其他类别。

4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特点与价值

4.1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特点

4.1.1 以交际性为需,以实用性为本

不同于中福公司其他类别的档案,书信档案以传递消息、商讨洽谈公司经营事宜为主要目的,所收录的书信档案在选词用语、结构体式、称呼称谓等多方面体现出写信人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表达能力。从语用学角度来看,书信的交际性主要体现在交际目的、交际功能、交际语境、交际原则等多个方面。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以沟通公司内外消息为目的,每封书信的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身份、认知背景等特定情境会影响着每封书信的语言和语境处理,在交际行为中遵循客观、真实、明确等原则,在行文中体现礼貌和友善的原则。从当时目的来看,中福公司书信文件文书篇幅长短不一,只需完全地表达出写信者的意图或表述完所需传达的信息这一实用目的即可。从当下价值来看,不同于一般的民间私人书信多表达个人情感,中福公司书信更倾向于沟通消息、商洽生意等经济事宜,这不仅对当时中福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当今和未来研究中福公司所处历史时期的经济史、工业史和社会史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1.2 行文严谨规范,格式较为固定

中福公司书信书写十分严谨规范,不论是中文书信还是外文书信,每类书信都严格按照其固定的体例格式书写。每个时期的书信都有其相应的格式规范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可以允许稍微的灵活变通,但难以完全摆脱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构,因此书信内容和格式都较为固定。中福公司书信受中国近代社会约束,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洗礼,有其特定的规范性和时代性。

4.1.3 内容丰富广泛,可靠真实性强

中福公司业务广泛,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丰富、内容广泛的书信档案。一方面,书信档案是当时事件和活动中形成的产物,最初的目的未考虑作为历史档案进行留存,而是为了在当时满足传递消息、办理业务以及经营管理等需求。因此,与其他普通历史档案资料相比,其原始记录性和真实可靠性更强。另一方面,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在当时形成之际也并非以记录当时河南地区的工业进程、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其他各种情况为目的,而是在其交流相关业务活动中侧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等,这种不经意间间接目的记录的信息往往也更加真实可靠。

4.2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的价值

4.2.1 学术研究价值

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内容丰富、所涉广泛,深入近代河南及广阔豫北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各个领域,保留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第一手地方档案史料。这些重要档案不论是对直接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研究,还是作为其他重要历史活动研究的辅助,都是极具真实性和珍贵性的原始资料。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为中国煤矿发展史、河南焦作城市发展史、中国近代工业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社会史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史实和证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线索和资料,为多个学科的相关研究补充了史实证明、提供了研究思路。

4.2.2 文献文物收藏价值

现主要保存于河南省档案馆的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跨越了百余年的历史长河,在几页小小的、薄薄的纸上留存的不仅仅是历史人物的手迹和印章,更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中福公司许多书信档案由著名历史人物亲笔写就,在当下名人书信收藏大热的情况下,其作为文献文物收藏的价值极高。它满足形成于当时当事当人的原始要求,而且具有内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等,值得收藏和长期保管。每一份书信档案都是当事人亲笔书写,凝结了当事人的心理情况,对于探索真实的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书信档案多手写形式,许多书信档案中体现着写信人的艺术风格。

4.2.3 社会记忆价值

相较于其他类型档案,书信档案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内容呈现出当时社会生活发展情况,侧面反映文化生活现象,我们可以从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透视近代河南地区人民和社会的风俗习惯。书信档案作为当时当人或机构部门沟通交流和传递消息的一种重要有效方式,其原始记录性使其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相比于其他书籍史料记录,它作为中福公司经历过的历史重要事件的载体和中福公司从幼苗到茁壮、再到消失的见证,更能验证史实的真假,帮助我们探寻真正的历史,真实还原历史面貌,重构近代河南地区的地域社会活动发展历史图景,留存中华民族的社会记忆。通过对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触摸到更加翔实、具体且贴近历史实际的近代中原大地上的社会记忆。

4.2.4 人物构建价值

书信档案在挖掘人物事迹、构建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作为直接的个人沟通形式,信件常常记录了人物的情感、思想、态度和生活细节等方面内容,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一方面,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提供了丰富生动的人物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所涉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中福公司一系列书信档案中的收发时间、地点和人物交流等信息可以描绘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框架,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物的事业发展情况和人际关系情况等。此外,中福公司书信档案还可以提供一些历史事件细节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深入了解历史时代背景和环境。中福公司书信档案是编写重要人物传记和大事记的第一手资料。名人生平事迹一直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通过挖掘名人书信内容探索名人的经历、性格和心理状况。而中福公司书信中涉及到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独特的语言风格、称呼习惯以及写作内容等反映了一些重要事件和社会活动。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以第一人称口吻便于人们全面了解并准确建构中福公司涉及到的重要人物真实形象,通过分析其工作活动情况来探讨人物形象和性格。

4.2.5 红色精神文化价值

从书信档案的结构体式上来看,中福公司大部分书信档案是民国公务和交际文化的缩影,书信文体的演变包含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书信结构文体演变的过程和交际礼仪规范的要求,为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从内容上来看,中福公司书信档案反映了河南尤其是焦作地区的教育事业兴办发展情况、近代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理念的传播情况以及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情况等文化发展情况,而且中福公司书信档案中还记载了一些河南地区人民参加工人集会、游行、罢课等反抗反动势力、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等事件,这些都蕴含了河南人民不畏牺牲、追求民主、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的精神力量。中福公司书信是河南省档案馆珍存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精神文化价值。

5 结语

目前包括书信档案在内的中福公司档案史料在业界知之者少、关注度不高、开发手段匮乏且单一,其多重重要价值和作用难以得到全面充分发挥。加强和深化中福公司书信档案研究开发利用,可以从时间、地域、人物等微观视角进行多维度、系统性、专题性开发,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平台技术等予以支持保障,并大力吸引、联合相关专业人才助力研究探索,同时从体制机制协同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动中福公司档案史料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及时让其发挥“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作用和价值。

猜你喜欢
书信
失窃的书信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书信的魅力
某老板接电话
共 筑
量身定制
别有用心
书信,我的好帮手
致许国志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