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集体经济创新打造瀛东品牌
——崇明区陈家镇瀛东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案例

2024-01-03 00:04张陈陈郑培泉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东村集体经济村民

■ 赵 萍 张陈陈 郑培泉

瀛东村是通过围垦建立的新型村落。该村位于崇明岛东南端,地处江海交汇处的长江口,东临东海、南靠长江、北连东滩湿地。村域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1865亩,农户98户,户籍人口245人。围垦建村三十多年来,从发展渔业养殖和水果种植,再到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瀛东村始终坚持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集体经营、共同致富”的道路,成为上海郊区唯一坚持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村庄,先后荣获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全国最美乡村”“上海市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生态村”等称号。

2014年,瀛东村率先试点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瀛东经济合作社。成立时合作社共有总资产1.1亿元,份额按照70%农龄股和30%贡献股设置。截至2021年底,合作社总资产9211.1万元,净资产7541.5万元;村合作社总收入365.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240.4万元;总支出251.1万元,其中用于村民养老金和生活补贴的福利支出为240.9万元,实现净利润114万元,村集体账面总资产1.8亿元。

从2015年开始,合作社向村民累计分红278.2万元。其中2021年共分红48.2万元,平均每位村民分红1800元。除了股份分红之外,村集体还向村民发放每人每月蔬菜粮食补贴300元,满50岁女村民和满55岁男村民每月养老生活补贴1150元(根据上海市养老金标准同步调整)。喜欢干农活的村民还可以在生态园打工,每月能获得2000元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综合各方面的收入来看,即使是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老年村民,每年也可收入4万元左右。在瀛东村,村民充分享受到了集体经济红利,是名副其实“薪金+股金+养老金+粮金”的“四金”农民。同时,合作社每年组织老年人健康体检,全额支付村民“合作医疗”等保险费用,并对大病村民给予经济补助;投资千万升级改造村民住宅为统一样式,并配备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打造美丽舒适的宜居环境。

一、瀛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瀛东村以农业旅游为核心产业,不断丰富旅游项目、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村企合作,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多渠道探索,瀛东村逐渐闯出了一条以农业旅游为核心,住宿餐饮、绿色果蔬、生态水产等产业多点开花的多元化产业之路。

(一)健全合作社制度,保障合作社规范运行

一是健全治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修改了合作社章程,规范了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的议事规则,逐步健全了重大事项预审、财务管理、资产资源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扎牢制度笼子,构筑起合作社有效运行的篱笆。

二是规范组织运行,强化民主监督。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重大经济活动等必须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和“三重一大”的要求执行;强化民主监督,确保监事会履行职责到位。每年做好审计和清产核资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二)与时俱进,打造集体经济产业

1985年11月,经上级政府同意,村党支部书记陆文忠带领陈家镇地区6名群众,首次围垦出600亩土地,之后又带领村民经过前后3次筑堤围圩,历经9年奋力拼搏,至1994年底共围垦土地4000亩。陆书记看准了当时上海市场缺鱼的商机,带领村民们一边围垦,一边开挖鱼塘养鱼,第一年售鱼就获利2万余元,发展养殖业为瀛东村赚来了第一桶金。

当时的瀛东村土地以滩涂为主,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并不多;又地处东海之滨的长江边上,遭遇自然灾害的概率远高于崇明区其他村子。为了增加村民抗风险能力、壮大本村经济实力,瀛东村坚持走“集体经营、共同致富”的道路,利用滩地开挖鱼塘,发展淡水养殖,创立了“两头统,中间包”的经营模式,即村里统一采购鱼苗、饲料等生产资料,养殖管理分包到户,村里统一进行技术培训,最后统一销售,依托集体面向市场,年终核算到户、账目公开。这种模式既能发挥集体力量,又能激发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减少了经营风险,村里农户的收入大大提高。据当时参与围垦养殖的村民徐学忠回忆,80年代崇明普通人家的年收入也只有六七百元,而他的家庭收入已经破万元,盖起了楼买了摩托车。随着渔业养殖业的发展,村里像他这样的万元户不在少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养殖业走入低谷,瀛东村也开始走上了转型之路,从以集体模式发展渔家旅游,逐渐进化到如今的生态高端旅游,成为上海地区最早以集体模式发展农家乐的村子。

(三)丰富农旅项目,打造特色品牌

近年来,瀛东村依托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借助当地的生态优势,以生态旅游、淡水养殖和水果种植三业并举,打造“一村、一湖、一园”,不断在“农旅、渔旅、文旅”融合发展上做生态文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是打造以瀛东度假村和东湖游览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激活产业资源。其一,利用养殖业的优势,发展起“渔家乐”生态旅游产业,将原来个体经营的农家乐进行整合后由集体统一经营,先后建起了“瀛东渔港”餐厅、东湖饭庄、渔家乐宾馆、旅游别墅、现代会议中心,将传统的农家乐旅游转变成集餐饮、会务、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村。其二,收回居民承包的所有鱼塘,用于开发“东湖游览区”,设置了“渔具博物馆”“农具展示厅”,开发了浑水摸鱼、捉蛸蜞、钓鱼钓蟹、采摘水果、观赏田园风光、斗鸡、斗羊、纺纱、织布、踏水车等参与性游乐项目和观赏性项目,深受游客的青睐。同时,也完成了村民生态住宿改造、风能太阳能互补路灯系统及别墅区周围的河道和配套绿化建设,新建了游客指挥中心、景观道路和河道、游船中心码头及烧烤场等。

二是发展以瀛东生态园为典型的淡水养殖和果蔬种植业,推动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发展模式。其一,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生态园优质品牌。2017年以来,瀛东村开辟500亩大棚作为绿色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果蔬采摘园绿色功能建设,严格制定绿色农业发展标准化体系,依托村内上海顺舟柑橘专业合作社,在鱼塘塘埂栽种了从上海农业科技园区引进的红心火龙果、翠冠梨、柑橘、葡萄、水蜜桃等绿色果蔬品种,其中,柑橘还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其二,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生态水产养殖。生态淡水养殖是瀛东村的传统产业,利用东湖和南湖两大深水系统共1000亩水面,采用无投料水产养殖技术,精心筛选优质鱼种和饲料鱼种进行科学搭配,在确保不投饵料自然生长的前提下,实现高产稳产。

三是一产三产相互带动,实现农旅、渔旅、文旅融合发展。一方面,在旅游业资源中置入农趣体验、农业观光、地域民俗和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以“产-制-购”为流程的农业趣味体验项目;另一方面,生态园对外开放果蔬采摘项目和垂钓项目,葡萄、水蜜桃、火龙果等赢得了采摘游客的一致好评;养殖鱼塘既为市民提供了精品鱼种,又为垂钓爱好者营造了秀丽舒适的钓鱼环境,吸引了大批爱好者来此观光垂钓。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生态旅游效益,推动了产业升级增效。

四是打造瀛东特色“垦拓精神”品牌,赋予文化特色。在夯实农旅度假村“硬底盘”的同时,村集体充分挖掘本村垦拓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精神气质,塑造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瀛东拟人化形象,将瀛东人搏击江浪海涛、顽强垦拓的情景以群雕形式展示,凝固崇明人的坚韧意志和坚定信念;不断深掘农旅产品的文化特色,使瀛东村的旅游品牌和本地体验别具一格。

(四)引入龙头国企,创新村企合作经营模式

为了解决景区等旅游资产在运营、维护等方面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效益,瀛东村引入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专业化运营。2018年3月,瀛东村引入上海崇明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村内占地122亩的度假村统一打包租赁给崇明旅投,由其进行升级改造和统一经营管理;自合同签约时间起第一个五年收取租金220万元,每隔五年租金提增13%。旅投公司投资了1.2亿元对度假村客房、餐厅和部分旅游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了室外亲子乐园,崇明特色农产品展区以及包括土布、竹编等在内的9个体验馆,大大提升了度假村的接待能力和景区的吸引力。同时,瀛东村集体依托大公司平台,以度假村为核心,将渔具展览馆、男耕女织馆、瀛东鸟类展馆、瀛东村史馆等展馆挂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增加了本村经营范围和吸引力;在东湖景区开展龙舟划船等水上项目,融合乡风人文和东滩特色对“浑水摸鱼池”“钓蟹池”等游乐项目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一系列改进升级,瀛东村的经营管理更加统一化、专业化、现代化,形成了集吃、住、会务、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体系。2021年景区共接待游客人数15万人,同比增长118%,营业收入312万元,同比上升33%,度假村总体经营状况持平稳上升趋势。

二、主要问题及工作计划

(一)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瀛东村集体经济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但在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经营收益方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少专业人才和劳动力。首先,村干部受文化层次、思想眼界、传统观念、绩效考核等因素影响,创新能力、动力不足,缺乏对村集体经济的持续性、长远性发展谋划。其次,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村里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创业就业、求学等,村集体经济缺乏充足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和劳动力。最后,本土外出求学成功的管理人才也大多不愿返乡就业。如何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吸引人才来村发展集体经济,是本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发展渠道不宽。目前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主要以依靠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为主,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旅经营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如何进一步提高经营特色、优化产业提高增收也是未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育,通过换届选举,把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同志选配到村支两委的岗位上;强化专业训练,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村集体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吸引优秀本土企业家、技能人才等,通过投资兴业、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振兴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民生福利保障,加强环境整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

二是做好景区升级开发。为进一步优化产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计划进行景点改造,将原有的3A级景区升级到4A级景区,建造4个停车场、千米健康跑道、A级公共厕所等;不断拓宽村级道路,有效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路灯等;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将景点改造和具有东滩特色、海岛韵味的生态型庭院有机结合,成为吸引游客观赏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是发扬瀛东“垦拓精神”。进一步深植民俗风貌、村史村情,挖掘瀛东“垦拓精神”的内涵,构建区域特色文化符号,使研发推广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民俗活动、传统技艺表演区别于同质化产品,打造乡村旅游新标尺,赋予产业、产品以灵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把瀛东村打造成为富裕、民主、文明、生态、幸福、美丽的大家园。

猜你喜欢
东村集体经济村民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馆陶有个寿东村(组诗)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