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建党先驱与伟大建党精神

2024-01-03 02:38董浩然胡一凡
关键词:先驱建党中国共产党

董浩然,胡一凡

(1.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北京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7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精神不断形成发展和传承弘扬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伟大实践中铸就,青年建党先驱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主体,以其独有的群体特质,在理论认知、行动宗旨、意志品格、情感立场四个层面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礼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2]18追溯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必须深入挖掘先驱与生俱来的思想文化与精神品格。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确认识青年建党先驱的主体内涵与群体特质,深入挖掘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贡献,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助推政治品格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建党先驱的主体内涵与群体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2]71要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建党先驱的逻辑关系,以伟大建党精神助推青年政治品格的塑造,就要从其主体内涵和群体特质两个方面对青年建党先驱的概念进行科学厘定。

(一)主体内涵: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主体

“青年是一个随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存在差别的概念。”[3]1正确认识青年这一主体,需从青年身上所具有的社会特征进行切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青年的表述卷帙浩繁,寄托着对这一蓬勃向上群体的期冀。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曾云:“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4]167-168毛泽东曾寄语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5]650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6]纵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寄语,青年概念应从微观的个体发展阶段与宏观的社会群体力量两个角度分析。在个体发展上,青年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理想信念生成、价值取向培育事关个体发展方向与社会前途命运。同时,由个体推及人类社会,青年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社会群体,是生产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新生力量,是社会的最新成员。

对青年建党先驱内涵的把握应统一于青年概念的二重分析中,具体是指在建党实践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将自身行动付诸建党实践的过程正处于个体发展的青年阶段。而在早期建党过程中,每一位优秀青年党员个体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坚强的社会群体力量,以这一群体所独有的精神面貌进行界定,即为青年建党先驱的整体性概念。青年建党先驱是走在当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时代前列,用青春与热血不断践行着信仰与使命的先驱者。1921年7月,出席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因此,可以印证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青年建党先驱的群体实践,是这一青年群体在建党实践中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火炬。青年建党先驱是铸造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是伟大建党精神创造者与践行者的有机统一。

(二)群体探赜:青年建党先驱身上独有的四重特质

1.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个体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中所确立的追求目标与付诸实践的行动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其奋斗的政治灵魂,是精神上的“钙”。在青年建党先驱的群体特质中,坚定理想信念是其首要特质。青年时期是人生最具理想时期,理想性的特征是青年前进的动力与社会发展的目标。青年建党先驱们正是在认识、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之后,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主体精神实现了由被动转为主动。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在到达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最终明确了自身信仰,“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的要为他宣传奔走”。[7]46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证明,近代以来各种主义思想接连指导,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实践,都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五四运动”前后,青年建党先驱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推介宣传、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论争,促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转变。作为首要特质,青年建党先驱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且永葆斗争热情,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以真理的张力与信仰的动力发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嚆矢。

2.坚守初心使命。青年建党先驱坚守初心使命的内在特质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认知必然要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所特有的价值立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8]459-460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者,马克思终生在践行着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宗旨。青年建党先驱在近代社会昏暗、国家落后挨打的现实下,以对初心付诸自身的行动中。蔡和森曾指出:“统一的目的要建筑在最大多数贫苦群众的幸福和全国被压迫民族的对外独立上。”[9]192初心与使命始终伴随青年建党先驱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意为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的观念相结合,贯穿起青年建党先驱挽救民族危亡的奋斗历程。

3.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是青年建党先驱在国家和民族面前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苦、不畏难、不惧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与精神风骨,是同其他革命力量相比最鲜明的群体特质。张太雷在1927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中遭到敌人伏击,临终前仍不忘嘱托与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代的任务。1931年,曾写下“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2)参见《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页。无产阶级斗争壮词的蔡和森在狱中仍顽强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10]199-200青年建党先驱与同时期其他青年所不同的显著特征就是敢于斗争,不做书阁中的学问,而是在敢作敢为的斗争中形成新的认识以指导新的斗争,敢于斗争的精神特质在客观呈现上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陷入低谷后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迭起。革命斗争与流血牺牲是相伴相随的,青年建党先驱无所畏惧,在革命斗争中洒下满腔热血。自建党之日起,青年先驱就以敢于斗争的群体特质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并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淬炼了青年建党先驱所独有的政治品格。

4.坚守政治担当。青年建党先驱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品质自建党之日起就融入其精神血脉中,并在一代接一代的坚守中锻造了独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人民立场。“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但是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9]1在青年建党先驱努力下产生的一大党纲就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承诺就是忠于党。此后对党章的每一次修改都强调了对党忠诚。质言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始终重视由青年建党先驱凝练而成的首要政治品质与造福人民的情怀。自1840年以来,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各个组织、各种主义、各条道路均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现状,青年建党先驱凭借其独有的为人民求解放的庄严承诺,不断激励着自我走向群众,始终铭记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把人民对幸福生活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精神特质。

二、青年建党先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贡献

青年建党先驱作为建党实践的主体性力量,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者所独有的精神特质。青年建党先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创造者,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承载者,是创造、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所作的32个字的提炼概括,涵盖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知、行动宗旨、意志品格和情感立场四个层面的内容。对百年党史进程中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的“追溯性”阐发,需要深入理解青年建党先驱作为主体在建党实践中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层面涵义所作的突出贡献。

(一)理论认知层面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理论认知,是揭示事物发展本质的系统性认知,揭示了事物运行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更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的任务在于把可以看见的、仅仅是表面的运动归结为内部的现实的运动。”[11]349-350马克思同样指出产生理论的主体是人,是立足于社会中的个体。十月革命在反对帝国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对中国人民的号召倍感强烈,“我们劳苦的民众,在二重乃至数重压迫之下,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12]99

青年建党先驱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重要力量,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逐渐开始走上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变。在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劫难背后看清救国救民的真正理论与道路,在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敏锐思维中获得了洞察社会的“显微镜”与“望远镜”——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青年建党先驱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与国内军阀黑暗压迫的社会现实下求索救国之路的欲望更加迫切,在认清社会本质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思想发展史的主流,生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系统化与理论化认知,铸就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守。李大钊作为信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作为青年建党先驱的引领者,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在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的总结概括下实现了系统化的阐释。在其开创性指引下,一大批青年建党先驱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坚守。其中,在“五四运动”左翼骨干中脱胎而出的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研究、比较和检验了各种主义与学说,宇宙观、社会观与人生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明确指出“到1920年夏天,我在理论上和一定程度的行动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3]116瞿秋白曾亲赴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写到:“苏维埃制度——无产阶级独裁机关——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社会主义,可以有研究的机会了。”[14]70理论认知层面的伟大建党精神产生,背后的实践由青年建党先驱在对真理、理想的坚守中完成。正如石川祯浩所说:“马克思主义这一‘知识’体系所指导的新型革命运动被带进了中国,有理论依据的革命运动在中国出现了。”[15]2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正是青年建党先驱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住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革命实践中汇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理论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伟大建党精神的铸就并非妙手偶得,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特质这一根源性要素在中国进一步传播,青年建党先驱主动担当起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激发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伟大建党精神的萌发。

(二)行动宗旨层面刻画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行动宗旨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的使命与责任,是对其缘何行动、行动为谁、如何行动的重要解答。伟大建党精神行动宗旨的内涵性阐述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认知的指导下,青年建党先驱以建党实践者的身份主动投身于中国革命的行动表达。青年建党先驱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有生气与活力的主体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的整体行动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就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向的主体体现。正如恩格斯所言:“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16]265列宁也同样高呼只有从千百万人着眼,才会有实事求是的政策。马克思主义者终生奋斗的着眼点就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其在根本立场上担负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就是着眼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无产阶级立场的实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指出“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9]1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更是明确表示“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9]6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纲领与决议展现出的无产阶级立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早已落实在中国共产党青年建党先驱责任担当的行动中,刻画出行动宗旨层面的责任与担当。李达提出直接行动的路径就是“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阶级斗争”,[9]499是囊括全体青年建党先驱在内的行动立场。针对当时国家落后、民生凋敝、自身力量薄弱的现实考量,青年建党先驱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终生奋斗的理想,将打倒列强、消灭军阀作为最紧要的工作,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伟大的梦想,这一践行初心与使命的担当,彰显了青年建党先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在永远建设使命型政党的历程中赋予了伟大建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最伟大的母体,并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接续。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开放抑或新时代,青年建党先驱们刻画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流淌,并在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奋斗实践中赋予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泉新的活水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7]39只因青年建党先驱们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当着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才源源不断,中国共产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意志品格层面塑造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1]514面对建党初期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面对随时被扼杀在摇篮中的严峻风险,面对党内机会主义者退党妥协的力量摇摆,青年建党先驱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不怕牺牲,决心进行殊死斗争。26岁的陈乔年在就义前高喊“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刑场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恽代英,都是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向全体中国人民诠释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青年建党先驱意志品格的真实写照。

青年最宝贵的品质是对于正义的追求,正是这一批为了最伟大最崇高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青年建党先驱,也正是其身上保有着视死如归、毫无畏惧、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敢于义无反顾、披荆斩棘,千疮百孔的旧中国才改天换地,奠定了当今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青年建党先驱知晓革命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和绘画绣花,更懂得“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暴烈行动”。[18]17在革命洪流中,必然会伴有流血牺牲,也唯有流血牺牲与英勇斗争精神基因熔铸到青年建党先驱的血脉中,革命才会走向成功。青年建党先驱身上的意志品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灵魂的坚守,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视死如归的继承,同时吸收了其他人类文明坚韧斗争的优秀成果,以历久弥新的面貌与特质付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实践中,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承担者进行的革命性锻造,青年建党先驱在组织方面塑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意志方面塑造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在青年建党先驱的锻造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的先进政党。

(四)情感立场层面坚守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情感立场揭示了个体或团体的态度与诉求,是处理解决问题时的利害性表达。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每一名党员入党时的宣誓,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首要情感立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纲领时就明确了“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9]1这一概念性内涵,并由青年建党先驱坚守,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传承、接续和发扬光大。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湖南酃县叶家祠亲自主持了6名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他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9]17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就宣誓了青年建党先驱的牺牲个人、永不叛党的情感立场。在国民大革命进入低潮,反革命势力反扑的残酷环境下,对党坚定的青年建党先驱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斗志不削弱、战斗力度不减退。推进革命继续向前的,归根结底来自青年建党先驱身上所独有的对党忠诚。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大革命处于低谷,左翼文学家郭沫若、革命军人贺龙都在这一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践行起了终生为党奋斗的使命。正如毛泽东后来对“忠诚”的表达与要求,对党忠诚就是“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8]27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9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它并非一句口号,早在建党初期青年建党先驱刘仁静就矢志通力合作,共同创造一个人民幸福和平和有秩序的社会和能够抵抗外来侵略的强大中国。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人民立场在反奉战争宣言中也足以彰显,“全国的民众反奉战争之目的,乃是启封爱国机关,解除奉系及安福系的武装,废除治安警察条例出版法及罢工刑律,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一直到召集真正代表人民的国民会议,建立革命统一的民主政府”。[19]134可见,青年建党先驱们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立伊始,就十分清晰地认识到要始终为人民革命的立场。在不负人民的思想认知与建党实践中不忘初心使命,青年建党先驱铭记性质宗旨,始终与中国人民一道,在这一过程中浇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立场。

青年建党先驱坚守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有机统一的。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前提,是不负人民的基础性表达。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走向人民。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行动指针,是具体性的情感要求,挽救陷于水火中的中国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目标,就是青年建党先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助推青年政治品格塑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是青年建党先驱心路历程与群体风貌的集中体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性质与行动宗旨。青年建党先驱所铸就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与理论的导向性。新时代,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红色资源和课程载体,在教育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实践中助推青年的品格塑造。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高扬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20]在人生最重要的奠基期,必须对青年的理想信念进行培育和引导,解决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扣好青年的人生第一粒扣子。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高扬青年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要上好青年的“理论课”“初心课”与“意志课”。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坚定志向、用青年建党先驱的初心启迪心智、用英勇斗争的意志树立信心,让青年在学思鉴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上好“理论课”。理想信念的强心针是科学的理论,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部分学生信念淡漠、信仰缺失的现状下,要持之以恒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引导,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上好“初心课”。青年建党先驱的初心使命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针对部分学生人生价值观偏差、使命感不足的现状,要以青年建党先驱的初心使命感染青年,让学生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增强理想信念。三是要上好“意志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绝非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新时代要成就伟大事业,意志品质一刻也不能松懈。针对部分青年“躺平”“佛系”的现状,要以青年建党先驱的斗争历程激励青年,教育引导青年深刻感悟青年建党先驱的英雄模范事迹和展现出的伟大革命精神,使青年自觉走出“舒适圈”,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中勇敢迎接挑战。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胸怀报国为民的使命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7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共党史百年的主题主线,也是一部为民造福史的生动呈现。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胸怀报国为民的使命宗旨,要引领青年自觉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21]335一是教育引导青年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青年毛泽东曾指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22]141青年建党先驱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转化为个人奋斗的使命,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将爱国爱民之心与人生目标相聚合,坚定报国为民的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在接续奋斗中走向成功。二是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责任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刻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身份凝练担当精神。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要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结合起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推崇实干在伟大事业走向成功的作用,他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17]48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对新时代青年的要求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刻苦学习、锤炼品格,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建设国家。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要教育引导青年将信念落实在行动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锤炼品格。锤炼青年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要做到“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统筹推进,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是要以青年建党先驱刻苦钻研、为国学习的优秀品质引导青年博学、善学。毛泽东求学目的是改造现实社会,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让青年建党先驱对知识的渴求事迹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凝聚起为祖国读书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与激情。二是教育引导青年走好实践之路。青年建党先驱的伟大实践,不是坐在书阁中闭门造车,也不是冥思苦想中画饼充饥,而是在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中艰辛开拓。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23]790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青年眼睛向下,用脚丈量土地,锻炼本领,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建功立业。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爱党爱国的崇高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4]新时代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育爱党爱国的时代新人,使青年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党的事业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爱党爱国的崇高品德,要教育引导青年从青年建党先驱的伟大实践中获得最深刻的启迪,汲取最伟大的力量。纵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爱党爱国的政治品格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青年建党先驱在形成伟大建党精神中情感、思想与行为的深度耦合。根源性的政治品格并未仅仅停留在建党时期,而是如红色的火种代际相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爱党与爱国在理论上始终保持着高度契合。邓小平曾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25]392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个主题。得于此政治前提,对青年的具体要求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的爱党爱国就是要教育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用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涵养心灵,胸怀“国之大者”;就是要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汇入中国梦,坚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6]的不辱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2]71党的青年工作需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青年建党先驱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出了独有的贡献,探赜青年建党先驱与伟大建党精神主客体关系,以青年建党先驱的群体特质思考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形成,更好地弥补“追溯式”概念的内涵抽象、主体模糊的认知问题,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在新时代接续传承、引领实践、教育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注入不竭的思想源泉。

猜你喜欢
先驱建党中国共产党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