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4-01-03 08:32郑晓会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鹅苗雏鹅曲霉菌

郑晓会

公主岭市区检疫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

鹅养殖是我国养殖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居民的餐桌提供良好的肉类以及蛋类,对我国居民的餐桌科学合理以及食品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养殖户来说,鹅养殖能够提供肉、蛋、绒、毛等多种经济产品,因此对养殖户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鹅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和扩大。曲霉菌病对雏鹅的生长会造成严重伤害,感染曲霉菌的雏鹅往往会出现极高的致死率,同时传染率也有明显增加。

1 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

雏鹅在感染曲霉菌之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感染的早期可能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厌食、精神萎靡不振、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闭眼缩颈以及运动量显著下降的现象。平时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发现雏鹅出现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现象。在曲霉菌感染的中期,雏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囊肿大、口黏膜、面部颜色变化、饮水量增加以及咳嗽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能够在这一阶段发现雏鹅的面部颜色出现明显的青紫现象,表现出血液流动不畅。在感染曲霉菌病的晚期,养殖人员能够发现雏鹅出现腹泻、拉稀、便黄绿、体型消瘦的现象,在雏鹅死亡之前能发现雏鹅出现全身痉挛或者是抽搐的现象,同时雏鹅还会表现出摇头、头向后倾斜、失衡跌倒以及最终死亡的现象。

1.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雏鹅可发现肺脏出现瘀血,同时死亡雏鹅内部的肺部和气囊中出现了灰黄色的小结节,肺脏表面的结节一般呈现出球状的特点,大小无规律,外部出现白色肉芽肿、肝脏肿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曲霉菌感染,曲霉菌属于曲霉菌属,通常生长于腐败的锯末、稻壳以及柴草等腐败的植物体中。因为潮湿以及腐败造成菌体的大量繁殖,进而对雏鹅进行感染,通过雏鹅的传染实现大面积的传播。同时曲霉菌的生存能力较强,在沸水中需要5 min 才能够将其灭活,常见的消毒药需要至少2 h 才能将其灭活。其感染雏鹅的主要病因机制就是引发雏鹅内部肺脏病变以及中毒,烟曲霉雏鹅的肺脏吸入,进而将肺脏变成主要的病灶。曲霉菌也是厌氧菌的一种,能够在雏鹅的生长温度中实现生长,因为其菌落呈现出浅灰色到黑色的变化过程,所以饲养雏鹅的环境中出现霉变颜色也能够作为雏鹅感染曲霉菌的佐证之一。

1.3 实验室诊断

将死亡病雏鹅的肺脏灰黄色结节进行剖检,在实验室工作者将其置于载玻片上之后,应该先使用灭菌手术工具将其压碎,然后滴加生理盐水,加盖玻片之后进行镜检。能够明显发现树枝状的分割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其菌丝呈放射状,分枝分隔,其顶端膨大位置处呈现出明显的放射状排列分生孢子串。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无菌采集剖检雏鹅的肝组织时,能够接种至对应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能够发现均无细菌生长,说明患病雏鹅的肝没有受到细菌感染。

2 雏鹅曲霉菌病的综合治疗

2.1 环境控制

良好的环境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雏鹅感染曲霉菌病的概率,因此养殖户在实际养殖鹅的过程中,应该落实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养殖户应该重点关注育雏工作需要的温度,同时应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结合相对湿度来对鹅舍进行全面地控制。对于养殖户来说,从孵化到育肥的所有阶段,都具有感染曲霉菌的风险,因此在每一阶段的养殖过程中,都应该做好环境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雏鹅感染曲霉菌的概率。养殖人员在实际对环境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雏鹅的各个阶段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因为雏鹅的健康生长环境相对复杂,既需要环境的清洁干燥,同时应该保障相应的湿度。既需要空气的新鲜,同时需要对应的温度。养殖户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该对相关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充分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对于可能出现的曲霉菌也能够及时进行灭活,杜绝雏鹅感染曲霉菌病的现象出现。还有在实际饲养的过程中,养殖户应该重视饲料和雏鹅饮用水的干净卫生,因为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受到污染的饮用水也会导致雏鹅生长过程中出现霉菌超标的现象,进而引发雏鹅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最后就是部分地区为了充分提高养殖鹅的质量,往往会引进外来的鹅苗,但是在实际引进的过程中没有对外来的鹅苗进行充分的检查和隔离,引进的鹅苗中具有已经携带曲霉菌的雏鹅,对原有养殖的鹅苗造成传染。因此养殖户在引进外来雏鹅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鹅苗的充分检查,通过这种方式来杜绝养殖雏鹅过程中出现曲霉菌感染的现象,进而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2 治疗措施

因为雏鹅感染曲霉菌病之后会出现扩散快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养殖户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患病雏鹅应该对其进行及时隔离,因为雏鹅在生长的过程中往往处于群居式的环境中,所以应该对同群的雏鹅进行全面隔离,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雏鹅传染的概率,进而保证其它的雏鹅避免受到曲霉菌病的侵袭和危害。在对患病雏鹅进行隔离之后,养殖人员既要联合兽医人员对雏鹅进行观察,同时也应该进行科学的治疗,例如使用制霉菌素拌合雏鹅饲料对雏鹅进行投喂,通过这种方式对雏鹅体内的病原进行及时灭活。对于已经发病的雏鹅给药量约为100 万U/kg,对于同群但是没有发病的雏鹅给药50 万U/kg 饲料,通常情况下7 d 就能够发现患病雏鹅出现好转的状态,实现较好的治疗目标。对于其它群尚未发病的雏鹅暂时不使用药物,因为其它群的雏鹅感染曲霉菌病的概率较小,这样也能够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同时养殖户应该在雏鹅的饮用水中增加电解多维或者是卡那霉素等药物,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雏鹅实现补充电解质以及控制感染程度的目标。对于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已经病死的雏鹅,应该落实无害化处理,并且在患病鹅养殖的圈舍和场地中进行及时地消毒和杀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曲霉菌在其它雏鹅群中进行传播,降低曲霉菌病对养殖雏鹅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发生霉菌素中毒的雏鹅,养殖人员应该及时消除霉菌的来源,例如及时更换饲料和饮用水,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以及保肝护肝的药物,提高雏鹅的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对患病雏鹅进行治疗,防止出现继发感染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并发球虫病的雏鹅,应该禁止使用对肝脏有害的磺胺类药物。最后还能够使用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来对患病雏鹅进行治疗。养殖户能够使用0.2%的硫酸铜饮水,每只患病雏鹅的使用剂量控制在5 mL 以内,每天使用2 次,连续使用5 d 通常能够观察到患病雏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使用硫酸铜饮水治疗的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对雏鹅先停水,然后放入硫酸铜制剂饮水,保证雏鹅全部足量的饮入。

2.3 综合防治

因为雏鹅一旦患病或多或少会对雏鹅的肝脏造成损害,进而对雏鹅的健康生长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中应该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通过以下措施的落实来降低雏鹅感染曲霉菌的现象,进而切实保证雏鹅的健康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第一就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制定良好的养殖计划,例如在我国南方对雏鹅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往往雨季是曲霉菌病的高发期,因为雨季导致的环境潮湿会增加曲霉菌出现的概率,并且会增加垫料的发霉概率。在这种环境中养殖的雏鹅往往会因为沾染大量的曲霉菌孢子而造成感染的现象,因此我国南方鹅养殖的产业中,养殖户应该在雨季增加更换垫料的频率,同时对每次喂食采用少量勤喂的措施,这样能显著降低雏鹅感染曲霉菌病的概率。为了降低养殖的经济成本,能够对垫料使用经常翻晒的措施,定期对垫料消毒,这样能够增加垫料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第二就是对养殖环境中的温度进行良好地把控,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鹅养殖的过程中,往往冬季的气温极低,所以通常会采用长期的室内养殖方式,而在室内养殖的过程中使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会降低室内的温度,对于免疫力较低的雏鹅,会增加其染病的概率。因此养殖户使用专业的通风换气设备,既能够降低温度对雏鹅的影响,同时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洁净,降低雏鹅感染曲霉菌病的概率。

2.4 当地防疫部门工作措施

当地防疫部门应该重视对养殖户的科学引导,及时对养殖户进行科学培训,帮助养殖户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养殖鹅,并且对于患病雏鹅及时发现和治疗,降低养殖损失。例如当地的防疫部门应该指导养殖户定期对雏鹅使用的垫料进行更换,降低曲霉菌孢子出现的概率。当地防疫部门还应该制定良好的外来鹅苗引进登记检查制度,对于引进的鹅苗应该先将其落实抽样实验室检查工作,同时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降低引进鹅苗携带曲霉菌病的现象,避免引进鹅苗对当地养殖鹅苗造成不良的影响。最后就是防疫部门的兽医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对出现的患病雏鹅进行及时的指导治疗,降低雏鹅的死亡率,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鹅养殖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3 小结

总而言之,鹅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为我国居民提供健康的肉蛋食用材料,同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养殖户以及地区畜牧养殖防疫部门应该针对曲霉菌病常发的原因来落实综合防控,对于已经出现患病的雏鹅进行良好的治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养殖户养殖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我国鹅养殖行业实现发展和进步的目标。

猜你喜欢
鹅苗雏鹅曲霉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鹅苗养殖注意事项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常年出售鹅苗与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