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宁强: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024-01-03 09:02杨安平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宁强县集团化教研

杨安平

集团化办学绝非一个教育运动,不能为追一时之风潮,故作标新立异。

集团化不等于“集权化”,也不等于“同质化”。

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停留在把教育集团本身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这只能是一种追求自我品牌效应的小格局。集团化办学的最高境界是“去集团化”,要通过集团化办学激活每一所成员学校发展的内驱力,赋能加盟校提升自主办学水平,最终孵化出更多的优质学校。

集团化办学是学校间制度化合作形成的一种办学形态,旨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有更优质公平的教育。汉中市宁强县在全市率先开启集团化办学之路,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一、着眼县域:宁强县集团化办学的三种模式

宁强县聚焦城乡、校际、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难点,立足县域实际,因地制宜推行集团化办学,围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思路,以“1+N”方式将全县所有中小学组建成30个教育集团,形成了托管型、联盟型、协作型三种办学模式。

第一种托管型,以县城及周边学校为主体,将百年老校宁强县南街小学先后与宁强县逸夫小学、宁强县东城小学组建为教育集团,两所薄弱学校依托集团总校的办学优势,在统一的集团化办学章程和发展规划下,重新配备领导班子和调配骨干教师,统筹经费使用和管理方略,三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第二种联盟型,以就近连片为原则,将区域内“强校+弱校”组建14个教育集团,缔结共同发展契约,在骨干教师选派、教师培养、教学教研、考核管理等方面同步互融,捆绑评价,实现优势互补。

第三种协作型,以镇域为范围,以各镇中心小学为组长学校,与镇内所有小学组建为教育集团,主要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校本研修、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常态化的帮扶提升。其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实行“走教制”,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专业课教师短缺问题。

宁强县集团化办学三种模式按“六联行动”运行:一是管理联通,制定集团化办学章程、规划、目标、制度体系,创建同步一体化运行机制;二是队伍联建,建立集团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让教师由“学校人”变为“集团人”;三是教研联合,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共享;四是文化联创,构建具有共同愿景而又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五是质量联评,集团内各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质量监测等方面实行同步管理、评估、反馈;六是帮扶联动,以集团总校为帮扶主体,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课程资源、教育科研等方面向成员校倾斜,缩小城乡学校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

二、聚焦学校: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集团化办学的三个抓手

2020年,在县教育体育局的统筹下,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与偏远薄弱的毛坝河镇九年制学校、禅家岩镇中心小学组建为“联盟型”教育集团,2022年又与城乡接合部的高寨子中学组建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集团校高效运行和品质发展的保障在管理机制,关键在师资队伍,核心在教学教研。

抓手之一:建机制,融通集团学校管理

健全管理机构。由县教体局分管领导任集团总校长,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任总校区校长,三所学校校长任分校区校长,四校分管副校长、教研室及其他部门具体负责管理组织与沟通协调,科学处理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的权责关系。

统筹发展规划。经过深入研判,制定了教育集团“五年发展规划”“教师交流培养制度”等,明确集团校办学方向、主要目标和关键举措,确立“一月一主题”常态化活动,开展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教研师训等方面的同步协作,推进共建共享。

坚持定期会商。每学年召开集团化办学年度大会,制订新一年工作计划、项目清单,同时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强化集团办学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开办管理微论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每周利用集团办学管理群,随时交流管理动态。

抓手之二:强师资,深化骨干团队建设

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集团总校区有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80余名,为均衡优质师资配置,教育集团每年因需互派不少于学科专任教师总数5%的教师进行轮岗交流,其中总校区选派至少三名骨干教师和一名中层领导到薄弱学校支教,承担学校管理和教研引领等工作,成员校选派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到总校区跟岗至少一年。

拓展教师研训路径。一是实施“青蓝”工程,组织骨干名师与年轻教师结为帮扶对子,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自身专业成长等加强全方位指导;二是开展“一人一课”,每年组织集团内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全员赛教课活动,打造优质课、精品课;三是组织“送教送培”,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观摩教学等工作,扎实开展好每月一次的主题研修活动。

抓手之三:研教学,聚焦教育质量提升

同步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集体备课、课堂评价、作业管理、质量监测等环节的统一管理,常态化组织开展教学常规视导、教学专题研讨、中考备考研讨、联合质量分析、每周同步课堂等活动。

实行教研联动。教育集团建立“大教研”机制,分学科成立融通各校的大教研组,下设年级学科组,统筹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人人参与,开展备课研讨、说课赛课、评课议课、培训学习、微专题分享等活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题指导,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种种举措激活了学校发展内力。近年来,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前列,高寨子校区和毛坝河镇九年制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县教育发展优秀学校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禅家岩学校的骨干教师培养和教学质量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三、放眼全局:关于集团化办学的两个追问

追问一:集团化办学避免走入哪些可能性误区?

首先,要避免对集团办学的随意决策。集团化办学的初期往往是政府主导,根据特定的规划和设想组建教育集团。在此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是功利短视还是利在千秋,是深入研判还是草率行事,是只在表面支持还是有实际投入,关系到集团化办学是否能长效发展,能不能真正促进区域内教育高质量发展。只有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运行保障,创新人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才能保证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避免对办学性质的错误认识。集团化不等于“集权化”,不是办学规模越大、学校数量越多越好,适量、适度才能保证办学的品质和效益;集团化也不等于“同质化”,集团化办学不是要完全抹去成员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质,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道路,办成“千校一面”,而是要因地制宜,基于学校原貌并结合集团化改革的目标,选择最适合的道路。

最后,要避免对终极目标的定位失当。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停留在把教育集团本身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这只能是一种追求自我品牌效应的小格局。集团化办学的最高境界是“去集团化”,要通过集团化办学激活每一所成员学校发展的内驱力,赋能加盟校提升自主办学水平,最终孵化出更多的优质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追问二:如何推进集团化办学走向内涵深入?

集团化办学要从组合走向融合,从外延走向内涵,从“输血”走向“造血”,必须回归到教育规律和管理常识上去思考与实践。

集团办学,理念为先。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样态。集团办学的先导是文化理念,它直指教育的价值诉求、办学方向和治校策略。建构扁平化的、新型高效的治理体系,建立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管理制度,让集团管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是教育集团内涵发展的前提。

集团发展,教师为本。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的差异,学生及家长“择校”,实质在于“择师”。实行集团化办学,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优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培养提升。集团校通过互派干部、教师交流、校本研修、课程研发、学科教学等方式,实现知识分享、对话、创新性生长,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是教育集团内涵发展的根本。

集团发展,课程为核。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决定着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未来走向。因此,教育集团必须高度重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精心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通过“三个课堂”等方式推进育人实践,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学习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只有凝聚众智共谋,用世界眼光、家国情怀、未来思维看待教育问题,才能孕育出更多优质品牌学校,培养出更多“五育”并举的合格公民和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宁强县集团化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宁强县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及潜力分析
宁强县农村畜禽养殖演变及其趋势浅谈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试析适宜宁强县园林绿化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