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探讨

2024-01-03 03:24赵新光宁晓霞孟淑娟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时代

赵新光,王 仲,张 磊,宁晓霞,王 赟,孟淑娟

(辽宁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 本溪 117004)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是当前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认识到单一国内教学的缺点和短板,结合国外人才培养相关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型人才培养制度,对我国高校教育来说,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研究工作,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上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开展的时间较晚,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层出不穷[1]。要想充分利用当前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根本上促进中外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领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对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为了解决传统教育理念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思维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积弊,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在当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短板和缺陷,能够把握中外教育不同优势,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2-3]。除此之外,实施中外合作教学模式,还能够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综合人才的水平,促进我国教育行业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现代化的变革和更新,结合当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意义。

2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整体建构

在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国外科学的教育机制,并且要以中国教育为基础,保持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的主体地位,将国外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不同教育模式之间的优势[4-6]。经过磨合和研究,在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上,摸索出一套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结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是从当前时代人才培养的不同角度展开的具体构建,其中认知能力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中外合作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双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相关能力。而文化知识则是在学生价值观、社会风俗习惯的养成、历史的学习、宗教知识的认知等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第二部分是情感能力,情感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意识、交际意识和共情能力三个方面。在当代社会,学生需要更强的沟通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加强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个部分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对变化和协作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学生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环节。

3 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创新策略

3.1 把握合作办学特点,加强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我国传统教育中,利用悠久的文化和教育历史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比较完善的中国式教育模式,从人才培养的效果上来看十分显著,传统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较强逻辑化的思维模式,构造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传授。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程中,这种教育方式支撑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前进。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世界文化交流和碰撞越来越频繁,各种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产生了剧烈的反应,教育国际化理念与教育本土化理念之间的差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产生了影响。教育领域专家认识到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飞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融成了教育发展的全新方式。这些年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受到越来越多考生青睐,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录取分数持续上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学校层次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一些独立办学模式的高校,如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发展迅速,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加强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有效融合与交流,形成优秀的适合本土且具有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理念[6-9]。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结合主要基于以下两点:首先,从国内本土化教育来说,当前时代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变化更加需要教育的变革和更新,而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更新和变革,中国本土化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巨大的理念差异引起我国传统教育不断地反思和变革。其次,从国外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国外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我国传统教育所没有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需要全盘接受西方的教育思想,而是要根据我国学生发展和认识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特点,发挥中华文化博大包容的重要特点,将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结合,发挥不同教育理念的优势,促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向着时代发展的趋势方向不断前进。

3.2 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清晰规划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国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于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和内容,这是我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的适合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识。在建国发展初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亟须提高,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化,需要大量的理论性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理论性人才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我国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给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理论性知识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是应用复合型人才,即能够将系统的理论性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传统教育形成的教育思维和教育逻辑已经定型,传统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促使教育的改革和转型产生了新的方向,西方个性化教育理念对我国传统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教育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要结合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缺口和关键需求,清晰确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外合作办学要秉持着以中国传统教育为根本和基础,充分应用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发挥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国外教学理念的优势,平等合作、兼收并蓄,坚持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确立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根本目标,致力于培养出具有更高综合素质,能够应用新时代工作理念,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有外语应用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3.3 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一些外国具有优势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传统教育形式改革产生的影响,并且已经逐渐将中外教育模式相互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没有根据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中外合作教学。中外合作教学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结合新时代国内外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的新模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思维逻辑、知识素养、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我国目前虽然开展了中外合作教学,但是大部分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只存在于形式上,在实质的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国外相应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不够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进度,降低了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教育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根据当前时代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国外教育经验,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环节进行:首先,教育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误区和教学模式的缺点,基于对国外教育方式的了解,与国外教育教学机构展开沟通,共同探索适合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制度,保证学生接受的中外合作教育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其次,中外合作教育的一大方面就是在课程开展形式方面,要采用兼容并包的原则,充分吸收并结合双方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长处,以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为重要目标,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以此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知,锻炼语言沟通能力。

3.4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从多方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

将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相融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引进,中国在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形成的教育传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闭环,要将国外教育教学模式融入其中需要更多的磨合期。在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机构,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仍然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应试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较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产业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较难适应新兴事物更新速度较快的社会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教育机构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从多个方面发挥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从目前来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在学生的整体知识架构和逻辑上的构建很有优势,可以较快地建设起人才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国外的教育理念的优势在于将目光聚焦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把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并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优势应该结合从而达到互补。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国教育机构应该充分把握住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类型进一步扩大的时机,改进传统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养成,要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摒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思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好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入中国教育教学理念,发挥不同教育方式对学生培养的不同优势,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在当前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教育领域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中外合作办学,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效提高我国综合教育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办学项目的工作者要认清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研究发展策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时代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