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烈士故居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2024-01-03 04:39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邓恩铭故居管护中心贵州黔南5584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邓恩铭故居烈士

覃 媛(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邓恩铭故居管护中心,贵州 黔南 558400)

邓恩铭烈士故居作为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的生平事迹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然而,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将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邓恩铭烈士故居文物建筑,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高社会宣传和教育的影响力,同时满足社会需求。

一、邓恩铭烈士故居文物建筑概况

邓恩铭烈士故居,位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向阳中路32号,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这座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总共分为四排三向,坐西朝东,当街而立。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贵州农村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是当地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1]。

1994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乔石同志亲自题写了大门上方的牌匾,上书“邓恩铭烈士故居”,进一步彰显了这座建筑的重要性。在故居正堂屋的中央,悬挂着邓恩铭的画像,生动展示了这位杰出人物的形象。1979年,经中组部、中宣部批准,邓恩铭烈士故居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公布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公布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列入全国免费开放纪念馆;2011年4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2012年被公布为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贵州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13年9月被公布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公布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7年3月,对故居进行改扩建工程,7月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邓恩铭,于1901年1月5日出生在荔波县水浦村的一个普通水族农民家庭。4岁时,他随父母搬迁至荔波县城,定居在这里。邓家祖辈在村里从事农业和草医的工作,因此,邓恩铭的父亲继续在县城行医卖药。同时,这个地方也是邓家当年行医卖药的地方。小时候,邓恩铭常常协助父亲在此地卖药,他目睹了父亲为他人治病,这种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培养了他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些药柜、药碾、铡刀等物品都被保存了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遗物,见证了邓恩铭的成长经历。

图一 邓恩铭父子行医卖药的药房

在正堂屋的右侧,是邓恩铭父母的卧室,其中,陈设了水族的马灯、竹制针线盒以及特色服饰。水族妇女的服饰根据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老年妇女喜欢穿青色土布衣服,自纺、自织、自染,上衣圆领、左衽长及膝盖,腰间束围腰或布带,头包青色头巾,脚穿尖勾绣花鞋。中青年妇女则偏爱颜色较鲜艳的服饰。水族男装与布依族相似,中青年男性多穿对襟短衣,少数穿长衫,而中老年男性则常穿无领长衫,下身搭配长裤,头上包着青色头巾或戴瓜皮帽。

故居内还有贮藏室,其中的黄色木桶用于存放五谷杂粮,以及邓恩铭父亲用来晾晒中草药的晾药架。邓恩铭的卧室兼书房也是故居的一部分,里面除了床帐外,还陈设了他使用过的书桌、笔架、油灯等物品。邓恩铭曾经用过的课本和读物如今已被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2]。

厨房是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设有竹制碗柜和大灶。门外的石水缸见证了邓恩铭小时候的生活,他每天都要前往东门大井,也就是现在的永济泉,挑水注满水缸后才去上学。厨房内的石磨和豆腐架曾被邓恩铭的母亲黄老秀用来制作豆腐,母亲除了操持家务之外,还每天晚睡早起,辛勤地磨豆腐以补贴家用。

总的来说,邓恩铭烈士故居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文物建筑,通过其保存下来的文物和展示品,人们可以窥见邓恩铭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生活。这座故居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的崇高精神和历史贡献。

二、邓恩铭烈士故居文物建筑的保护措施

(一)强化基础维护,提升文物建筑整体保护

针对位于湿润气候地区的文物建筑,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和防潮措施。这涉及修复漏水处、加强排水系统、修复瓦片等。使用防水材料和技术,如水泥、沥青涂层等,以确保建筑物内部不受潮湿和霉菌的侵害。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滞留和渗透。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是保护文物建筑的关键。这些系统应监测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环境的稳定性。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来维护文物。湿度波动和气候变化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保持稳定的内部环境非常重要。定期的清洁和保养工作是文物建筑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理尘土、污渍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保持建筑物外观的清洁。此外,需要修复受损的瓦片、壁画和装饰元素,以防止其状况进一步恶化。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以确保不会对建筑物表面造成额外损害。

图二 邓恩铭父母卧室

图三 邓恩铭故居

(二)明确保护责任,确保合理利用需审批

为确保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这个机构的成员应包括专业人员、历史文化专家和地方政府代表,以确保全面的管理和监督。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历史文化专家能够为文物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供专业评估,而地方政府代表则能协调资源和支持。在管理机构内部时,需要明确不同成员的责任分工,例如一个专门负责定期检查文物建筑的团队可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此外,维护、修复和安全管理等任务也需要在团队内部明确责任。建立详细的文物建筑档案非常重要,这包括历史资料、照片、维护记录等。档案的建立有助于监测文物建筑的状态和历史变化,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助于规范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这些规章制度可以包括维护标准、修复程序、访问规定和安全措施等。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文物保护法规,确保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对于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审批程序,包括对举办展览、文化活动或教育项目等活动的审批和监管。审批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这些活动不会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并且符合文物保护法规的要求[3]。

(三)加强社会宣传,增强文物建筑保护意识

组织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文物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开展讲座、展览、工作坊等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文物建筑的保护。创建专门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用于分享文物建筑的信息和更新。这可以增加文物建筑在互联网上的曝光度,吸引更多的在线观众。制作宣传册、宣传视频和海报等宣传材料,用于在当地社区、学校和旅游景点进行宣传。这些材料应突出文物建筑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性,与当地媒体、学术机构和文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宣传工作。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宣传的影响范围,定期举办开放日和导览活动,让公众有机会亲身参观和了解文物建筑。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文物建筑的兴趣和关注。设立奖励制度,以表彰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这可以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开展面向学校和社区的教育项目,包括学校课程、工作坊和讲座,通过教育项目培养下一代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合理修复,增强文物建筑保护力

在进行修复前,进行详尽的历史研究和文献调查,以了解文物建筑的历史演变、原始结构和材料。这有助于确保修复工作的历史准确性。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和设计方案,包括修复的范围、方法和材料选择。这些计划应遵循文物保护法规和国际文物修复标准,选择与原始建筑材料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原貌,包括特殊的砖、石材和木材。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的结构和构造,避免过度改动。这有助于维持文物建筑的真实性。记录修复过程的每个阶段,包括照片、文档和维修记录。这有助于追踪修复工作的历史,以备将来参考。

三、邓恩铭烈士故居文物建筑的利用策略

(一)展示文物建筑本体

制定清晰的导览路线,引导游客参观文物建筑的各个部分,包括主堂、卧室、厨房等。路线设计方面应注重游客的安全和文物保护。提供专业导游或志愿者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和历史背景,增强他们对文物建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强调文物建筑的特色和历史价值,例如突出其水族文化和邓恩铭的生平事迹。通过展板、标识和讲解,向游客介绍相关信息。力求保持文物建筑的原始外观,还原历史风貌。定期进行修复和维护,以保持建筑的完好性。

(二)陈设文物与实物展品

在文物建筑内部设置文物陈列区域,展示与邓恩铭及当地文化相关的文物,包括家具、器皿、服饰、书籍等。建立数字化展示平台,展示邓恩铭的照片、手稿、信件等数字化文物,有助于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邓恩铭的生平和贡献。利用交互式展示技术,为游客提供互动体验,例如触摸屏、虚拟现实等,可以增加参与度和吸引力。定期轮换展品,引入新的文物和实物展品,保持展览的新鲜感,吸引更多参观者[4]。

(三)开展主题教育

定期举办与邓恩铭及相关主题有关的临时展览。这可以吸引不同兴趣和背景的游客,丰富文物建筑的内涵。在文物建筑内部或周边区域举办文化活动、传统演出或音乐会。这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吸引更多游客,开展面向学校和社区的教育项目,包括学术讲座、工作坊和考察活动。这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和公众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结合重要纪念日或节庆,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提高文物建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结语

邓恩铭烈士故居将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举办展览、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以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邓恩铭的崇高精神,感受水族文化的魅力,从而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这一宝贵遗产将永远流传下去,为未来的一代留下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印记。

猜你喜欢
邓恩铭故居烈士
卫立煌故居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魂兮归来返故居
邓恩铭 不惜惟我身先死
向烈士致敬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