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视角学视域看草间弥生作品的艺术性

2024-01-03 04:40闵丽瑶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波点草间圆点

闵丽瑶(西北大学 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草间弥生作为当代艺术家,因其作品充满圆点符号而闻名于世,也被称为“波点女王”,圆点符号贯穿于她的作品中,从她画的第一张画开始就伴随至今。她通过圆点符号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在她的世界里,圆点符号不仅是一个图形,还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因此,本文笔者将从符号学理论的视角对草间弥生的作品进行探析,去感受草间弥生的独特世界。

一、草间弥生圆点的符号设计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索绪尔曾经提出,语言学为符号学提供了基本模式,并提出符号的两种特性—“能指”和“所指”。其中,“能指”指的是外在的表达形式以及客观的事物,“所指”指的是概念的、主观的内部世界,是文化信息的传播中介。索绪尔曾多次强调符号的任意性,同一所指当人们在面对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心理。比如草间弥生的著名作品《波点南瓜》,可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可以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品,还可以作为圆点符号的一种象征。

与索绪尔二分法不同的是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他用三元观点阐释了符号的传播过程。皮尔斯将第一类命名为单一的符号、质的符号和法则的符号;第二类命名为图像、索引和象征;第三类命名为表位、命题符号和论证。他强调“解释”即符号的含义,他在《皮尔斯:论符号》一书中提道:“符号的解释项就是符号所传达的所有事物,也即必须通过间接经验才能获得的与其对象相熟悉的那些东西。”

以草间弥生为代表的新型符号学研究者对符号进行了重新定义,草间弥生在《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自传中提出:必须丧失自我的存在。将自己委身于不断前进的时光之流中,我们必须借圆点纹饰以忘记自己的存在。她在自传中构建了对于圆点的符号新的含义,通过圆点构成去传达一种新的价值含义。

二、圆点符号的平面视觉传达

(一)圆点符号的形成

草间弥生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她有很多称号,如波点女王、精神病艺术家、怪婆婆等,人们很难把她定义为某一个具体的派别。圆点符号的产生和她的童年有很大关系。1929年,她生于日本一个富裕家庭,但她的生活并不“富裕”,她在十岁的时候就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导致她经常会出现幻听、幻视的问题。她的世界里像是充满了无数斑点状的网,她一直受到幻觉的困扰。她通过很多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恐惧,她的母亲告诉她,如果可以把你所看到的全部描绘下来,你的病就会治愈。因此,她选择用绘画的方式来把自己的世界描绘下来,这也是她的一种治疗途径。

从她童年时期描绘自己母亲的一张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画面中用到了很多圆点符号的装饰,尽管当时她的绘画技巧并不高超,但这可能就是她眼中所看到的母亲的模样。在她之后的作品中,她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她的世界,圆点符号自始至终存在于她的作品中。

草间弥生早期的装置艺术和绘画作品以红、白、黑这三种颜色为主。其中一幅巨大的作品名为《无尽的网》(图1)。作品以黑色为底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点,整个画面毫无规律可言,或许常人难以理解。草间弥生在她的自传中写道:“这张画无视整体构图,也没有视觉重心,反复呈现千丝万缕的恒常运动。这种单调会让观众感到茫然,进而慢慢被一种暗示与沉静的气氛感染,进入‘无’的眩晕中。”黑色与白色是最普通的两种颜色,也是最经典的两个颜色,这两个颜色在她的作品中能让人体会不一样的世界。

图1 《无尽的网》

(二)圆点符号的隐喻表现

符号是一种记号、图标的载体,是带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而传达出表现意义的一种表达形式。现代符号学的研究理论在符号学家索绪尔、罗兰巴尔特、卡希尔、皮尔斯、苏珊·朗格等人的努力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理论。苏珊·朗格指出,“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外观形式”。她认为艺术符号是一种表现形式、一类符号,这是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的延伸和进一步发展,她的符号理论认为一个艺术符号的外在形式重要,但其中内在寓意潜藏的情感更为重要。

根据符号学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草间弥生的圆点符号背后隐藏着很大的寓意,这个符号元素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和她童年时期的疾病有很大关联,病痛让她的视觉发生了改变,她所看到的世界和正常人有所区别。在她的世界里,她看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圆点构成的。因此,她的艺术创作仅是想表现她所看到的世界。当我们看到她具有象征性的代表作时,尤其是《无尽的网》等代表作品,无不为之感叹,或许她的世界就像这幅作品一样被由无数的小点组成的网所笼罩。草间弥生在无数的圆点符号中寻找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平面的空间的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空间中的圆点符号,营造出一定象征意义的幻境,可以让大众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她的世界。

三、圆点符号的空间表现

(一)圆点符号从平面向空间的转换

草间弥生早期的艺术创作以平面绘画为主,她从10岁起就画了很多张作品,后来她在接受专业艺术培养之后,开始尝试圆点符号空间的创作。例如1964年,草间弥生组织的一场“千船会”的展览。整个船里的元素都是阴茎模样的软雕塑,布满整个房间。房间的墙面上是这些作品的图片,利用元素的重复特征来表达对于“性”的理解。我们所看到的能指表达或许仅是元素的重复堆叠,而其中所指的内在寓意和她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联。她是一个无性恋者,这个作品所传达的是她对于“性”的恐惧。这件作品对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他在自己的个展上所展示的“牛首交错”的作品,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他受到了草间弥生的影响。

(二)波点南瓜符号的解读

草间弥生著名的一件圆点符号作品是《波点南瓜》(图2、图3),这件作品以醒目的黄色为底色,上面有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点,南瓜上密密麻麻交织的圆点以及有规律的分布更加增强了南瓜的体积感。这件作品被放置在濑户内海沿岸,也被称作“世界尽头的南瓜”。南瓜的形体是外在形式的表达,而草间弥生选择用南瓜进行创作,有其自身的内在寓意。这是由于战争年代食物不足,南瓜是日本人每天的主要食粮,所以日本人对于南瓜有很特别的感情。草间弥生的家里就种植了很多南瓜。她看到南瓜时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她想让看到这件南瓜作品的人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这也是她通过艺术的形式去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

图2 《波点南瓜》绘画作品

图3 《波点南瓜》装置艺术

草间弥生有一本诗集《论南瓜》,她在这里面提道:“第一次对南瓜着迷是小时候被祖父母带到丰收的农场,我感受到南瓜在与自己对话。南瓜集结了世界各地的和平意愿与庆祝,这让我感到诗意般的平和。”因此,南瓜对于草间弥生有特殊的含义,她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波点南瓜》这件作品之中。

(三)圆点符号构成的虚幻空间

从草间弥生小时候为母亲画的肖像中就可以看到圆点符号的痕迹,在之后的创作中,她不断发现新的形式。草间弥生最著名且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个完全由圆点构成的虚幻空间—《无限的爱》和《无限镜屋》等一系列利用镜子为材料的装置艺术作品(图4)。她在镜屋系列作品的创作中用到了大量的镜子,无数镜子的反射形成了一个虚幻的空间,而她自己也成为这个空间的一部分。在这间镜屋中,仿佛整个空间是一个浩瀚的宇宙,不仅让观者感受到浩瀚的宇宙,也体会到草间弥生的世界。草间弥生由于患有疾病,她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由很多圆点组成的,她创作这件装置艺术的初衷也是想向大众展示她所看到的世界,无数的圆点符号通过镜子,被无限放大,产生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图4 《无限镜屋》

四、圆点符号的两种特性的具体表现

(一)圆点符号的能指表达

符号学的一个特性就是能指所表现的外在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物体外观上的表现。因此,在分析草间弥生圆点符号的基础上,可以延展到符号的外延功能以及实用价值上。

草间弥生的波点南瓜是她的代表作品,尤其是濑户内海边放置的立体南瓜,外表就是我们最熟知的南瓜,她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南瓜,我们能看出她对南瓜的喜爱。《南瓜》系列作品是草间弥生对象征符号的无意识运用而产生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来源是她关于南瓜的童年记忆以及日本人对于南瓜的珍惜。

(二)圆点符号的所指表达

圆点符号不仅是一个元素,它更表现了草间弥生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它已经成为草间弥生个人的代表。所以符号的第二特性所指表达的就是一件物体的内在寓意,同时它也是文化信息传播的途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有意味的形式”。根据符号学原理,圆点符号的内在寓意是相对于实用价值的“二次功能”,是基于圆点符号的外在形式客观表现的更深层次的主观表现。符号的内在寓意没有完全独立于物体外在形式。

2019年,草间弥生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量身定制”了展览“爱的一切终将永恒”,她在自传中写道,“我认为,永远的爱不仅存在于人类身上”“我的一生都通过艺术来表达爱”。由此可见,她在创作过程中期待可以找到永恒寄托的媒介,使其可以达到“永远的目的” 。通过这次展览,她想将全人类的爱传到永远,尽情地热爱这个世界。这就是草间弥生圆点符号所表达的特殊含义,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结语

草间弥生的圆点符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价值,她将艺术创作看作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媒介。尽管遭受病痛与伤害,她依然热爱这个世界。她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她的世界,她也想将对人类的爱传递下去。草间弥生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对于现代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草间弥生圆点符号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波点草间圆点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草间情话
巧猜点数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⑩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
让注意力到你身上来 波点的世界怎能错过
波点之美
这两幅画中有五处不同,你能找出来吗?
波点女孩
顽趣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