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拉斐尔前派
——米莱斯《奥菲利娅》

2024-01-03 04:40许嘉欣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拉斐尔莱斯画家

许嘉欣(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作品背景

(一)拉斐尔前派兄弟会

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艺术界迎来了一批思想深刻、洞察力敏锐的艺术家,他们对当时的艺术现状表现出极大的不满。1848年,一群皇家学院的学生,以亨特、罗塞蒂、米莱斯等领袖为核心,组建了被誉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团体,打破了英国绘画界的守旧格局。这一团体通过研究一本包含14世纪比萨墓壁画的印刷品,重新发现了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风格。拉斐尔前派以诚实和真实的方式描绘自然和人生,摒弃了虚伪和虚假的装饰。他们主张艺术回归到拉斐尔之前的时代,采用那些画家的表现方式,以真实地呈现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或者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①。

(二)取材背景

拉斐尔前派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对整个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在文学、诗歌、音乐和绘画等领域追求艺术目标,从诗歌、宗教、传说和历史传奇等题材中寻找灵感。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受到了莎士比亚、但丁、丁尼生等作家作品的启发,这些成为他们作品主题的重要来源。

为了表达怀旧和伤感的情绪,拉斐尔前派从各种文学作品和《圣经》故事中寻找相关主题。《奥菲丽娅》这幅作品的灵感取材于莎士比亚所著的悲剧《哈姆雷特》,奥菲丽娅是书中的角色,她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感性的年轻女子,但却因为遭受爱情、亲情和社会压力的冲击而走向悲剧的命运,因为少女独特的感伤悲剧气质而备受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追捧和描绘,它以其唯美而哀伤的特质深深吸引着人们,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幅作品巧妙地融合了抒情美感和戏剧性,为观者带来强烈的感受。

在古典艺术中,美被视为形体的完美展现,一切细节都得到了准确的呈现。然而,在巴洛克艺术中,即使在追求完美描绘现实的作品中,绝对的清晰度也变得模糊不清。绘画的外观不再追求极度客观的清晰性,而是有意回避它。拉斐尔前派坚守着一种信念,即画家应通过亲身观察自然世界来进行创作,而非单纯地模仿拉斐尔之后的传统模式。他们坚信,只有通过深入观察自然,才能创造真正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他们追求超越传统的创作方式,力求捕捉自然界中的独特之美,并通过个人的表达和诠释,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性和内涵。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以此为指导原则,不断挑战传统,追求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米莱斯 《奥菲丽娅》

奥菲丽娅不仅是一个文学经典中的代表性形象,也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源泉。从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描绘的奥菲丽娅,到拉斐尔前派的沃特·豪斯和象征主义代表奥迪隆·雷东所展现的奥菲丽娅形象,每位画家都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风格,赋予了奥菲丽娅独特的意义和美感。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奥菲丽娅濒死时紧握树枝挣扎的形象,表现了她在生死之间挣扎的内心痛苦;而拉斐尔前派和象征主义代表则通过凄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表现了奥菲丽娅的独特魅力和美感。

这些形式的持续存在和演变,反映了艺术家们对于奥菲丽娅形象的深入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时期对于奥菲丽娅形象的不同解读。

二、图像学分析

(一)前图像志描述

尽管《奥菲丽娅》的取材并不新颖,因为这个主题被许多画家描绘过,但这幅画的成功之处却在于它高度契合了题材和表现形式。米莱斯的作品将奥菲丽娅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色彩,成功地表现了奥菲丽娅的悲剧命运和内心世界。这种高度契合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画家对于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表现的精准掌握,从而使作品获得了成功。

莎士比亚在书中这样描述了奥菲丽娅死亡前躺在河里唱歌的场景:“一棵垂柳在溪边斜倚着,它柔软的枝叶倒映在如明镜般的水面上。奥菲丽娅用毛茛、荨麻、雏菊和长颈兰编织了一只简单的花环,她攀爬上横垂的树枝,并试图将花冠挂在上面。就在那一刻,一根充满恶意的树枝断裂了,奥菲丽娅与花环一同悲怆地坠入溪水之中。她的衣裙展开,使她暂时宛如一只漂浮的人鱼,嘴里断断续续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仿佛毫无察觉地陷入危险之中,又仿佛她天生就是生长在水中。然而不久之后,她的衣裙被溪水浸透,沉重地拖曳着,歌声还未结束,她已经沉入泥泞之中……”

米莱斯以其精细入微的绘画技巧,刻画了奥菲丽娅溺水濒死的瞬间。画面中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处理,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深蓝色的草丛和受阳光照射的花草为作品增添了神圣和温暖的氛围,水面上的水草形成犹如绿色的被子,使人觉得奥菲丽娅仿佛躺卧在床上而非水中。米莱斯的绘画技巧将奥菲丽娅的悲剧转化为一首婉转动人的诗篇,让观者在画面中感受艺术与美。

除去环境描写,米莱斯的《奥菲丽娅》巧妙地展现了人物细腻的情感。奥菲丽娅年轻而苍白的面容上,流露出令人心碎的神情。在她即将离世之际,画面似乎透出她婉转悲苦的歌声,引人沉浸其中。她的身体被衣裳包裹,漂浮在水中,几乎没于水面之下。脸、颈、胸和手部几乎完全被水淹没,而华丽裙摆的褶皱仍清晰可见。赤褐色的头发漂浮于水面,仿佛强调着逝去的青春岁月。她的手从水中伸出,摆出虔诚而顺从的姿态,整体给人一种精神疲惫,毫无反抗余地的感觉。她投降的双手和无生气的表情表明,她并不抗拒即将到来的死神,而是欣然迎接它的降临。微微张开的嘴仿佛低声哼唱,眼神失去焦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脸庞平静如水。这份陷入水中的宁静反而使人感受到奥菲丽娅内心的狂乱。

从构图的布置来看,米莱斯的设计大胆而巧妙。整个画面具有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奥菲丽娅和溪水的姿态采用横向构图,平稳而和谐,而画面两侧则展现着开放的边缘,给观者留下无尽的联想空间。

(二)图像志分析

该画家运用了逼真的花卉和植物元素,以营造画面氛围并赋予其象征意义。比如画中斜倚着的柳树在英国代表着“悲伤”和“被抛弃的爱”的含义,而前景中的红罂粟则是英国的国花,象征死亡。在纪念战争牺牲者的日子里,人们会佩戴罂粟花以示哀悼。奥菲丽娅放松的双手,暗示她正处于昏迷状态。这种象征手法在绘画中屡见不鲜,但在这件作品中,画家很巧妙地运用了它们。

值得注意的是,该画的主角奥菲丽娅的扮演者伊丽莎白·席黛尔,是拉斐尔前派的御用模特,也是米莱斯最钟爱的模特。为了表现奥菲莉亚在水中自然漂浮的样子,米莱斯让席黛尔泡在浴缸里,来还原最真实的人物状态。同时,米莱斯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现实环境中做素描写生练习。他在大胆尝试中,扩展视野,让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方法,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灵感和激情,让他的作品更加独具匠心,也为他的艺术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美术学角度分析,画家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采用了一种湿底刷白的技法,这种技法可以增加画面的亮度和明度,使得色彩更加鲜明。其次,画家在远景描绘上非常用心,力求真实,这种精细的描绘不仅增强了画面的透视感,也为画面增添了空间感。最后,画家未使用色彩透视等手法,而是采用了一种视觉上缩短画面距离的处理方式,从而增强画面的戏剧效果。这种技法的运用,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也为画家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三)图像学阐述

《奥菲丽娅》通过艺术家创造的极度唯美的死亡和悲凉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情感,让人不禁思考:这是对原作的再现,还是作者自己对作品的体悟?原著里的奥菲丽娅,因为被爱人和父亲所遗弃,而选择死亡。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念受到封建思想的限制,奥菲丽娅的死亡不仅是因为她的爱人和父亲的背叛,更是因为她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不满和仇恨。米莱斯对时间和社会的不解和迷茫,使得他对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复杂性有更深刻的领悟。

三、总结

米莱斯的《奥菲丽娅》是对奥菲丽娅形象的再现,尽管此前已有其他作品描绘过奥菲丽娅,但米莱斯的作品是最成功的。《奥菲丽娅》无疑是拉斐尔前派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采用图像志与图像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这幅画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通过对画面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要素的研究,揭示了米莱斯在创作中所运用的独特技巧和手法,这些技巧和手法不仅彰显了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也为这幅画作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这幅画作所传递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通过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和美术史等多个角度的研究,我们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拉斐尔前派艺术的视角,推动艺术研究和鉴赏的发展。

注释

①威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朱生豪,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0 年。

猜你喜欢
拉斐尔莱斯画家
莱斯安全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莱斯·布朗的故事将改变你的生活
酷炫小画家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兼收并蓄 借鉴创新——美国莱斯大学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