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创新能力: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

2024-01-04 12:27李光勤储梦君牛雯琦
关键词:倡议专利一带

李光勤 储梦君 牛雯琦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蚌埠 23300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引发国际广泛关注。至2022年底,已有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订了超过200个合作协议,覆盖人口超过46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0%。“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中国与沿途各国、地区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字,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已经从2013年的1.04万亿美元扩大至2022年的1.8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指出,至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达1 6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46 000个;同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投资企业已有32 000家,实际累计投资达712亿美元。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沿线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实力不断壮大,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增强“一带一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倡开放合作,构建“海陆一体”“东西双向”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也提出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支持沿线国家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加强创新合作,实现新一轮科技、工业革命成果的共享。在国家战略上,“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创新;在建设实施中,“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激励沿线各国的合作与创新。在此背景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有文献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从宏观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及沿线国家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1)方慧、赵胜立: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285个城市的双重差分检验》,《产业经济研究》2021年第1期,第29—42页。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2)刘志彪、吴福象: 《“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第17—32页。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出口;(3)Yu Linhui, Zhao Dan, Niu Haixia, et al. “Do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xpand China’s Export Potential to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60,no. C (April 2020),101419.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刺激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4)曹翔、李慎婷: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中国作用》,《世界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第13—24、134页。提速数字经济、(5)Robert M. Solow, “We’d Better Watch Out,”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July 1987), p.36.改善外交关系、(6)张骥、陈志敏: 《“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欧对接: 双层欧盟的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1期,第36—52、156—157页。提升贸易效率并增加社会福利。(7)Zhai Fa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Preliminary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vol. 55, no. C (April 2018), pp.84-92.第二,从微观角度出发,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创新、(8)王桂军、卢潇潇: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吗?》,《财经研究》2019年第1期,第19—34页。缓解融资约束、(9)徐思、何晓怡、钟凯: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融资约束》,《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7期,第155—173页。扩大对外投资、(10)吕越、陆毅、吴嵩博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经济研究》2019年第9期,第187—202页。促进企业投资(11)赵克杰: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8卷第4期,第47—56页.以及提升贸易可持续性(12)Jiang Wenhui, Zhang Hai and Lin Yuanyuan, “Trade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China’s Trade Potential at Industry Level,”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vol. 58, no. 6 (May 2022), pp.1740-1752.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与本文有较多关联的是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的文章,其重点主要是关于企业创新、(13)曹虹剑、赵雨、李姣: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吗?》,《世界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第104—119、136页。技术创新(14)郑登攀、周青、杨伟: 《技术创新能力与“一带一路”出口贸易: 市场拓展能力和企业年龄的影响》,《管理评论》2022年第2期,第154—165页。以及技术转移(15)陈衍泰、齐超、厉婧等: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对沿线新兴市场国家的技术转移?——基于DID模型的分析》,《管理评论》2021年第2期,第87—96页。等,也有文献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能力,(16)朱永凤、王子龙、张志雯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5期,第171—180页。但是该研究只针对5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并未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因果影响研究。

鉴于此,为了全面识别“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利用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 第一,与朱永凤等(17)朱永凤、王子龙、张志雯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5期,第171—180页。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项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PSM-DID等估计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因果识别,可以丰富“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影响文献;第二,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两个路径出发,详细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理清“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三,文章还从异质性角度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其国家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影响,对于各国因地制宜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第二部分是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第三部分为实证结果及分析;第四部分为异质性和机制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的一项创举,依靠中国与沿线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于一系列既存的区域合作平台,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繁荣。

新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在提升国家威望和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评判国家地位的指标也更多倾向于国家的创新能力。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突破技术壁垒以激发本国创新潜力;二是利用国际市场“引进来”,通过“干中学”吸收他国高端技术,进而提升本国创新水平。(18)Beata S. Javorcik,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4, no. 3 (June 2004), pp.605-627.朱永凤等(19)朱永凤、王子龙、张志雯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5期,第171—180页。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探讨了各国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并对其空间外溢效应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供经验证据。杜林丰和李贝贝(20)杜林丰、李贝贝: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华北金融》2022年第5期,第18—34页。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思维”产生了积极作用。在这一举措中,数字经济将会对沿线各国的创新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21)李晓钟、毛芳婷: 《数字经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23年第1期,第40—50页。同时,诸如“一带一路”倡议这类自由贸易协议,能够有效整合各国间的贸易体制,消除体制障碍,并对体制上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补偿,从而有效地弥补其体制缺陷。(22)邓富华、霍伟东: 《自由贸易协定、制度环境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5期,第75—93页。

综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激增的贸易对产品质量和产品革新产生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会增加成员国间、成员国与其他国家间的经贸交流,贸易额度的提升会敦促成员国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23)David T. Coe, Elhanan Helpman,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 39, no. 5(May 1995), pp.859-887.第二,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为创新发展提供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国际性合作协议,属于国际经济活动,为各国技术交流、切磋学习提供平台,对创新活动具有直接影响。(24)陈紫若、盛伟、张先锋: 《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4期,第80—98页。第三,良好的贸易环境有助于发展创新能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提供标准化的贸易规则和框架,这有助于减少成员国间、成员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制度风险,为投资者和企业进行跨国创新提供体制上的便利。(25)铁瑛、黄建忠、徐美娜: 《第三方效应、区域贸易协定深化与中国策略: 基于协定条款异质性的量化研究》,《经济研究》2021年第1期,第155—171页。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善成员国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进而使其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促进。(26)陈紫若、盛伟、张先锋: 《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4期,第80—98页。目前,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制造业生产网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1:

假说1:“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主要从经济规模和政府治理能力两个路径展开分析: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会吸引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成员国的关注,增加对成员国的投资,壮大其经济规模,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投资流量达千亿美元,投资实力十分强劲。“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必然会吸引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促进其经济规模的壮大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周杰琦和夏南新(27)周杰琦、夏南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对外投资广度、深度及绩效的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11期,第164—178页。研究发现近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流量额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帮助提高了中国及沿线国家企业的创新绩效。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逐渐显现,吸引了上百个国家参与其中,形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投资热,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活跃的经济发展便成为创新能力孕育和提升的温床。周芮帆和洪祥骏(28)周芮帆、洪祥骏: 《双循环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协同效应》,《财经科学》2021年第7期,第107—119页。的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利用对外经贸合作、能源结构优化和外资及技术引进等方式帮助沿线国家构建起自己的国民经济体系。最后,在“一带一路”新一轮技术和产业转型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具有跨时空信息传播、数据共享等特征,可以通过“数字+”方式进行创新要素赋能,对创新绩效产生间接作用。(29)李晓钟、毛芳婷: 《数字经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23年第1期,第40—50页。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激增的贸易机遇和风险从正反两个方向促使政府提升其治理能力,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会使政府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推出鼓励型治理政策,激发国民的创新动力并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会使政府对科技研发的管控和审查更加严格,导致国家创新能力下降。长期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属于落后国家,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较低,经济相对封闭。“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这类国家逐渐享有全球化益处,并通过倒逼机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全球生产网络的嵌入程度。(30)周光辉、刘向东: 《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第40—54页。相关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对法治较弱、政府问责较少的成员国的直接投资,这在一方面促进了参与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集权程度”,即提升政府治理能力。(31)Dylan Sutherland, John Anderson, Nicholas Bailey, et al., “Policy, Institutional Fragility, and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olicy, vol. 3, no. 3(July 2020), pp.249-272.同时,有学者认为,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清廉水平较低的成员国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有更强的吸引力,但在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这些成员国的清廉水平也逐渐改善。(32)陈升: 《东道国清廉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20年第10期,第146—157页。原因在于,随着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加深,沿线国家会通过学习机制抓住倡议所带来的共建机遇和发展红利提升其治理能力。(33)杨竺松、陈冲、杨靖溪: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道国的国家治理》,《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3期,第4—29、156—157页。但是,政府治理能力对创新的影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政府会通过政策投资、创新平台建设、财政补助和减免税等方式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34)臧雷振: 《政府治理效能如何促进国家创新能力: 全球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期,第121—127页。也有学者认为企业会依赖政府投资和补助,通过伪造科研成果骗取补贴,此时国家创新能力下降。(35)Dimitris Zelepis, Dimitris Skuras,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Capital Subsidies on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vol. 11, no. 1(March 2004), pp.121-129.

将上述两个路径绘制成图1,并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说:

图1 影响机制

假说2:“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影响沿线国家的经济规模和政府治理能力,进而影响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

二、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 模型设定

为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借鉴陈紫若等(36)陈紫若、盛伟、张先锋: 《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4期,第80—98页。的方法,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模型设定如下:

pat_grait=α+βpostit×treatit+σpostit+τtreatit+Xγ+μi+δt+εit

(1)

式中,i为国家,t为年份;pat_gra代表专利授权数量,反映国家创新能力的质量;post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虚拟变量,提出之后为1,反之为0;treat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处理组与控制组,如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取值为1,否则为0;postit×treatit为本文关心的核心解释变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的沿线国家取值为1,否则为0;X为控制变量合集,即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其他因素;μi为年份固定效应,δt为国家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β是本文重点关注的系数,若β>0,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α是常数项。

(二) 变量说明

国家创新能力(pat_gra)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国家创新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但为世界所公认的是持有专利数量指标。因此,本文借鉴陈紫若等①的研究,采用国际专利授权数量(pat_gra)来衡量一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数据来源于USPTO数据库。除此之外,实证部分还采用专利申请数量(pat_app)、专利主权性(pat_rank)、专利拓展性(pat_class)、专利本土性(pat_dom)和专利国际性(pat_inter)五个变量替换进行稳健性检验,数据均来自USPTO数据库。核心解释变量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变量,前文已作说明。

除核心解释变量外,本文还加入以下控制变量:

(1) 经济发展水平(lnpgdp): 本文借鉴徐俊和李金叶(37)徐俊、李金叶: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的第三国效应研究——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的双重视角》,《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第19—33页。的做法,采用不变价计算的人均GDP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愈高,就愈向开放型经济迈进,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科研能力进行研发工作,预期符号为正。

(2) 劳动参与率(lnlab_rate): 本文采用参与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率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劳动参与率。将劳动生产力作为资本便是人力资本,根据Cobb-Douglas知识生产函数理论,一国劳动参与率越高,其参与生产并进行价值创造的能力就越强,预期符号为正。

(3) 外商直接投资存量(lnifdi): 本文借鉴朱永凤等(38)朱永凤、王子龙、张志雯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5期,第171—180页。的做法,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创新活动需要考虑国家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在国际市场的技术溢出。外资大多采用合资、独资和合作发展的模式,合作者提供资金技术,贸易母国提供基础设备。从国际贸易规则的惯例中可以发现,发达合作者投入的往往是辅助技术,贸易母国很难学习到核心技术,预期符号为正。

(4) 出口规模(exp_gdp): 本文借鉴陈紫若等(39)陈紫若、盛伟、张先锋: 《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4期,第80—98页。的做法,采用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出口规模。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国进出口规模越大,其参与国际化分工与合作的程度越深,较其他国家更有潜力进行研发创新,预期符号为正。

(5) 进口规模(imp_gdp): 采用进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进口规模,预期符号为正。

(6) 研发成果(R&D_ach): 本文利用科技期刊数量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的研发水平。研发成果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预期符号为正。

(三)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国家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专利数据来源于USPTO数据库,该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其中的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更能代表一国的国家创新能力,且采用单一的专利数据库可以保证专利审查标准的统一性,便于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跨国比较;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划分,借鉴吕越等(40)吕越、陆毅、吴嵩博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经济研究》2019年第9期,第187—202页。的研究,确定66个国家为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沿线国家;第三,其他数据来自WDI数据库及世界银行。

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为2013年,本文选择的数据是时间周期为2000—2018年12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问题,已剔除12个仅一年数据样本的国家)。并且,由于一些变量,特别是专利数据存在较多年份样本缺失问题,因此本文使用的是非平衡面板数据,总样本为1 047个。为克服极端值影响,本文将主要的连续性变量以1%和99%的水平缩尾。表1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描述性统计

三、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基准回归

由于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整数型专利数据,可以采用面板负二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呈现在表2。第(1)列为控制了国家固定效应、未控制年份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第(2)列在第(1)列基础上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第(3)列在第(1)列基础上加入所有控制变量;第(4)列在第(1)列基础上控制年份固定效应并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四个模型中,post×treat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且系数变化很小。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说1得以验证。整体来看,pos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所有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均显著提升;treat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与非“一带一路”国家相比,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整体更低。以第(4)列的估计结果为例说明控制变量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参与率、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进口规模和研发成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出口规模对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较弱,进口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学习他国的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出口规模的增加反而使其将重心转移到生产领域,忽略了创新发展。

表2 基 准 回 归

由于研发投入(R&D_inv)能够显著影响创新活动,多数研究将研发投入作为主要控制变量,(41)刘慧、綦建红: 《FTA网络的企业创新效应: 从被动嵌入到主动利用》,《世界经济》2021年第3期,第3—31页。但是其全球数据存在严重缺失问题。所以本文参考陈紫若等(42)陈紫若、盛伟、张先锋: 《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4期,第80—98页。的方法,在第(4)列的基础上加入研发投入变量用以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呈现于第(5)列。结果显示,样本问题并不会影响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假说1得以验证。后文的研究仍然以第(4)列的样本为基础展开分析。

(二) 平行趋势检验

关于多时间点双重差分的平行趋势检测,本文借鉴罗知等(43)罗知、赵奇伟、严兵: 《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0期,第69—84页。和智艳等(44)智艳、陈智韬、罗长远: 《“走出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来自“一带一路”倡议准自然实验的证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166—180页。的方式: 将样本周期限定在2009—2018年,利用事件发生法,将“一带一路”倡议假定在事前或者事后某一年发生,从而构建事件发生的虚拟变量DIDit,如果国家i在t时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其值为1,否则为0;将2009年作为基期,模型构建如下:

(2)

其中,βt表示如果在t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与非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差异。估计结果如图2所示,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只有2010年的系数显著不等于零,而之后的三年,均不显著,即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之前是基本满足平行趋势的;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即2014年之后的五年里(含2014年),其中,2014年和2015年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2016年和2017年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到2018年变为在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整体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与非沿线国家相比,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提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存在先弱后强的动态效应。因此,平行趋势的估计表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是可信的,假说1再次得以验证。

图2 平行趋势检验

(三) 稳健性检验

上文的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为了让“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更具可信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上文采用专利授权数量衡量国家创新能力,为了让国家创新能力的衡量更具科学性,我们借鉴陈紫若等(45)陈紫若、盛伟、张先锋: 《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4期,第80—98页。的方法将专利授权数量替换为专利申请数量(pat_app)、专利主权性(pat_rank)、专利拓展性(pat_class)、专利本土性(pat_dom)和专利国际性(pat_inter)五个变量,估计结果呈现在表3。从五个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post×trea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采用面板负二项估计结果,“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指标衡量的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再次验证假说1成立。值得注意的是,post的结果较前文相比呈现负向显著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上述几个国家创新能力指标,在2014年之后所有国家均呈现减少的趋势,而刚好专利获得量(pat_gra)是呈现增加趋势;但是由于模型中控制了国家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treat和post×treat等因素,此时post的经济学含义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表3 更换被解释变量

第二,更换估计方法。本部分将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加一后取自然对数,采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呈现在表4,从五个模型中可以看出,与非“一带一路”国家相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沿线国家的专利授权数量(lnpat_gra)将提升37.2%,专利申请数量(lnpat_app)将增加18.2%,专利主权性(lnpat_rank)将增加22.1%,专利拓展性(lnpat_class)将增加39.3%,专利本土性(lnpat_dom)将增加27.2%,假说1得以验证。

表4 更换估计方法

第三,熵平衡匹配方法。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的基础上,我们继续采用熵平衡匹配方法进行检验。该方法通过预先设置一组平衡性约束与规范性约束条件,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特定矩下实现数据的精确匹配,并自动计算一组与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最优权重。与其他匹配法相比,熵平衡可以在整体样本中为每一个实验组样本匹配一个与之完全相似的控制组,进而保留所有样本信息,并最大限度地消除样本中的内生偏误,实现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样本的精确匹配,使协变量标准化均数差及均值差异性检验更为稳健,结果更为可靠。由表5可知,post×treat对专利授权数量(lnpat_gra)、专利申请数量(lnpat_app)、专利主权性(lnpat_rank)、专利拓展性(lnpat_class)和专利本土性(lnpat_dom)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而且系数与表4的差异并不大,说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假说1得以验证。

表5 熵平衡匹配方法

四、 进一步分析

(一) 异质性分析

本部分重点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区域异质性。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欧两个洲,所以我们将国家样本划分为亚洲国家、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三个子样本。表6为采用面板负二项模型的估计结果。从三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post×treat的系数在亚洲国家样本和其他国家样本中显著为正,但在欧洲样本中不显著。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的受益国家为亚洲沿线国家及其他国家,这与亚洲国家与中国邻近,且存在较强的文化认同感相关;其他国家经济落后、可提升空间大、受影响程度深,所以对其他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欧洲国家本身较为发达,国家创新能力较强,“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影响较小,所以在欧洲子样本中不显著。

表6 区域异质性

第二,收入异质性。对国家当年的人均收入水平进行划分,将人均收入小于6 000美元的国家确定为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6 000—12 000美元的国家确定为中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大于12 000美元的国家确定为高收入国家。表7为采用面板负二项模型的估计结果,三个模型中,post×treat的系数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样本中显著为正,但是在中收入国家样本中不显著。结果说明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样本中,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关于中收入国家回归结果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 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样本中,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都可以带来更多的竞争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但是在中收入国家样本中,大部分中收入国家既不同于低收入国家的科技落后,又很难获取高收入国家的核心技术,容易陷入创新研发的瓶颈期,因而是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国家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表7 收入异质性

(二) 机制分析

为了检验经济规模和政府治理能力对“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本部分借鉴中介效应模型的方法,(46)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5期,第731—745页。构建如下模型:

lnpat_grait=α+βpostit×treatit+Xγ+μi+δt+εit

(3)

lnGDPit=α+βpostit×treatit+Xγ+μi+δt+εit

(4)

wgiit=α+βpostit×treatit+Xγ+μi+δt+εit

(5)

lnpat_grait=α+βpostit×treatit+ρlnGDPit+Xγ+μi+δt+εit

(6)

lnpat_grait=α+βpostit×treatit+θwgiit+Xγ+μi+δt+εit

(7)

其中,lnpat_gra为对数形式的专利授权数;模型(3)为考虑“一带一路”倡议对专利授权数的影响;模型(4)和模型(5)为分别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经济规模和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模型(6)和模型(7)为分别加入国家经济规模和政府治理能力后,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3)、(4)和模型(6)构成一组,考察国家经济规模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家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模型(3)、(5)和模型(7)构成一组,考察政府治理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家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由于经济规模和政府治理能力均是连续变量,为了保证中介效应的三个步骤具有可比性,本部分将专利获得量取对数,采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经济规模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lnGDP)表示,估计结果呈现在表8。前三列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此时,经济规模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后三列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从第(4)列和第(5)列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经济规模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6)列中,加入经济规模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但系数有一定的下降,而此时的经济规模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经济规模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家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约为7.62%。假说2得以验证。

表8 经济规模效应

政府治理能力(wgi)采用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治理指数”表示,估计结果呈现在表9。前三列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后三列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此时,“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的符号是相反的,存在遮掩效应。(47)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5期,第731—745页。从第(4)列和第(5)列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和政府治理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6)列中,加入政府治理能力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但政府治理能力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反而抑制其创新能力,遮掩效应约为7.46%。可能的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投资机遇和风险促使政府提升其治理能力,能力的提升使国家对科技研发的审查和认证标准提高,申请国际专利时相对更为严格,存在科研伪造和不达标问题的专利被剔除,专利的授权数量减少,因而国家创新能力下降。假说2得以验证。

表9 政府治理能力效应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始终坚持以积极态度开展对外合作,并通过倡导和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创新能力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利用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主要结论: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欧洲国家、低收入及高收入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影响更为显著;第三,机制分析发现,经济规模与政府治理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创新能力影响中分别存在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为: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该结论可以有力地驳斥“中国威胁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带一路”倡议使成员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并非要求沿线国家被动接受,而是希望成员国主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经济规模,从而实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抑制影响并非坏事,它能帮助科技研发,杜绝作假、提高质量,真正意义上造福社会。最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世界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深化彼此间的战略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倡议专利一带
专利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发明与专利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