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与东北日本侨民和战俘遣返工作

2024-01-06 05:43
读报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李立三侨民控制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国际惯例,要把缴械的日军连同日侨遣送回国。当时,东北很多地区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光复,所以,滞留在这些地区的日侨日俘遣返工作自然落到共产党人的身上。李立三受党组织委派,领导组织了我国东北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内日本侨俘的遣返工作……

1946年2月,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美国特使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会议,商定了遣返日本侨民和战俘的具体办法。

1946年4月,为尽快遣送“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内的日本侨民和战俘,国民党东北行辕与驻沈阳的中共代表商定,由军调部美方代表遣送官贝尔赴哈尔滨,与李立三共同研究日本侨民和战俘遣返事宜。

7月23日,李立三乘坐专机从哈尔滨飞抵长春,会见了当地的国民党军政要员,立即开始了遣返问题的商讨。同日,李立三又与美方代表贝尔就“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内日本侨民和战俘遣送问题”进行商谈。经过李立三的不懈努力,关于“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内日本侨民和战俘遣送的原则问题获得三方一致认可。

接着,李立三从长春飞往沈阳,就“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内日本侨民和战俘的遣返问题与国民党方面进行具体磋商。会谈中,国民党方面提出将白城市、老少沟、舒兰县和敦化县等四处作为日本侨民和战俘的交接点,意在趁机让国民党军进入“中国共产党控制区”,为他们即将挑起内战作准备。李立三看透了他们的用心,在谈判中严正指出,以上地区,有的地方国民党军队尚未到达,暂不能定为交接点;同时交接点过多,暂定两处就够了。经过李立三的据理力争,国民党方面最终确认以老少沟、永吉两处作为交接地点。7月30日,李立三乘专机返回哈尔滨。

8月10-12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研究了遣返日侨工作中的问题。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送日人办事处”在哈尔滨成立,李立三任办事处处长。在李立三等的努力下,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北安、延吉等日本侨民和战俘数量较多的地区成立了相应的遣送机构,同时在陶赖昭站设立了“遣送日人转运处”。

8月14日,李立三与贝尔在哈尔滨签订《遣送现在东北中共管制区内之日人之协定》。协定明确规定了遣送工作中的国共双方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以及争议处理办法。中国共产党方面应负的责任主要有:A.于陶赖昭及拉法设立办事处督查遣送事宜。B.按下列日期表由铁路自哈尔滨及其附近区域至松花江北岸遣送日人:八月二十日二千五百名;八月二十一日五千名;由八月二十二日起至运送完毕,每日七千五百名。又由八月二十一日起自哈尔滨至拉法每日运送二千五百名。C.运送车辆可用敞车及闷子车(货车),如用平车必须钉高可三尺之木板,每車厢内不得装载超过七十人。D.自下火车至江岸上船之道路,应加改善使老幼及携带重量之日人便于行走。E.保证准备充分之配给使日人得以购采,于离(哈尔滨)时每人携带一天干粮,渡江后由政府补给,日人自备者不受限制。F.(1)负责选择自中共区至长春之路线;(2)决定采取路线如下:所有齐齐哈尔、北安、佳木斯、牡丹江、松江之日人经过哈尔滨运送;在延吉之日人运至拉法;在通化之日人运至梅河口;在安东之日人运至本溪湖。G.将需乘病院船之日人总数、其居住地及分类(即需人抬或辅行)通知驻哈之美方联络官。H.将每日自中共区运出之日人数字及其区域通知美方驻哈联络官。I.在未得葫芦岛港口病院船入港之消息以前且勿遣送病人。J.凡病人所乘之车辆必须闷子车及比较合理之车位,每个病人只可随带侍护人一名,一切病人包括轻病者均必须乘用病人遣送车。

8月15日,李立三与贝尔再度乘专机飞抵沈阳与国民党方面举行会谈。两天后,李立三返回哈尔滨,美方代表遣送官贝尔也随同前往,“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内日本侨民和战俘遣返工作旋即正式开始。

1946年8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返日人办事处”在日侨管委会召集日侨各界有关人士大会,李立三在会上正式宣布遣送日本侨民和战俘回国的决定。李立三指出:“中国东北人民近十四年所受的痛苦以及日本人民最近所受的痛苦,都是日本好战分子造成的。中国人民受的痛苦很严重,我们同样知道现在日本人民受的痛苦也不轻松。”他重点强调:“同中国人民作对的不是日本人民而是日本军阀……我们不愿和日本人民做仇敌,而愿成为很好的朋友。但要日本人民了解一点——这个友谊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中国人民丝毫没有压迫日本人民的意思,只要日本民族不被他国利用,重启侵略野心,这个友谊便有保证。”会上,日侨管委会主任委员马英林还就日本侨民和战俘遣返编队、携带物品、乘车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解释。

8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返日人办事处”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大会,办事处各科及检查大队学生共千余人参加,李立三作动员讲话。他指出,“我们不但打垮了日本法西斯军队,推翻了日伪政权,而且要把这些剥削压迫我们十四年的日本人统统送走”,希望所有工作人员“要有主人翁的愉快心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完成这有民族意义的光荣工作”。

8月20日,哈尔滨市第一批日侨到达松花江北岸,因国民党方面不够重视,渡江船只不足,当天只过江1216人,有1234人在松花江北岸露宿。李立三立即就此事通过美军遣送官贝尔向国民党方面提出了抗议。在李立三的督促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在中共方面的努力下,北满十几万日侨先集中到哈尔滨,又乘火车到松花江边,通过国民党控制区遣送回国。

在遣送日本侨民和战俘期间,李立三充分发挥报刊的宣传作用,先后发布《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送日人办事处布告(第一号)》等文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政策,不仅让日本侨民和战俘了解遣送政策的全部内容,也让中国民众知道遣送工作的进展状况。8月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返日人办事处”召开记者招待会,李立三发表讲话,及时向社会通报遣送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国民党方面违反约定的行为。

在李立三的协调下,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抽调近千名青年学生参加遣返工作。李立三曾亲临指导,并对学生们发表讲话:“为什么请同学们来参加呢?因为在二十几天以内将松花江以北20万日人全送走不能不说这是一件艰巨的工作,要按时顺利完成这样的工作,必须大家一齐动手,特别是需要青年学生参加,因为学生有着最珍贵的条件——热情、纯洁,有了这两个基本条件,事情就能做好!”在李立三的鼓舞和带动下,学生们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对日本侨民和战俘进行检查登记、卫生检查,缉查藏匿战犯,按规定监察日侨携带钱款、限额行李重量等各项工作。

在遣送工作中,李立三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发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工作热情,坚决反对任何贪污舞弊行为,团结一致把事情办好。他强调:“从处长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不分地位与职权互相监督!”参加遣送的工作人员,不仅以严明的纪律、细致的工作完成了民族赋予的重任,而且以谦和的态度、善意的帮助,赢得日本侨民和战俘的尊重和感谢。

经过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到1946年9月中旬,东北解放区内日侨遣返工作顺利完成。

(摘自《人民政协报》石绍庆)

猜你喜欢
李立三侨民控制区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基于OMI的船舶排放控制区SO2减排效益分析
《全球化下的侨民战略与发展研究
——以美国、爱尔兰和印度为例》出版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台当局改称“华侨”为“侨民”
管好高速建筑控制区
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优先控制区识别
李立三三次追悼会之谜
新中国初期新疆阿富汗侨民“入籍”问题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