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08 06:47张莺李晶韩新儒戴艳丁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36期
关键词:学龄期嘉兴市户外活动

张莺,李晶,韩新儒,戴艳,丁洁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浙江嘉兴 314000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机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维生素D的缺乏与不足一直以来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15年提出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建议,但目前各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仍是我国突出的营养缺乏问题[1]。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由维生素D在肝细胞内经25-羟化酶作用而形成,是反映机体维生素D水平的最佳指标[2]。本研究通过对嘉兴市6~11岁儿童血清25-(OH)D的测定,并收集分析其与异常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了解学龄期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健康体检的学龄期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2020(医伦)62]。

1.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儿童年龄6~11岁;②监护人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近期有发热等急性疾病;②有胃肠道、肝肾疾病史;③有慢性疾病史;④患有不适宜接受日照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1.3 分组 共纳入888名学龄期儿童,其中男563名(63.4%),女325名(36.6%);按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n=551)和小学高年级组(9~11岁,n=337);根据检查时的季节分为春季组(3至5月)、夏季组(6至8月)、秋季组(9至11月)、冬季组(12月至2月);按居住地分为城市组(n=602)和乡镇组(n=286)。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参考既往儿童血清25-(OH)D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制定符合嘉兴市实际情况的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就诊日期、居住地、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挑食偏食情况、有无急慢性疾病、主要养育人文化水平等资料。

1.2.2 实验室检查 由专人负责采集每名儿童3ml外周静脉血,在暗光下分离血清,并避光保存在-70℃冰冻箱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血清25-(OH)D水平。

1.2.3 维生素D水平分级标准 血清25-(OH)D<30nmol/L为缺乏,30nmol/L≤25-(OH)D≤50nmol/L为不足,50nmol/L<25-(OH)D≤250nmol/L为正常,25-(OH)D>250nmol/L为过量[3]。本研究中异常指25-(OH)D缺乏和不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血清25-(OH)D水平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营养状况分布在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清25-(OH)D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分析

888名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含量为15.53~144.68nmol/L,中位水平[55.11(43.08,68.79)]nmol/L,无过量情况。血清25-(OH)D水平比较,男生高于女生(P<0.001),小学低年级儿童高于小学高年级儿童(P=0.002),城市儿童高于乡镇儿童(P=0.006),户外活动≥2h/d的儿童高于户外活动<2h/d的儿童(P=0.005),不同季节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无挑食偏食、主要养育人文化水平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

2.2 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营养状况分布分析

888名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缺乏率7.0%,不足率31.7%,总体异常率38.7%。血清25-(OH)D异常率比较,女生异常率高于男生(P=0.004);小学高年级组儿童的异常率高于小学低年级组儿童(P=0.031);乡镇儿童的异常率高于城市儿童(P=0.017);户外活动<2h/d的儿童异常率高于户外活动≥2h/d的儿童(P=0.033);不同季节的儿童血清25-(OH)D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无挑食偏食、主要养育人文化水平不同的儿童之间25-(OH)D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营养状况分布情况[n(%)]

2.3 学龄期儿童血清25-(OH)D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以血清25-(OH)D是否异常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季节、居住地和户外活动时间为自变量,并以冬季为对照对季节设置亚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童(OR=1.556,P=0.003)、小学高年级(OR=1.808,P<0.001)的儿童血清25-(OH)D异常的可能性更高。不同季节参与研究的儿童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夏秋两季比冬季发生异常的风险小,见表3。

3 讨论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其中对人体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及食物摄入[4]。维生素D有多种生理功能,除调节钙磷代谢、防治儿童佝偻病外,还发挥免疫调节作用[5-7]。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缺乏率和不足率均不同,与地理位置、当地经济水平、检测季节、年龄、喂养方式和家长的认知水平等有关[8-9]。

在本研究中,嘉兴市6~11岁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D中位水平为[55.11(43.08,68.79)] nnom/L,缺乏率7.0%,不足率31.7%,低于陈美洁等[10]对郑州中原区小学生的研究结果(缺乏率13.5%,不足率56.2%)及张杰等[11]对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的研究结果(缺乏率15.1%)。分析原因可能与北京和郑州距离赤道较嘉兴地区更远,阳光照射强度相对不足有关。本研究显示,男性、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低,可归因于低年级的儿童课业负担较轻,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多,且男生比女生在户外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相对更多。有研究报道,儿童血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有季节性差异,冬春季缺乏率高于夏秋季,可归因于冬季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少,加上白天日照时间短,使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减少[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夏季儿童的25-(OH)D异常率最低,与刘芳等[13]研究结果一致。在城乡差异方面,沙怡梅等[14]报道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更为严重,而本研究显示城市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高于乡镇儿童。分析原因:一方面嘉兴地处平原,城市与乡镇儿童接受的日光照射时间和强度基本一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更多于家中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儿童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更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季节是引起儿童维生素D异常的相关因素。由于学龄期儿童25-(OH)D的缺乏与不足比较普遍,应重视学龄期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现状,如加强维生素D的摄入,包括维生素D制剂和高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同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保证日照时间,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

综上所述,嘉兴市学龄期儿童中25-(OH)D的缺乏或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应根据养育人的不同文化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宣教,定期检测儿童血清25-(OH)D水平,提高合理饮食与户外活动,以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或不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学龄期嘉兴市户外活动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嘉兴市第一医院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户外活动开始啦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