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免疫相关指标研究

2024-01-08 06:47戚显丽毛立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36期
关键词:补体亚群急性期

戚显丽,毛立英

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浙江诸暨 31180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20年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指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伴可变气流受阻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有多种免疫因子、免疫细胞参与[2]。研究表明,补体作为一种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系统,其激活可引起并加重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在上述过程中T淋巴细胞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CD3+、CD4+细胞亚群失调[3]。此外,在关于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的改变与肺炎严重程度存在高度相关性[4]。本研究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3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50例,年龄3~15岁,平均(10.22±4.15)岁,病程2~6年,平均(4.11±0.98)年。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5]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并有喘息、咳嗽、胸闷、气促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②年龄≤18岁;③入组前两周未使用激素、白三烯受体抑制剂治疗;④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者;②营养不良者;③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根据患者入院时或门诊就诊时是否处于急性发作期分为急性期组(85例)和稳定期组(48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急性发作期定义: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稳定期定义: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6]。本研究经诸暨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20190812)。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或就诊时采集静脉血5ml,4℃条件下使用日本TOMY高速离心机3000转/min离心15min,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使用德国Steatec公司生产的Lumino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购自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检测患儿的血清IgG、IgM及B因子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购自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测定补体C3、C4水平。采用Epics-XL Ⅱ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双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比例,计算CD4+/CD8+比值。急性期组患儿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进行严重度分级[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线性方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Ig、B因子及补体水平比较

急性期组患儿的IgG、B因子、IgM、C3及C4水平低于稳定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Ig、B因子及补体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Ig、B因子及补体水平比较(±s)

组别 IgG(g/L) IgM(g/L) B因子(mg/L) C3(g/L) C4(g/L)稳定期组(n=48) 9.37±3.06 1.91±0.63 220.14±70.88 1.35±0.31 0.33±0.07急性期组(n=85) 7.13±2.12 1.57±0.51 95.91±25.49 0.97±0.25 0.24±0.06 t 4.495 3.387 11.707 7.708 7.817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急性期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稳定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组别 CD3+(%) CD4+(%) CD4+/CD8+稳定期组(n=48) 75.69±9.05 56.71±14.33 1.59±0.16急性期组(n=85) 65.34±6.83 45.82±15.04 1.41±0.17 t 7.444 4.078 5.988 P <0.001 <0.001 <0.001

2.3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期患儿的相关指标比较

随着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的提高,不同分级患儿之间的IgM、B因子、C3、C4、CD3+、CD4+、CD4+/CD8+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期患儿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期患儿的相关指标比较(±s)

相关指标 轻度(n=30) 中度(n=35) 重度(n=12) 危重度(n=8) F P IgG(g/L) 9.15±3.24 9.33±2.19 9.42±3.58 9.36±3.29 1.342 0.098 IgM(g/L) 1.62±0.23 1.46±0.33 1.39±0.28 1.28±0.40 11.095 <0.001 B因子(mg/L) 310.47±66.82 255.17±53.27 230.44±56.89 186.25±33.71 23.182 <0.001 C3(g/L) 1.14±0.22 1.02±0.31 0.85±0.13 0.68±0.15 10.374 <0.001 C4(g/L) 0.30±0.09 0.23±0.08 0.19±0.05 0.16±0.06 13.462 <0.001 CD3+(%) 71.22±6.84 63.28±5.90 58.73±6.49 50.28±6.39 20.485 <0.001 CD4+(%) 52.24±11.29 44.38±10.77 37.45±9.31 33.27±7.56 18.472 <0.001 CD4+/CD8+ 1.50±0.22 1.40±0.24 1.36±0.18 1.19±0.47 8.945 <0.001

2.4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与Ig、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B因子、IgM、C3、C4、CD3+、CD4+、CD4+/CD8+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与Ig、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目前关于支气管哮喘与机体免疫状态的研究较多,主流观点认为支气管哮喘通常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当病毒、细菌进入机体后激活肥大细胞,进而促进组胺、前列腺素D2和半胱氨酰白三烯生成,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加和炎症增强[7-8];同时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多种介质加剧上皮损伤,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Ig、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以应答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触发因素[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组患儿的IgG、IgM、C3、C4、B因子水平低于稳定期组;且急性期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稳定期组患儿。正常状态下,IgG、IgM抗体是参与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进入黏膜局部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阻止其黏附到细胞表面发挥抗感染作用[11]。但当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IgG、IgM及其补体分泌减少,抗体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作用减弱,导致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机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因此急性期哮喘患儿的IgG、IgM、C3、C4、B因子水平下降[12-13]。此外,普遍的观点认为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失调,特别是CD3+、CD4+比例下降,进而导致其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制约能力下降,导致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释放增加,进而加重气道炎症反应[14-15]。

本研究发现,随着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的提高,患儿的B因子、IgM、C3、C4及CD3+、CD4+、CD4+/CD8+水平逐渐降低;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B因子、IgM、C3、C4、CD3+、CD4+、CD4+/CD8+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表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疾病严重程度与B因子、IgM、C3、C4、CD3+、CD4+、CD4+/CD8+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分析原因:在我国绝大多数哮喘是由感染诱发,所以推测哮喘发作患儿的IgG增高是机体防御性反应的结果,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该指标并未升高,提示IgG可能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另外,炎症介质B因子参与哮喘的急性炎症过程已被证实,B因子具有较强的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化作用,被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呼吸道上皮受损,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导致呼吸道呈高反应状态,加重喘息程度[16]。T淋巴细胞亚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相应的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进而抑制免疫应答能力。

综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监测Ig、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本研究虽得出CD3+、CD4+及CD4+/CD8+与哮喘发作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但限于样本量较小,该结论尚需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补体亚群急性期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