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策略与模式探索

2024-01-08 02:54赵文斌夏旖兰ZHAOWenbinXIAYilan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资产金融绿色

赵文斌 夏旖兰 ZHAO Wenbin XIA Yilan

为解决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六大策略和六大模式,旨在通过六大策略针对性地研判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并通过六大模式探索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可行路径,从而精准施策,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绿色金融;两山转化;最优价值

0 引言

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实现以高品质生态内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金融是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同年9月,绿色金融首次列入G20峰会议题,形成《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支持全球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作为“两山理论”的持续践行者,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调查、实践、探索、总结、再实践,对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提出六大策略及六大模式的思考。

1 绿色金融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相关概念

1.1.1 绿色金融

我国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股权7类。

1.1.2 绿色资产

关于绿色资产的定义:朱戈[1]认为绿色资产主要是由绿色金融活动产生的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分为绿色金融类资产和环境权益类资产;刘琨等[2]将绿色资产定义为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预期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绿色资源,按其流动性具体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等;刘超[3]提出绿色资产主要由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所形成,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属性。本文所指的绿色资产还涉及“泛绿色资产”范畴,指向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在一切生态化、绿色化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可持续、产权明晰的资产。

1.1.3 ESG

ESG是一种关于环境、社会和公司如何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投资理念[4],其评价指标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3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ESG是目前社会责任投资和绿色投资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提出的新评价体系,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5-6]。

1.2 发展现状

1.2.1 国际发展现状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流向,引导资本投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领域[7],可持续金融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8]。当前各个国家和组织正在积极推进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明确具体事项,建立综合体系:①引导资本流向可持续经济领域;②将可持续因素纳入风险管理;③鼓励长期行为和提升透明度;④明确可持续金融发展政策信号,促使银行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快制定行动战略;⑤统一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标准,提高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业务效率,促进银行间市场各金融机构业务的相互衔接[9]。

1.2.2 国内发展现状

自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以来,发展绿色金融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规划。与其他国家市场经济模式不同,我国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宏观调控与管理不断完善发展的优势;②绿色金融一直在高速发展,2010—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指数由82.60增加至934.6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40%,远高于同期GDP年复合增长率9.72%,我国绿色投资规模在2022年达到万亿元,增速明显高于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10-11]。

1.2.3 现存主要问题

国际现存主要问题包括:①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披露标准,国际框架整合较为困难;②可持续金融工具及可持续活动缺乏明确定义与界定,阻碍投资者进行可持续发展投资;③对可持续金融市场的“漂绿”行为监管不足[12]。

国内现存主要问题包括:①绿色资产的多元需求与供给失衡,制约着绿色资产规模提升;②各地区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环境权益的交易规则、定价方式、资源分配标准并不一致,无法对绿色资产进行合理配置,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处于探索阶段,限制了绿色资产的衔接和流通;③评估制度欠缺,缺少统一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指标,无法对绿色资产项目进行准确评级;④绿色资产缺乏系统的政策规制体系。

2 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策略

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推动ESG投资规范发展,是促进绿色金融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工具。国际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基本是围绕市场化来建立的,能为金融机构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分析,能积极吸引金融机构自愿参与。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应按照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市场主体自下而上的原则建立。同时绿色金融产品应使用第三方加强对募集资金的审计,也需要提高对ESG信息披露、环境风险评估、绿色项目认证评级标准等的要求。

如图1所示,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策略包括:①以“资源+资产”盘活绿色资产;②以“区域联动+城市联盟”拓宽实体经济;③以国有金融资源配置提效绿色资本资金化;④以战略规划导引扩大绿色金融产品规模;⑤以运营战略前置提高绿色投资回报率;⑥以全专业、全过程、一站式服务绿色金融。

1 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六大策略

2.1 策略一:以“资源+资产”盘活绿色资产

针对性开展“资源+资产”的配置是服务资本驱动、实现资金活化的有效方式。通过“资源+资产”配置降低绿色信贷边际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与较高规模的绿色贷款匹配,形成绿色利润总规模导向。重点聚焦资源配置对既有绿色资产的盘活,通过导入绿色产业拓宽绿色项目的范围,运用绿色评级和绿色指数识别绿色投资的机会,帮助金融机构提前对资本驱动的有效性、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判未来资产盘活参与的投资机遇,同时运用绿色信贷产品的定价衡量制定信贷与投资的组合,实现绿色资产盘活的最佳效果。

2.2 策略二:以“区域联动+城市联盟”拓宽实体经济

绿色金融的核心就是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围绕实现该目标的最优解决方案是建立区域联动、城市联盟,但需打破行政区划,在区域之间、城市之间通过联动和联盟的机制,以“区间+空间”的方式拓宽实体经济布局,使绿色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市场稳定及均衡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区域改革和国际合作。

2.3 策略三:以国有金融资源配置提效绿色资本资金化

2016年,我国进入有序的绿色金融轨道,国有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开始逐渐下降,可通过对国有金融资源主要流向研究、国有企业效率研究、国有金融资源在绿色发展维度的配置效率策略研究以及由国有金融机构自身效率转向配置方式的综合效率研究等,推动绿色资本资金化。

2.4 策略四:以战略规划导引扩大绿色金融产品规模

目前,较成熟的绿色金融包括七大类,以绿色信贷为例进行解读。绿色信贷降低了清洁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了信贷规模,推进了环境效益的改善,而且绿色信贷规模越大,增速越快,节能减排量就越多。绿色信贷的特点是能够约束企业的过度投资,建立绿色资金引导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信用催生机制。因为资本形成机制与资本导向机制是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传导渠道,故从战略层面引领,从实施层面信息共享、机制统筹、资金规模共生,才能实现绿色资本规模化,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5 策略五:以运营战略前置提高绿色投资回报率

运营战略策划前置主要途径包括:①从成本效益全程管控,对潜在收益优化提升,对潜在损失化解降低,以优化提升资产收益率,增强绿色产业信息;②提前通过尽调等市场方式对产业端即将形成的资产规模进行符合需求和潜在需求的分析,实现负债率控制,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和财务绩效,有效地增强绿色产业金融信用,为可持续发展赢得资方的支持。

2.6 策略六:以全专业、全过程、一站式服务绿色金融

战略咨询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参与,需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联动机制等举措,构建多方参与的第三方核查体系,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和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协调发展(项目界定的标准,产品的结构,资金的投向,款项管理),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前提是所优选的咨询单位要具有较强的“战略制定+经济统筹+金融服务+运营资源”的综合能力,故能否提供前置的投融资准备工作的前端多元化、市场化、合规化综合服务,是目前市场的急切需求,全专业、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是推动我国绿色金融良性发展的核心。

3 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模式

如图2所示,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的六大模式包括:①组建或重组绿色资产投资、运营的属地国企;②绿色金融支持城市公共绿色资产的资本运作;③以“O+F+国企”扩道组成绿色金融新产品支持新基建;④套链经济助力地方实现ABS;⑤“组合拳”金融组建产业基金,服务可持续实体经济;⑥“一张图”规范碳金融市场,助力地方绿色产业发展。

2 绿色金融实现两山转化的六大模式

3.1 模式一:组建或重组绿色资产投资、运营的属地国企

2020年9月,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要求,绿色资本与绿色运营的国企改革主要途径如下:①盘点建立绿色资源资产台账;②明晰绿色企业产权、绿色资产权属化;③既往“绿色僵尸工程”结转资产,进入市场化策划和运营流通;④通过拓展国有企业ABO和BOT绿色通道,打通绿色资金融通通道等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以国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功能作用。

3.1.1 类型

实施主体类型包括本级政府独资国企、多级政府或部门共同出资国企、国有独资或出资人全部为国有独资企业、全民所有企业、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公私合营企业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民营企业。

3.1.2 适用领域

此种模式适用于地方政府投资型、运营型、投资及运营型国有企业。

3.1.3 特点

该模式的特点如下:作为绿色新兴经济体转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企业,是持续开展两山转化的重要载体、实施主体和综合运营主体;可发挥绿色金融服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代表企业主动行为和盈利模式;是全要素绿色资源配置下形成的绿色投资新体系;是属地国企在两山转化持续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保障。

3.1.4 案例

2020年7月15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成立,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运营,首期募资规模为885亿元。基金成员除财政部和长江沿线各级政府、各大金融机构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3.2 模式二:绿色金融支持城市公共绿色资产的资本运作

3.2.1 类型

对可经营性绿色资产进行盘活,主要包括ABO、BOT、购买服务3种方式。实施主体类型包括属地国企、区域政府国有合资公司、省域国有合资公司、国有运营公司、公私合营公司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民营企业。

3.2.2 适用领域

适用于有一定行业垄断性和特权限制性领域,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园博会址、城市湿地、自然和文化遗产、国家公园。

3.2.3 特点

产权清晰,资产规模较大,资产价值核定方式成熟;区位条件及周边承销人群稳定,符合消费市场需求;投入低,策划方向多,符合开放盘活、增值服务的全部条件,增加城市附加值;对既有规模庞大的城市绿色公共资产进行价值转化,反哺城市建设。

3.2.4 案例

该模式的主要实践案例包括深圳公园城市、浙江安吉县“两山银行”、温州休闲体育公园运营改造。

3.3 模式三:以“O+F+国企”扩道组成绿色金融新产品支持新基建

3.3.1 类型

O代表运营,F代表投资人,GP代表普通合伙人,LP代表有限合伙人。此种模式运营前置,政府参与(政策资金+银行支持),本文“F”考虑由“1GP+(1~3)LP”组成战投基金或产业基金投资人,“O”主要包括:①O是纯粹运营方;②O同时为LP之一;③购买服务。实施主体类型包括属地国企、区域政府国有合资公司、省域国有合资公司、国有运营公司、公私合营企业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民营企业。

3.3.2 适用领域

适用于有一定行业垄断性和特权限制性领域,如绿色工业园区,新能源、环境可持续治理修复类,文化和旅游融合,夜经济,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等。

3.3.3 特点

根据OECD在2020年8月的初步分析,绿色经济转型是已在国际形成共识的经济形势,持续实现新经济模式的规模效益,适用于全球共同认可下的新基建七大投资领域,资产与产业联动吸引战略投资,组建产业基金。

3.3.4 案例

该模式的主要实践案例包括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英国绿色清洁技术模式、法国绿色环境友好型能源模式等。

3.4 模式四:套链经济助力地方实现ABS

3.4.1 类型

主要包括ABS、REITs、CMBS3种债权方式。实施主体类型包括属地国企、区域政府国有合资公司、省域国有合资公司、公私合营公司、国有运营公司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民营企业。

3.4.2 适用领域

该模式适用于权属明晰的资产、商业地产、只租不售物业、文件明确规定许可的一类保障性租赁住房。

3.4.3 特点

解决政企分开不彻底、实施主体界限不明晰、供给方式错配的困扰;优化财务制度和融资质量,提高融资信用,扩大融资空间和能力;套链模式对国有资产中有稳定现金流的物业资产进行甄别,通过REITs、CMBS等形式发债,一定程度给企业纾困;强化运营质量,化解和降低债务风险;提高资产价值与投资回报率,强化资产权属合法化。

3.4.4 案例

深圳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绿色资产中有一部分是具有稳定现金流收益的物业资产甄别,通过CMBS发行绿色债券。

3.5 模式五:“组合拳”金融组建产业基金,服务可持续实体经济

3.5.1 类型

主要方式包括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组合、外资银行贷款组合、组合发债。实施主体类型包括属地国企、区域政府国有合资公司、省域国有合资公司、公司合营公司、国有运营公司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民营企业。

3.5.2 适用领域

该模式适用于权属明晰的资产、商业地产、只租不售物业、文件明确规定许可的一类保障性租赁住房。

3.5.3 特点

融资规模大,风险低;可集中、专业、科学地解决绿色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使组合体关联单位实现有机循环模式,实现融资机制、市场孵化广度和稳定性的双赢;可同步建立产业基金,开展战略投资和上市辅导等,在多重策略和资金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实体经济目标。

3.5.4 案例

该模式的主要实践案例包括融资金额大于30亿的EOD项目、绿色新基建园区建设项目、流域治理类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类项目。

3.6 模式六:“一张图”规范碳金融市场,助力地方绿色产业发展

3.6.1 类型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是现货交易,未来应围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建立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主要类型包括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组合、外资银行贷款组合、组合发债。

3.6.2 适用领域

该模式适用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新增经济林、经济草地、城市公园林荫、人工湿地、红树林、绿色园区、绿色交通等。

3.6.3 特点

“碳资产”由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的过渡,成为具有交易价值及流动特性的金融衍生产品;低碳产业扩大绿色产业融资空间,提高环境产业有效收益,促进资本持续流入;实现资本投入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陆续批复实施,“一张图”基本形成,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建立协同碳金融市场机制,实现TFP增长。

3.6.4 案例

2023年10月27日,江苏省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腾讯公司完成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实现我国盐沼蓝碳交易“零的突破”。

4 结语

在面对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时,我国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但新兴经济体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绿色金融驱动两山转化是破解绿色发展资金“瓶颈”的生态经济学范式。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六大策略是以多渠道,系统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助力绿色金融的有效方法。六大模式既是可独立运行的圈层,又是可套链运作的系统,通过综合诊断,因城施策、因企施策、分类施策的绿色资产资本运作,实现资金和自由现金流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资产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P2P金融解读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