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县纳个丁日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24-01-08 06:54格桑次仁扎西杨长进次仁欧珠旦增他青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长玢岩测区矿化

格桑次仁,扎西,杨长进,次仁欧珠,旦增他青

(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 851400)

纳个丁日矿区位于藏北高原腹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区域成矿带属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位于多布杂—热那错(Cu-Au)成矿远景区和改则—达查(Cr-Au)成矿远景区内,区域优势矿种为铜、金、铁、锑、银等。目前带上已发现有多布杂、青草山、尕尔穷等大型-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等10 多个矿床及矿集区,区内找矿前景较好,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图1)。

图1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1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位于西藏改则县物玛乡境内,多龙矿集区的南东侧。通过2016 年矿调异常查证工作,利用地物化等工作手段,圈定处3 条铜金矿体和6 个矿化点(图2),并预测了资源量。

图2 矿区1︰5 万水系综合异常图

1.1 地层

矿区地层划分隶属班公湖—怒江构造地层区的班公湖-丁青地层分区。为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岩群(J1-2m)、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J3-K1s)。两套地层总体沿东西向或北西西方向展布,与结合带构造线一致,两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木嘎岗日岩群(J1-2m):出露于测区北部,是一套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由构造掺合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建造,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原复理石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其间的砂岩层被剪切错段,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原地岩块,并有大量中生代灰岩块、砂岩块、砾岩块以外来岩块形式嵌入到基质中,形成一套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薄层状细粒岩屑砂岩与灰黑色薄层状板岩互层,局部夹少量中厚层状岩屑砂岩、含砾砂岩,少见复成分砾岩,泥质砂岩和粉砂质板岩。

沙木罗组(J3-K1s):分布于测区南部,地貌出露特征为碎屑岩夹灰岩组合,为一套海相沉积建造。岩性为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灰黑色砾屑砂岩、浅灰色白云岩、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板岩。

1.2 构造

测区夹持于班怒带南北构造线单元内(图1),区域构造行迹以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出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断裂严格控制着侵入岩的产出及分布特征,同时也是区内重要的成矿物质的运移通道及沉淀场所(图2)。

北东向断层:分布于测区东南,为两组平行展布的正断层,总体产状为310°∠59°~61°,较陡处倾角达到71°±。顶底板岩性均为上沙木罗组碎屑岩沉积建造。沿断层走向延伸方向发育有规模不等,尖灭再现的破碎蚀变,岩性主要为碎裂蚀变岩,岩石具强矿化蚀变特征。与构造平行的次级裂隙中(岩体)见有厚约5~10 mm 的方铅矿脉及较强的孔雀石化,初步认为北东向断层为区内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北西向构造:为两组断层夹持的蚀变破碎带,测区主要的侵入岩就位于该蚀变破碎带内,断层性质为左旋走滑断层。蚀变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破碎带总出露宽约850 m,顺走向延伸约2 000~2 500 m,出露的地层有木嘎岗日岩群砂板岩和沙木罗组碳酸盐岩。带内矿化蚀变主要发育在侵入岩及其次级裂隙和接触带上。

1.3 变质岩

测区变质作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出现在木嘎岗日岩群中,具有强变形、弱变质的特征,属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岩性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板岩、细粉砂黑云母板岩、含黑云母绢云母碳质板岩、绿帘石化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及变质玄武岩等。而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分布于酸性岩与沙木罗组(J3-K1s)侵入接触带上,主体表现为角岩化和矽卡岩化,围绕岩体呈不规则状状分布。岩性上主要表现为矽卡岩、角岩、变砂岩等。

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出现在沙木罗地层中,接触变质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岩石受变质结晶和热液交代作用的双影响,使含矿热液进一步富集,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体。金属矿赋存于矽卡岩中,酸性侵入岩与统沙木罗组(J3-K1s)的侵入接触形成的矽卡岩带和磁铁矿化等特征为该成矿远景区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1.4 岩浆岩

测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以超浅成相为主。主要有早白垩世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一般呈岩枝、岩脉、岩滴等产出,总体上呈东西方向串珠状分布,局部呈北西向脉状或近平行脉状分布,受区域构造作用较明显。侵入于沙木罗组(J3-K1s)和木嘎岗日岩群(J1-2m)中,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围岩变质程度低,表现为角岩化、矽卡岩化,岩体一侧具细粒边,岩体内常有暗色细粒闪长质包裹体,分布不均匀,在岩体边部有大小不等的围岩捕虏体。根据佛山地质局2014 年1︰5 万区调资料显示,测区侵入岩年龄主要集中在112~124 Ma 之间,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闪长玢岩为测区主要的赋矿岩石,矿化类型为铜金矿化,出露于岩体内部碎裂裂隙面和侵入接触带上。

闪长玢岩:岩石呈灰白色-土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粒度主要介于0.5~1.5 mm,斜长石自形板状环带发育,环带中心常常被碳酸盐矿物、微晶粘土矿物微晶、绢云母微晶交代显微交代显示污浊。角闪石自形柱状,偶见被方解石矿物斑块交代蚕食,含量85%;基质由粒度主要介于1.0~2.5 mm,由半自形板状斜长石和柱状角闪石和微量的他形粒状石英碱性长石组成,含量15%。

石英闪长玢岩:岩石具多斑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少量角闪石、石英,含量40%~45%。斜长石主要为中性斜长石,规则板柱状、柱粒状,由于绢云母,部分碳酸盐化和硅化,表现不干净,双晶状模糊。部分裂隙发育,缝隙由方解石和石英充填,粗粒为主,部分细中粒。角闪石呈规则助理状,少部分呈菱形,由于强蚀变和替代,多由蚀变矿物和磁蚀矿微粒替代。石英干净明亮,浑圆-半浑圆状,部分由溶蚀边,部分由裂纹,中粒为主,分散状分布;基质:具微粒结构,由斜长石、蚀变角闪石和少量的磁蚀矿和多是由火山物质分解生成的长英质微粒、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等组成。相互紧密嵌生,结构致密均匀。

1.5 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2016 年完成的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在测区圈出了Hs-9-乙和Hs-11-乙两个综合异常(图2),呈似扁状椭圆形,走向北西-南东向,异常面积4~9 km2之间异常元素有Au、Cu、Zn、Sn、Hg、Pb、W、Ag、Sb。其中Au、Pb、Ag具三级浓度分带,Cu、Mo、Zn、Hg、Sb 具二级浓度分带,其他元素仅具外带。异常规模大,峰值较高(表1),组合元素齐全,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异常套合好,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表1 纳个丁日综合异常参数统计表

其中Hs-9-乙1位于矿区西侧,异常走向北西-南东向,主成矿元素有Au、Cu、Zn、Sn、Hg、Pb、W、Ag、Sb。其中Au、Pb、Ag 具三级浓度分带,Cu、Zn、Hg、Sb 具二级浓度分带,异常浓集中心明显,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元素齐全,并与KT1 号铜金矿体套合一致。

Hs-11-乙3位于矿区东侧,异常走向北西-南东向,主成矿元素有Au、Cu、Hg、Sn、Sb、Ag、As、Mo、Pb。其中Au 具三级浓度分带,Sb、As、Mo 具二级浓度分带,并与KT2 号铜金矿体套合一致。

2 矿体特征

2.1 矿(化)体特征

纳个丁日矿区矿(化)体主要产于岩体及断层裂隙中,少量分布于侵入接触带及围岩滑脱裂隙中。通过该区1︰5 万矿调工作利用采用剖面(剥土工程)并结合岩石地化剖面及地质路线调查等勘查手段,共圈定了3 处矿体及6 个矿化点(图3)。

图3 纳个丁日矿区地质矿产简图

(1)KT1 号铜金矿体:位于矿区西侧闪长玢岩的裂隙密集带中,裂隙走向为北西,南西倾50°~58°,赋矿岩石为碎裂化蚀变闪长玢岩,沿裂隙发育孔雀石化及星点状铜铁矿化,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矿化围岩为闪长玢岩,岩石表面褐铁矿化较强,地表呈褐红色“火烧皮”特征。

通过采样剖面NPM3-NPM5 来了解控制,矿体平均厚1.27 m,长280 m,Cu 含量0.85%~2.35%,Au 品位0.19×10-6~0.31×10-6。矿体顺走向连续性较好,出露宽度较不稳定,具有尖灭再现特征,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上发育有逃逸性矽卡岩化,岩石同样具有强孔雀石化(图4)。

图4 KT1 号矿体岩体蚀变特征

图5 KT2 号矿体矿石特征

(2)KT2 号铜金矿体:位于测区东侧,产于沙木罗组中。矿体就位于北东向次级断裂中顶底板岩性变砂岩夹板岩、偶夹灰岩。蚀变破碎带宽0.52 m之间,北西倾65°~71°,沿走向可见延伸约500 m,两端被第四系覆盖,基岩裸露处地表蚀变显著,呈土黄色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并在构造带边布偶见有磁铁矿转石出现。底板(右侧)发育有石英闪长岩侵入,在岩体裂隙中发育有宽约7~10 mm 的银铅矿脉(2014 年佛山地质局开展区调时发现),长10 cm 左右。根据本次矿调基本分析结果显示Au 品位1.21×10-6、Cu 品位9.17×10-2,已然达到了工业品位,显示处极好的找矿潜力。

通过采样剖面所控制,矿体平均厚度1.92 m,长132 m,Cu 含量0.56%~4.9%,Au 含量0.33×10-6~0.86×10-6,赋矿岩石为孔雀石化碎裂化变粉砂岩,碎裂化角岩,地表以氧化矿为主,表现为灰白色、浅黄色、黄褐色的铁氧化物及弱的孔雀石化特征(图6)。

图6 KT3 矿体采样剖面图

(3)KT3 号铜金矿体:位于测区南东角,产于闪长玢岩的裂隙密集带中,裂隙总体走向为北西向,倾角近直立或向南西陡倾(图4)。本次工作通过采样剖面NPM1-NPM2 确定,矿体平均厚度2.2 m,长96 m,Cu 含量1.3%~5.34%,Au 含量0.12~0.75×10-6,矿体呈脉状,近直立产出。赋矿岩石为碎裂化蚀变闪长玢岩,沿裂隙发育孔雀石化及星点状铜铁矿化,黄铜矿星散状零星分布于岩石表面和裂隙中。矿化围岩为闪长玢岩,岩石表面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较强,其周围发育有铁帽现象。

2.2 其他矿化点特征

除了以上3 个矿体外,在测区的接触带及围岩滑脱裂隙中亦发现了多处孔雀石化富集带和铜矿化点,这些矿化信息虽然厚度小、连续性差、且不具规模,但充分说明了测区矿化的强度和矿质的丰富性,同时对区内矿产分布特征和成矿背景规律等提供了可贵的素材

因此,本次矿调对这些矿化线索进行了采样剖面揭露工作,进一步了解矿化体的赋存状态其含矿性,根据基本分析结果显示(表2),部分样品达到了边界品位,主成矿元素为Cu、Au。赋矿岩石主要为碎裂化闪长玢岩,次为砂板岩裂隙中,为矿液顺裂隙逃逸充填所形成,结合物化探示矿信息,充分说明该带构造发育,岩体广泛,矿质丰富,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表2 矿化点基本养分析结果表

2.3 找矿标志特征

(1)围岩蚀变标志

区内围绕侵入岩具有较显著的蚀变分带特征,从外到内蚀变依次为高岭土化-弱褐铁矿和高岭土化-褐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强褐铁矿化、表面铁染、硅化、帘石化等。

而针对围岩地层中的破碎蚀变带中,蚀变主有硅化、次生石英岩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帘石化等,特别是硅化和次生石英岩化等,是寻找蚀变岩型矿床的主要特征。

(2)化探异常标志

通过1︰5 万水系测量可知,区内铜金元素异常与测区出露的各矿化点对应较好,异常沿东西向带状展布,在岩体发育地段出现局部富集特征,与地质特征吻合,找矿指导性较强,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3)地貌标志

区内“火烧皮”地貌特征较为显著,特别在纳个丁日岩体发育地段,地表的土黄色-褐红色蚀变尤为显著,色彩异常。

(4)其他标志

在基岩裸露或高地处可发现黑色的土状、蜂窝状磁铁矿化(铁帽)转石,该转石一般离岩体接触带不远,且接触带上一般找到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蚀变特征。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3 找矿潜力分析

纳个丁日研究区位于班怒结合带内,属于班公湖-怒江Cr-Au-Pt 成矿带(Ⅲ级)(耿如全等,2012),位于该成矿带中西部。区域上优势矿种为铜、金、铁、锑、银等,其中铜矿、铬铁矿和金矿是该带的主要矿种,已知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分异熔离型铁矿、斑岩型铜金矿、热液与矽卡岩型铜、金、铁等多金属矿、沉积-热液改造型菱铁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等,成矿期以中生代为主。随着多不杂、波龙、青草山等斑岩型矿床的相继发现,区内显示出了寻找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的巨大潜力和找矿前景(王立全,2015)。

测区赋矿层位主要为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及其接触带和围岩裂隙,围岩地层为木嘎岗日岩群(J1-2m)砂板岩和沙木罗组(J3-K1s)碳酸盐岩,有利的围岩条件为含矿物质的进一步活化萃取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余旭辉等,2021)。同时,区内矿(化)体的产出严格受断层及裂隙控制,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等多组同期不同次序的断裂的发育无疑对含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因此,进一步寻找识别断裂汇交点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途径之一。

据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矿区内发育2 处综合异常,异常以Au、Pb、Ag 为主元素,以Cu、Mo、Zn、Hg、Sb 等为伴生元素组成复杂的综合异常,且与Cu、Au 异常重合的较好,均具有三级和二级浓度分带。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能较好的对应于构造和岩体及其接触带附近,并和矿(化)体套和程度较高,因此该区化探异常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根据本次矿调工作所发现的矿(化)分布体特征来看,除了所圈定的3 条矿体外,其他在岩体接触带和围岩裂隙中发现了6 处孔雀石化和褐铁矿化等矿化蚀变露头,经分析这些矿化点铜金品位均达到了工业要求,其中最高Cu 品位达9.17%;最高Au 品位1.21 g/t,充分显示出测区浅部的含矿性和找矿潜力。目前,测区勘查工作仅限于地表路线调查及稀疏的剥土工程揭露,有待于对矿体的深部含矿性的验证乃至对闪长玢岩内部含矿性(斑岩型)的勘探研究工作。

综上所诉,纳个丁日矿区具备很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体、化探及地表矿化露头均显示出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较好找矿潜力和找矿远景。

4 结论

(1)纳个丁日矿区位于班怒结合带内,目前所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多布杂等)主要位于结合带两侧的陆内弧上,而纳个丁日矿区的发现,对班怒带海内弧的含矿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2)矿区内发现的3 处矿体和6 个矿化点,主成矿元素为Cu、Au,半生有Ag、Mo、Pb、Zn、Hg、Sb 等元素,其中最高Cu 品位达9.17%;最高Au 品位1.21g/t,充分显示出矿区成矿条件的优越性和找矿价值。

(3)纳个丁日矿区具备很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体、化探及地表矿化露头均显示出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较好找矿潜力和找矿远景。

猜你喜欢
长玢岩测区矿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银宫山地区闪长玢岩脉锆石U-Pb 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亿隆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应用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NE向晚期闪长玢岩脉破矿规律研究:以对I-5号矿体的影响为例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复合测区方法
江西省玉山县下仓金矿找矿前景浅析
无像控点测区的归并方法研究
山东沂南金矿铜井矿区矿液活动中心控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