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万市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08 06:43张朝君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市镇岩组统计表

张朝君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 340100)

万市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西北部,属富春江流域,西北和临安区境接壤,东南与洞桥镇毗连,西与桐庐县相接。据2020 年最新统计结果,万市镇有1 个居委会,15 个行政村,总人口户数为7 245 户,总人口数22 556 人,人口密度146 人/km2。研究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侵蚀溶蚀丘陵、侵蚀剥蚀丘陵和侵蚀构造低山为主。区内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陈昊东,2022)。为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水平,为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杨建勋,2022),选取了重点乡镇组织开展1∶2000 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我单位作为合作方参与了“万市镇1∶2000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全程工作。

1 地质灾害类型

研究区地质灾害总体较发育,经调查发现灾害类型以崩塌为主,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少量发育。截止2021 年6 月30 日,工作区累计查明各类地质灾害84 处,其中滑坡5 处、崩塌71 处、泥石流7 处、地面塌陷1 处,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5%、8%、1%(表1)。

表1 万市镇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 滑坡

研究区内共有滑坡5 处主要发育在低丘残坡积土层、风化层较厚的斜坡地带发育的地形坡度在20°~40°。滑体体积一般在6~600 m3,均为小型。从滑坡形态上来看,平面上以舌形为主(图1、图2),横、纵向长度均不大,剖面上以凸型为主。区内滑坡均为岩土混合质滑坡,滑体厚度在1~5 m,均为浅层滑坡,滑面多为土体内部的软弱层面,由于滑坡规模均较小,一般无明显的滑床。从滑坡成因来看,区内滑坡大都处于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区且坡脚存在切坡开挖等人类工程活动(张恒,2022),滑坡均为强降雨等因素下形成的牵引式滑坡。滑坡的发生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

图1 滑坡

图2 滑坡近景

2.2 崩塌

万市镇共有崩塌71 处,主要发育于公路和民房前后的高陡边坡上,危岩体体积在2~500 m3,均为小型崩塌。按崩塌物质组成分类,区内土质崩塌5 处,岩质崩塌66 处,以岩质崩塌为主(表2)。按崩塌运动形式分类,主要以坠落式(41 处)为主,少量滑移式(15 处)及倾倒式(15处)。根据走访,区内崩塌多发生于强降雨后,对村庄居民点以及公路威胁较大。

表2 万市镇已发生崩塌基本情况统计表

2.3 泥石流

万市镇泥石流灾害较少,全镇共发生泥石流7 处,其爆发频率低,特征统一,类型较单一。泥石流堆积物体积较小,均为小型;流域为沟谷地形,能明显区分出形成区和堆积区,均为沟谷型;物质组成主要为砂、石,粒径较大,均为水石型;流体浓度小,堆积物分选性强,破坏力较弱,均为稀性泥石流。

在地形地貌上,沟域面积较小,但沟谷较深且顺直,具有上宽下窄、上陡下缓的特点,且冲沟两侧的斜坡较陡。在物源上,泥石流物质多以松散堆积物为主,滑坡、崩塌和人类工程活动弃渣在沟道内大量堆积均可形成泥石流的物源。在成因上,由降雨引发,所调查泥石流均发生在强降雨天气。

2.4 地面塌陷

研究区内共发生地面塌陷1 处,位于万市镇万市路与西门路交口,塌陷面积约9 m2,塌陷深度约5~6 m,为小型岩溶塌陷。岩溶塌陷发育地层为寒武系西阳山组(∈3x)灰岩,上覆土层以含砾粉质粘土为主,该岩溶塌陷的形成主要受区域地下水位变化及管道破坏漏水等因素导致。

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查明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对区内已有地质灾害资料以及现场调查资料在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3.1 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3.1.1 坡度

从统计结果来看(表3),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自然斜坡坡度为20°~40°的坡度,灾害点占比高达83%。可见此坡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地质灾害发育。

表3 地质灾害点按坡度分布统计表

3.1.2 坡向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4),万市镇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南东坡(112.5°~157.5°)、南坡(坡向157.5°~202.5°)和南西坡(202.5°~247.5°),分别为15 处、16 处、16 处,合计占灾害点总数的56%;其次为东坡(67.5°~112.5°)、西坡(247.5°~292.5°),分别为13 处、10 处,合计占灾害点总数的27%;其余零散分布于其他坡向。整体上看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分布于南坡的频率高于北坡。

表4 地质灾害点按坡向分布统计表

3.1.3 坡形

区内斜坡坡形主要分有凸型、凹型、直线型三类,根据统计结果(表5),区内地质灾害在不同坡型斜坡的分布相对均匀,但凹型坡略多,直线型坡次之。可见坡形对于灾害的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5 地质灾害点按坡形分布统计表

综上所述,区内斜坡坡度20°~40°、坡向朝南的凹型坡是地质灾害较易发的坡形条件。

3.2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

万市镇断裂构造较发育,以北北东向为主,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次之,根据野外调查,断裂构造部位岩石节理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形成较厚的松散堆积体(李瑞冬,2012)。根据区内地质灾害与断裂构造分布关系来看(图3、表6),区内大部分灾害分布在断层附近,特别是两组断裂交汇处,显示出了区内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作用。

图3 万市镇断裂构造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图

表6 万市镇地质灾害分布数量与构造关系统计表

3.3 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

对区内84处地质灾害点所处的工程地质岩组的统计(表7),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点在较坚硬砂岩砂砾岩为主粗碎屑岩组、较软层状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的细碎屑岩岩组中分布最为广泛,共发育53 处,占总数的63%,其中崩塌分布42 处,占崩塌灾害总数的59%,滑坡灾害5 处,占滑坡灾害总数的100%,泥石流灾害6 处,占泥石流灾害总数的86%;其次是在坚硬块状流纹岩为主的酸性岩岩组中,共发育15 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7.86%,灾害类型均为崩塌灾害,占崩塌灾害总数的21.13%,该类岩组多由切坡建房、修路形成危岩体,易发生崩塌灾害;其余分布在坚硬块状晶屑玻屑凝灰岩为主的岩组、坚硬中-薄层状碳酸盐岩类岩组中,共发育16 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9.05%。

表7 地质灾害点按工程地质岩组分布统计表

3.4 降水与地质灾害

区内降雨具有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每年有1~3 次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台风活动往往带来短时的强降雨通过对万市镇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事件的对比分析(唐春梅等,2005),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7 月份台风强降雨季节,年降雨量大及台风影响强烈的年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相对也多,本次统计的84 处地质灾害中,能确定日期的有67 处,而发生地质灾害当日有降雨记录的共48 处,占比约71.64%,可见降雨与本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关系密切,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3.5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万市镇地处低山丘陵区,区内民房及道路建设切坡现象严重,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斜坡原始平衡状态,易诱发地质灾害的产生。根据统计(表8、图4),区内已发生的84 处地质灾害中,除了13 处为自然斜坡,其余71 处均位于切坡处,由此可见,地质灾害的形成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明显。

图4 万市镇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图

表8 地质灾害点与人类活动关系统计表统计分析表

4 结语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造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物因素较为齐全。通过现场调查,查明了研究区已发和新增的地质灾害共84处,其中崩塌71 处、滑坡5 处、小型泥石流7处、小型地面塌陷1 处,且规模均为小型。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比对,明确了灾害形成过程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对地质灾害起到控制作用,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此次研究为今后该区防灾减灾方面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也为其他地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市镇岩组统计表
银川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动态特征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神奇的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淮南潘集深部勘查区15-2孔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白音华煤田三号露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